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北京7月21日电(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谢湘)著名公益组织《上学路上》今日在京举行的2017《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系列报告会。报告的最新发现令人震惊:由于父母与亲生骨肉长期分离,9.7%的留守儿童对父母的生死也漠不关心。
北京师范大学传播与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李亦菲具体介绍了2017《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的报告要点:
——发泄不满,超10%的留守儿童说父母“已死”。在调查中,有11.4%的孩子称自己父母在一个月离世,而中国年平均死亡率为千分之七。显然,孩子故意填错表达对父母的怨恨情绪。
——亲情淡漠,9.7%留守儿童视父母为路人。调查显示,9.3%的农村留守儿童认为父亲或母亲去世对自己“几乎没有影响”,而把城镇的留守儿童纳入进来后,这一比例上升至9.7%。孩子的心理状态映照的是父母对他们的态度,与给多少物质条件无关。
——母亲不在身边,留守儿童遭受欺负比例高达58%。调查显示,留守与否直接关系孩子是否更容易遭到他人欺负,其中缺母留守状态最严重达到58%,其次是完全留守(指父母均不在身边)54%,再次是缺父留守48%。从数字中看,留守确实降低了孩子在人群中的地位,使其更容易成为被欺负的对象。
——相比之下,母亲一旦外出打工比父亲更“绝情”。根据调查结果,与想象中不同,母亲一旦外出打工,她跟孩子的联结情况会出现陡然下降,无论是回家看望、还是电话联系的次数,都比父亲外出打工少10%~13%,表现得对孩子好像更为“绝情”。反过来,这种情况也反应在孩子的心理状态上,多个指标显示,母亲单独外出打工对孩子的心理负面影响等同甚至大于父母双方都出去打工。
——留守儿童最害怕的是父母吵架。根据本次调查,超过65%的孩子害怕父母吵架,这一比例在各年级学生几乎一致。这反应了中国式家庭夫妻冲突的状态和频次,其中10%的孩子反映爸妈吵架对他们有“非常严重的影响”。
李亦菲教授介绍说,首部《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是2015年正式发布的。与其他关注留守儿童境遇的报告有所不同,我们所要做的是更加全面反映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深入了解影响留守儿童的行为、情绪的因素以及他们面对困难挫折的应对方式。三年的白皮书研究报告将为留守儿童公益界提供了的有价值的数据和理论,广泛影响政府相关部门、媒体、社会组织和企业CSR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