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江雪反思,自己掏钱资助贫困孩子上学,但显然钱不能解决人的成长问题。关键在于他们不知道为什么上学。现代化进程改变了他们的生活,祖辈的传统不再适用,处在十字路口的孩子们却不知如何开展新的生活。
校舍是新的,操场也很平整,上学是免费的,可总有学生缺课。为防止学生逃跑,老师让学生住校,锁上门,半夜睡操场看着。
十几年前在四川甘孜州马尔康看到的这一幕,至今在潘江雪脑海里浮现。那里的校长告诉她,每个学期开学,“集结号”要吹两三个月,越是高年级越不来上学,“读书有什么用,别读得眼睛坏掉,连虫草都挖不到”。家长们这样想,以致老师们要拎着酒啊肉啊到孩子家里,跟他们喝酒吃肉,直到人家说:娃子就交给你了,这才能把孩子从家里请到学校来。
这让潘江雪反思,自己掏钱资助贫困孩子上学,但显然钱不能解决人的成长问题。关键在于他们不知道为什么上学。现代化进程改变了他们的生活,祖辈的传统不再适用,处在十字路口的孩子们却不知如何开展新的生活。
“要让这些孩子插上梦想的翅膀,看到未来。”这个认识,成为潘江雪生活的转折点。在一系列田野调查后,2007年,潘江雪从金融高管岗位上“裸辞”,创立了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至此开始了长达十年的专职公益生涯。
北京出生、长大的潘江雪,当过香港招商证券董事、汇丰晋信基金管理公司教育网站总监,一路都生活在北京、深圳、香港、上海等中国最繁华的都市里。她当时就有一股冲动,要带给这些孩子城里的好东西,比如一间明亮色彩的教室、桌椅,有书、动画片、投影仪、电脑和互联网,通过这个教室,让孩子们有兴趣留在学校,也给他们打开一扇拥抱现代生活的窗户。
2008年3月18日,坐落在四川马尔康的第一间“梦想中心”开业。截至目前,梦想中心在全国各地已有2700多家,从西藏日喀则到东海之滨的上海,从内蒙古甘其毛都口岸到云南瑞丽,处处都有梦想中心的身影,且不断迭代更新。
偶然机会,潘江雪认识了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崔允漷。崔允漷看了当时的梦想中心,有点遗憾:“这么好的东西如果只是用来开放图书,自由阅读,有点浪费了。” 华师大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开始为“真爱梦想”量身定制“梦想课程”。“梦想课程”以“我是谁”“我要去哪里”“我要如何去”为框架,让学生们了解远方的城市,从乡村到世界上任何一个陌生城市,告诉学生研究方法,告诉他们怎样做计划,教他们学习交通规则,学习淘宝课程。在此过程中,“真爱梦想”意识到,第一步要改造的是老师。老师离开家乡到城市参加培训,通过类似微博平台的“梦想盒子”,上传文字、视频等反馈,相互交流,并获得“梦想银行”的积分。加入“真爱梦想”的老师用积分兑换成培训、旅游、实物或奖金。
“理财课”是孩子们喜欢的课程。在贵州一所学校的梦想课堂上,学生们探讨有了钱怎么花。“如果我有一千万元,我要买100辆公交车,请100个驾驶员。”孩子流着泪说出自己的梦想。偏远地区很多孩子是留守儿童,他们的心愿之一就是去父母工作的地方团聚。甚至有孩子瞒着爷爷奶奶把家里鸡蛋卖了钱,想一个人去北京。于是有了《去远方》的梦想课程。孩子们分成小组,做一个预算为1万元的7天旅行计划,从全国选出7个小组,让他们能真正走出去。
2014年春天,潘江雪和“真爱梦想”的伙伴们再回马尔康。当潘江雪再次坐在马尔康的梦想课堂里,看到孩子们不仅可以用废旧材料制作服装,迈着自信的模特步展示自己的作品,还争相代表小组观点进行辩论……潘江雪的眼泪无声地流下。
去年10月,潘江雪收到了马尔康5年级孩子们的来信。他们通过一个学期16课时的《去远方》梦想课程,一步步制定从家乡去北京的旅行方案。在信中孩子们说:“我们把家乡土特产卖给了北京的哥哥姐姐,还帮助我们班的特困生继续上学,剩下的1000元钱捐给‘真爱梦想’,让更多同学能和我们一样,去远方看到外面的世界。我们才明白其实有好多人在默默帮我们实现梦想,谢谢远方的叔叔阿姨……”
【对话】 现代公益,要维护“公共利益”
记者:辞掉金融机构工作去做公益,是什么感觉?
潘江雪:“基金”和“基金会”,一字之差,天壤之别。感觉就像从金字塔顶端落到最底层。我们是幸运的一代,改革开放30年我们是直接的受益者,我又是学金融出身,见证中国资本市场的飞速发展,看到很多人通过资本市场快速积累了个人财富。而10年前公益行业还在起步阶段,但我们这一代知识分子,还是有些理想主义的,讲求修身齐家,诚意正心。接触过藏区的孩子后,我就想,也许我可以把我过去所学到的一些知识经验,用在帮助他们上好学这件事情上。所以我辞职,专心一意做这件事。某种程度上讲,公益创业者更像是社会企业家。现代公益慈善,是为解决社会公共问题而存在的。公益组织需要在社会治理中承担更重要的角色。公益组织的作用不应该仅仅局限在救贫济困,而是需要承担起对“公共利益”的维护。
记者:过去的经验、思维方式对公益有何助益?
潘江雪:有两点,“公开透明”和“高效”。我们的财务全部是公开的,参考证监会对于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要求来做,是结构化披露。同时我们公开承认自己有什么地方是做得不到位的。我们可能是唯一一家由私募转成公募的民间基金会,每年捐赠都在上升。我们用连锁、配送的模式,现在27天就能建成一家梦想中心。我们相信基本的商业逻辑所带来的成效。
记者:“真爱梦想”经过10年,理念有过变化吗?
潘江雪:我这10多年在教育公益行业的探索,走过几个阶段:公益1.0——提供物质和金钱资助,帮助贫困孩子“上起学”。公益2.0——为教师提供培训,帮助孩子“上好学”。公益3.0——跨界赋能,帮助孩子“学得好”。我们现在的目标是,通过安排在梦想中心里每周一节的30门梦想课程,逐步开启孩子们的心智与视野,成长为一个求真、有爱的追梦人。
记者:对刚起步的公益创业者有什么建议?
潘江雪:创业不分公益与商业,都需要一样的品质。要有坚定的信念与清晰的目标使命,都是提供服务、满足需求。只是某种程度上公益解决的是社会公共问题。什么样人会去做真正意义上的公益创业?我认为是一个有社会理想、又能敏锐发现社会问题的人。这个问题和他自身没有多大关系,只是因为他心中有关于理想社会的蓝本,使他看到了这个痛点并能感同身受,最后变成一个社会化的解决方案。“真爱梦想”所提供的就是这样一套素养教育解决方案。
图片由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