图为湖南(邵东)德沃普电器有限公司的智能变压器生产线。 黄沪洲摄
打火机出口居全国第一,箱包年产量全国前4、中小学生书包占全国七成市场份额……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县不沿边、不靠海、不傍河,内无强势资源、外缺区位优势,却赢得了“百工之乡、商贸之城、民营之都”的美誉。
上世纪80年代,邵东民营经济在涌动的改革大潮下破冰前行,邵东人经商的足迹遍布全国。随后,邵东人又走出国门,迅速占领东南亚、非洲和欧美市场。打火机、书包、红包、扳手……这些不起眼的小商品,却被邵东人做成了大产业,走出国门闯入世界大市场。
然而,邵东企业存在大而不强、多而不精、品牌意识薄弱等问题。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邵东企业原有的优势却开始严重影响出口贸易。面对新的市场需求,邵东人如何再次突破?经过重重摸索,邵东企业选择通过抱团发展和转型升级来解决新问题。
对外,面对“大鱼吃小鱼”的局面,本地企业齐心聚力。
2014年,湘商刘纯鹰兴建隆源中小企业创业中心,通过联手省内行业协会,搭载境外商会平台,带动邵东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使企业出口业绩成倍增长。
对内,他们通过自动化、智能化“变装”,实现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
2007年,13家有资质的打火机出口企业抱团成立了邵东打火机出口监管委员会,同时开始兴建标准化厂房并进行生产自动化改造。一个个分散破旧的小作坊进入了集中化的现代工业园,并逐渐形成集生产、经营、研发、物流于一体的产业集群。
“这是我们唯一的出路”,邵东创建时间最早、产业规模最大的打火机生产企业湖南东亿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2016年东亿共投入3000多万元,将充气、试火、质检、贴纸等13道工序全部实现了自动化,人工减少80%,产值却增加了40%。公司还拥有20多个打火机外观专利,10个设计发明专利。
打火机只是企业主动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在服饰行业,智能吊挂系统可引导各流水线上的工人精准加工;在五金工具生产中,自动化设备开始代替炉火锻打……转型升级,使邵东工商业发展具备了更为深厚的基础,也发展了自主品牌。智能变压器、工业蓄电池、工业缝纫机、机车配件等一系列“邵东智造”产品纷纷走向世界。(经济日报 记者 刘麟 通讯员 曾晓风 贺玉平)
责任编辑:邹少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