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7年06月28日07:33 南方日报

分享
高明高新技术企业增长快,折射出先进制造业的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高。图为位于高明的佛山中车基地生产车间。
溢达员工通过“智能视觉收费系统”为用餐计费,节约了一半以上的排队时间。

近日,一段呈现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溢达”)员工“刷盘”点餐的视频在高明火了。在该视频中,员工将盛有饭菜的托盘放到一个设备的感应区域,设备仅用约1秒时间就能自动计算出饭菜价格并显示在屏幕上,员工自助打卡后就可自行用餐。与以往就餐需人工结算相比,这一名为“智能视觉收费系统”的设备,可为每名员工节约一半以上的点餐时间,而溢达在高明有着约25000名员工。

溢达早在2008年就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是高明首批高企之一,至今仍保持这一称号,期间已经历3次严格的“三年一复审”。得益于此,新技术、新设备、新创意在溢达层出不穷,不仅出现在产品的生产销售中,也反映在员工的生活中。如上述“视觉收费系统”,其创新源头就来自第四届“溢达全国创意大赛总决赛”。

包括溢达在内,有越来越多的高明企业感受到了申报成为高企的诸多好处,纷纷加入到高企培育行列中来。2016年,高明区高新技术企业申报认定通过率达97.4%,通过率为佛山五区第一,高新技术企业存量达到66家,同比增长83%。

为进一步推动全区高企集聚及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高明区6月7日正式印发《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专项行动方案(2017—2020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力争到2017年底,高企存量比2016年翻一番,达到132家;到2018年底,全区高企存量力争比2015年翻两番,实现每10亿元GDP有1家高新技术企业支撑;到2020年底,全区高新技术企业存量保持快速增长。

“高明已明确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今年的‘一把手’工程,而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是让企业成为创新的主体,全区各级各部门要以抓好高企培育为切入口,推动高企数量有新突破、质量有新提升,使高企在全区创新驱动发展中发挥更大的引领作用。”高明区委书记徐东涛说。

●本版统筹:叶能军 文/图:欧嘉明 叶能军 向钊 李克华

企业利好

高企评定为企业发展注入活力

来到广东炜林纳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炜林纳”)的生产车间,从原料的入口到出口,均没有见到敞开式的生产过程,取而代之的是全过程电脑自动控制的生产线,原料从进入到加温、混合到包装等过程,都在密闭的各种罐体中运行,技术人员只需要在中央控制室进行监控和控制,所有生产环节即可自动完成。

“我们从2005年开始启动申报高企,2008年成功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成为高明区首批通过认定的高企之一。”广东炜林纳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俊表示,通过申请认定高企,炜林纳建立起更加完善的科研体系。如企业一直对技术研发保持着高投入,逐步建立起了以博士生导师、专家等为主导的科研团队,研发出的产品填补了国内外塑料稀土助剂产品的空白,是国内塑料助剂行业首家承担国家“863”项目的民营企业。

自2008年首次认定为高企以来,炜林纳通过了多次严格的复审,继续保持高企的称号。在此推动下,炜林纳基本形成了“生产一代、储存一代、研发一代、规划一代”的产品技术创新机制。目前,炜林纳各类稀土功能助剂及其改性材料年产规模已超过5万吨,在国内稀土功能助剂市场占有率达30%以上,企业研发人员的占比已超过40%,核心技术获得了23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高企这一称号属于企业无形资产,是企业科研实力及科研水平的有力证明。通过高企认定,企业能够结合现有发展状况,全面提升财务、科研、人力等多方面的管理水平,从而为企业发展持续不断注入活力。”陈俊表示。

而对于位于高明区沧江工业园的广东海纳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纳川”)来说,通过高企认定同样为企业带来了许多利好。自2008年首次通过认定以来,海纳川以高企严格的认定管理体系为契机,不断增加研发投入,扩充研发团队。2016年,海纳川研发投入金额较2015年增加超过1200万元,增幅达99.54%;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达5.8%,较2015年增加1.98%。

得益于科研投入增加及科研水平提高,海纳川的市场竞争力实现长足提升:80%的产品被评为高新技术产品,2016年营业收入超过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了超过1亿元,增幅达31.59%。“通过严格按照高新技术企业的相关标准投入研发,海纳川构建起了超过60人的技术研发团队,不仅规范了企业的研发行为,也提升了企业的研发水平,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广东海纳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高企评定有着一整套严格的评价体系,且企业通过评定后仍需继续保持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通过3年一度的复审,这就要求企业必须不断地投入研究开发经费并吸引专业技术人才,在人才、技术储备上保有竞争力。”高明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常务副局长谭志东表示,申请认定为高企,是企业向高新技术产业挺进的有效抓手。

政府作为

对200家高企培育对象提供“保姆式”服务

由于存量高企强烈的示范带动效应,高明区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加入到高企培育、储备、申报的行列中来。高明区相关职能部门也积极行动起来,主动对全区企业进行调查摸底,积极引导区内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高企,加速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规模化。

在6月7日出台的《行动方案》中,高明区就明确了将通过增加补助、创新资源倾斜、加强培训等措施,不断整合政府、社会组织和企业三方资源,全面构建起高企培育体系,探索“政府引导、机构搭台、企业唱戏”的高企培育新模式。

“只要企业有意向、有需求,科技部门和服务机构马上全方位、全天候对接,为企业申报高企提供优质服务,解决企业申报高企的后顾之忧。为此,我们每月都会对全区高企申报工作进行分析研判,及时帮助企业解决申报过程中的困难。”高明区副区长、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局长叶敏坚说,今年要力争高企存量比去年翻一番,达到132家。

今年3月至今,高明区经促部门已多次组织了区内有意向申报2017年高企认定的企业代表、科技服务中介机构代表等人员,参加省市区等各级高企认定申报培训会、创新政策法规巡回宣讲等培训活动,重点从政策解析、申报程序、材料编写、研发费用辅助账设置、知识产权和成果转化等方面进行培训,帮助企业尽快了解高企认定、培育库入库等相关申报条件和流程,进一步提高企业申报高企的积极性和针对性。

在此推动下,高明目前已初步建立起由200家企业组成的高企培育对象储备库,并致力为其提供“保姆式”服务。“我们将充分发挥高明区知识产权协会、生产力促进中心的知识产权服务平台功能,提升企业以发明专利为主的核心自主知识产权产出,为企业申报高企夯实基础。”高明区区长梁耀斌说,从2017年起到2020年,区财政每年将安排专项资金用于高企培育和认定工作。

如对首次申报高企,能够提交完整申报材料,并被省科技厅受理的企业将给予一次性区级财政补助3万元;对首次通过高企认定的企业,给予区级财政补助20万元;对当年通过重新认定的高企,给予区级财政补助10万元。此外,对当年成功进入省高企培育库的企业也将给予一次性区级财政补助5万元。“也就是说,今年高明对区内首次通过认定并进入省高企培育库的高新技术企业,高明区财政将给予总数28万元的资金补助,金额相较于去年增长了180%。”高明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有关负责人说。

由于高企申报材料归集、编写等流程较为繁杂,通常需要专业科技服务中介机构的帮助和指导。目前,高明区经促部门正积极引入一批水平高、专业性强的科技服务机构,同时加大对科技服务机构力度,只要科技服务机构成功协助企业认定高企、高企入库培育,经促部门将给予1万元奖励。

同时,《行动方案》还明确,将从人才团队、用地保障等方面对高企培育对象进行扶持,优先向其派遣科技特派员,鼓励其引进科技创新人才团队。

结构优化

近半高企来自新材料行业

翻开2017年1月份的高明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名录》,全区高企存量共有66家,当中除了溢达、海天、中油高富等大型企业之外,还有众多中小企业,如炜林纳、川东磁电、盈辉作物等。

“早些年通过认定的大多为资金和技术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规模以上企业,而近几年来,有越来越多的中小型创新型企业出现在高企名单中。”高明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有关负责人说,高明正呈现出大型企业、中小企业齐头并进、各显神通的高企认定格局。

从行业分布来看,高明66家存量高企中,新材料行业企业占比最多、增速也最快,达31家,紧随其后的是,先进制造业企业10家、生物与新医药企业8家、新能源企业7家。

这折射出高明以“四二一”产业发展思路为先导的产业结构调整,正呈现出新成效。“四二一”产业发展思路指优化发展纺织服装、石化塑料、金属材料、食品饮料等四大传统产业,加快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两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以装备制造业为主的先进制造业。

“66家存量高企中,有48家来自战略性新兴产业,表明高明新兴产业规模化效应正集中显现,且企业研发和技术能力得到长足提升。”上述负责人说,当中数新材料企业进步最为显著。

数据显示,2008年,高明新材料产业仅有3家企业被认定为高企,2010年增至5家,2015年增至14家,2016年迎来爆发式增长,被认定为高企的新材料企业增至31家,揭示出高明新材料产业处于快速成长阶段。

高明高企增长较快的行业还包括先进制造业,2015年有2家先进制造业企业被认定为高企,2016年这一数目则变为6家,折射出行业的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高。截至目前,高明规模以上在产先进制造企业约100家,从细分行业来看主要包括轨道交通制造业、新能源汽车制造业、重型机械(电梯)制造业、工作母机制造业、汽车(机车)及零部件制造业等。

2016年,高明确立了打造千亿级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的目标,并高起点打造杨和镇“机械装备制造集聚区”、荷城街道“轨道交通装备制造集聚区”、明城镇“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区”三大装备制造业集聚区。

当中,杨和镇“机械装备制造集聚区”重点发展具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高端机械装备、数控机床、节能环保装备等产业,吸引高层次、高产值、大投资额的龙头企业入驻基地,形成高端机械装备产业集群;荷城街道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集聚区”将重点引入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装备及轨道交通产业上下游高端配套企业,形成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

■样本

全员创新助溢达制造走向溢达创造

随着“智能视觉收费系统”今年6月投用之后,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的25000名员工开始从排队点餐中解放出来,多出了更多的午休时间。

“以往都是员工挑选好饭菜后,由人工计数然后刷卡收费,遇上就餐高峰饭堂收费处就排起了长龙,员工往往需要10-15分钟左右的排队时间。”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行政部副经理毛旭东说,“智能视觉收费系统”平均可为每个员工节约5—10分钟的排队结算时间,大大提升了用餐效率。

这项“黑科技”通过摄像头识别盘子和食物,仅用约1秒时间就可自动计算每个员工的饭菜价格,识别精准且计算高效。这套系统并非购自市场,而是来自溢达自身的创新体系。去年7月,溢达举办了第四届“溢达全国创意大赛总决赛”,一支来自华南理工大学的参赛队伍,以“一种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智能硬件新媒体平台”项目脱颖而出,获得了大赛一等奖。

作为决赛评委之一的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马伟萍,发现该项目与公司饭堂急需提高收费效率的需求相当吻合。在前后历经8个月的研发和改进后,这套“智能视觉收费系统”于6月正式在溢达食堂上线,在试用期间受到员工一致好评。照这样计算,这项小小的改进,每天可累计为高明溢达全体员工节约出数万分钟的时间成本。

早在2008年,溢达就成功通过认定,成为高明区首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之一,并在其后连续3次通过条件严格的高企“每三年一复审”,继续保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这一称号。

获认定为高企近10年来,创新创意不仅发生在溢达的生产线上,而是已深入到每位员工的生产生活。“创新一直是溢达‘5E’企业文化当中的重要因子,溢达每年都提取销售额的3%—6%、投入近2亿元放在新产品、新工艺和新设备的研发上。”马伟萍表示,溢达创新驱动发展的显著特点是鼓励全员创新,企业为此设立了每期600万美元的“试错基金”,用于支持企业员工高风险的创意。

在此推动之下,各类创新创意在溢达随处可见:小到纺织工位的自动缝纫夹具、自动熨烫,大到研发出全球最细纱线、世界顶尖的衬衫免烫技术。

在溢达的生产车间,一线工人把机器设备上的小配件称为“蝴蝶”,在全员创新的浓厚氛围下工人争相改进“蝴蝶”性能,目前推广到整个集团使用的自动设备已超过1000台,拥有近200个专利。

截至2017年6月初,溢达已累计申请专利1298件,其中830件已获得授权,在已授权中国专利中,发明专利占到了236件。凭借着充满活力的企业科研体系,溢达已连续3年荣登“佛山十大专利富豪榜”,且两次位列榜首、一次位列第三,这对于一家纺织企业来说实属不易。

■相关

成功认定高企可享多重政策礼包

根据国家科技部等多部委印发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企业要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需要满足多项条件。例如企业需要通过自主研发、受让、受赠、并购等方式,获得对其主要产品(服务)在技术上发挥核心支持作用的知识产权的所有权;企业从事研发和相关技术创新活动的科技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10%;企业近3个会计年度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同期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不低于3%-5%等。

对于成功通过认定的企业来说,首先最显著的利好就是税收优惠: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可执行15%的优惠企业所得税率,相对于认定前25%的标准税率,优惠后的税率降低了10%,减免比例则达到了40%。“如果对于一家年纳税额超一亿元的企业来说,由此降低的税务成本可以达到千万元级别。”高明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获得税率优惠其实只是高企认定的诸多利好之一。”该负责人说,对于很多企业来说,其更大的考量是通过认定高企,促进企业自身科技转型,引导企业调整产业结构,走自主创新、持续创新的发展道路,同时也标志着企业具备了较强的创新意识、较高的市场开拓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从而使企业获得更加健康的持续发展能力。

而为了加快推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高新技术企业在科技创新中主力军的引领作用,广东省科技厅会同省财政厅于2016年10月印发了《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作实施细则》,决定联合设立省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对全省高新技术企业进行孵化、培育。

该实施细则的不少指标比国家的高新技术企业评定标准稍微降低,如国家认定标准中科技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10%,在省入库标准中降低为不低于6%,等等。

“如果说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是登上10级阶梯的话,那么成功入选省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那就已经是登上了其中的8级。经过1-3年的培育,入库的大多数企业有望达到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标准。”该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动员引导更多企业进入省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

责任编辑:张建利

相关阅读

领导没大格局,团队定一塌糊涂

跟格局小的人打交道,就像被缩骨伞夹住脑袋一样不痛快。

特朗普上任两周签8条行政命令

号外号外,特朗普又出行政命令啦!行政命令有多强,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是XX你就坚持60秒!

解读《西游记》官场文化

吴承恩的人生经历,决定了《西游记》背后必然影射着中国特色的官场文化。

村民为何自掏腰包改造小镇?

没有石油的生活,可能比如今这种依赖石油的生活更加有趣和充实。

  • 孩子才2岁,父亲就为她掘好坟墓(图)
  • 人权进步:不得强迫任何人自证有罪
  • 朱元璋:如何在扯淡的世界保持希望
  • 有一种孤独注定单枪匹马(图)
  • 《逆时营救》杨幂实力演绎“软科幻”
  • 女人该用什么态度去查看男人的手机?
  • 江西:你带不走美景,却能带走这杯茶
  • 新浪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