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新华社报道
在高度密闭的实验舱里开展科研和生活,食物、水甚至氧气都完全依靠循环式自给自足,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月宫365”实验备受关注,犹如现实版的《火星救援》。
昨天,第二批实验志愿者进入“月宫一号”实验舱,接替首批志愿者的工作,他们将在密闭舱内独立生活长达200天。如果成功,将创造人类在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中密闭生存时间最长的世界纪录。
今年5月10日,“月宫365”计划正式启动。8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学生“宇航员”在此期间分两批进入“月宫一号”,开启他们在“月球基地”里长达365天的完全自主生活。这是继北航2014年5月成功完成为期105天的我国首次长期高闭合度集成实验后,进行的第二次实验,而且这一次是整整一年——365天!
据“月宫一号”总设计师、首席科学家刘红教授介绍,“月宫365”实验自5月10日第一组四名志愿者入舱开始密闭实验以来,进展顺利。4人的各项生理指标均被准确记录,舱内各项设备运转正常,大豆、油莎豆、小麦、芋头等作物及西红柿、辣椒等蔬菜的生长情况良好。按照实验设计,60天进行换班,第二组进舱与第一组将进行约10小时的工作交接,系统在此时间段要为8名乘员提供生命保障,将考察系统在短时间内抗高负冲击的能力。
实验还将研究人长期在幽闭环境中的心理变化,自然光节律对人情绪的影响,肠道微生物与人的情绪变化之间的关系,不同种类的植物对人的情绪调控作用等。
据悉,“月宫一号”即“空间基地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地基实验装置”,世界上只有美国和俄罗斯掌握该技术,这项研究对保障中国载人月球基地及火星探测等航天计划的顺利进行、保障航天员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具有重大意义。此前,在此类系统中驻留生存时间最长的纪录由俄罗斯保持,为180天。
在高度密闭的实验舱里开展科研和生活,食物、水甚至氧气都完全依靠循环式自给自足,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月宫365”实验备受关注,犹如现实版的《火星救援》。
昨天,第二批实验志愿者进入“月宫一号”实验舱,接替首批志愿者的工作,他们将在密闭舱内独立生活长达200天。如果成功,将创造人类在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中密闭生存时间最长的世界纪录。
今年5月10日,“月宫365”计划正式启动。8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学生“宇航员”在此期间分两批进入“月宫一号”,开启他们在“月球基地”里长达365天的完全自主生活。这是继北航2014年5月成功完成为期105天的我国首次长期高闭合度集成实验后,进行的第二次实验,而且这一次是整整一年——365天!
据“月宫一号”总设计师、首席科学家刘红教授介绍,“月宫365”实验自5月10日第一组四名志愿者入舱开始密闭实验以来,进展顺利。4人的各项生理指标均被准确记录,舱内各项设备运转正常,大豆、油莎豆、小麦、芋头等作物及西红柿、辣椒等蔬菜的生长情况良好。按照实验设计,60天进行换班,第二组进舱与第一组将进行约10小时的工作交接,系统在此时间段要为8名乘员提供生命保障,将考察系统在短时间内抗高负冲击的能力。
实验还将研究人长期在幽闭环境中的心理变化,自然光节律对人情绪的影响,肠道微生物与人的情绪变化之间的关系,不同种类的植物对人的情绪调控作用等。
据悉,“月宫一号”即“空间基地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地基实验装置”,世界上只有美国和俄罗斯掌握该技术,这项研究对保障中国载人月球基地及火星探测等航天计划的顺利进行、保障航天员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具有重大意义。此前,在此类系统中驻留生存时间最长的纪录由俄罗斯保持,为180天。
聚焦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