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据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消息,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和中央、省委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加大对扶贫领域“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问题的问责力度,严惩胆敢向扶贫资金财物“动奶酪”的违纪行为,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攻坚工作目标,近日,云南省纪委印发《关于建立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五项工作机制的通知》(以下简称《机制》),以制度形式规范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有力的纪律保障。
《机制》包括线索排查、线索移交、线索处置、问责追责、报告通报等五项内容。旨在通过规范、整合各方监督力量,实现分级负责、分口把关、集中处置,为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开展绘制“施工蓝图”。
为保证线索排查、移交和处置三个环节的准确性、规范性和时效性,《机制》明确,在线索排查方面,要把贯彻脱贫攻坚决策部署不坚决不到位,弄虚作假、阳奉阴违的行为;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对待扶贫工作、做表面文章的问题;贪污挪用、截留私分,优亲厚友、虚报冒领,雁过拔毛、强占掠夺等群众反映强烈的3类突出问题作为重点。明确建立常态化排查机制,每月对扶贫领域问题线索组织开展集中排查,建立问题清单,逐级汇总上报。在线索移交方面,建立上下联动、左右协调的线索移交机制,各级巡视巡察机构,以及扶贫、发改、财政、审计、住建等部门,对发现的扶贫领域纪律作风问题线索及时移交,发现重大问题立即移交。对发现的扶贫领域纪律作风问题线索实行单独登记,于2个工作日内移交同级党风政风监督室按程序办理。在线索处置方面,坚持先查先办、快查快处、严查严处,做到稳、准、快、狠。对媒体曝光、网络炒作等影响较大的重点典型问题线索和发生的区域性、系统性重大典型问题线索,应当在第一时间通过电话向上级纪检监察机关报告简要情况,在1个工作日内书面报告情况,在3个工作日内启动调查核实程序,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调查处理并上报。上级督办、交办、转办的问题线索在2个工作日内启动调查核实程序,15个工作日内完成调查并提出初步处理意见,处理决定后及时上报,特殊情况及时报告。发现重大典型问题线索的,上一级纪检监察机关可采取下查直接办理。对于脱贫攻坚中的严重违纪违规行为,视具体情节给予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警告直至开除党籍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针对失职失责问题,《机制》明确要坚持失责必问、问责必严。对贯彻落实脱贫攻坚决策部署不坚决不到位;精准识别不精准,导致错评、漏评等;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对待脱贫攻坚工作、做表面文章;搞数字脱贫、虚假脱贫;脱贫攻坚工作不务实不扎实、脱贫结果不真实、发现问题不整改;职能部门对职责范围内扶贫领域严重违纪违法问题应发现而未发现,以及发现后不报告、不移交等问题作为问责重点。同时明确,因失职失责导致发生严重违规违纪问题或者造成重大损失的,要严格追究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的责任。纪检监察机关履责不到位,工作不落实,要一并追究责任。
规范报告通报制度,《机制》明确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的情况;发挥党委领导作用,建立并落实脱贫攻坚一把手负责制的情况;落实纪委监督作用,实行各级纪委书记一起抓脱贫攻坚监督执纪问责的情况;严肃查处贪污挪用、截留私分,优亲厚友、虚报冒领,雁过拔毛、强占掠夺等问题的情况;严肃问责脱贫攻坚中失职失责的情况等9类通报内容。明确要求各级纪委每季度要对脱贫攻坚监督执纪问责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研究部署,每年6月底前、12月底前要将脱贫攻坚监督执纪问责情况上报上级纪委。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派驻(出)机构要明确专人负责问题线索排查、移送、处置、问责和报告等统计情况,逐级汇总上报。对报告制度不落实、报告内容不真实、报告时限不遵守,敷衍了事、弄虚作假的,严肃追究主要负责人和相关责任人责任。对于脱贫攻坚违规违纪典型案例,实行每季度通报曝光,释放严格监督执纪问责的强烈信号,充分发挥警示教育和震慑作用。(云南省纪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