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没有AK和M1911,但是有一颗支持吴京、支持《战狼2》和全体主创的心。”在《战狼2》遭遇偷票房事件后,有观众在微博揭发时说道。
沉寂许久的国产片票房被《战狼2》点爆。上映一周,《战狼2》票房破20亿,刷新多项华语电影纪录。票房走高的同时,伴随而来的是再次被曝光的“偷票房”行为。
很快,不少影迷将手写票的照片纷纷“艾特”《战狼2》的主创及官方微博。官微迅速做出反应:“拿命换的电影,一腔血一片心!试问盗版和偷票房者你怎么忍心!”
实际上,早在2015年《战狼1》上映时就遭遇了“偷票房”。当时,作为主创的吴京表示:“七年心血,全部身家,从没想到偷票房这事会发生在战狼身上。偷票房这种现象绝不是任何一个电影人希望看到的。”
偷票房,这并不是一个陌生词汇,其产生已久。偷票房,是指电影院瞒报(一般为少报)电影销售收入的行为。
今年年初,博纳影业创始人于冬曾公开表示:“中国电影早就过500亿了!至少有20%的票房没有统计上来,影院偷票房才是中国电影的黑洞。”
具体被偷走的比例或许无从得知,但不定时被曝光的手写票,却已经是无法回避的产业死角。
一般来说,偷票房的重灾区发生在三四线城市,一二线城市由于院线数量多,管理和运营都较为规范,很少有偷票房事件发生。
“近几年来,三四线城市的影院数量激增,很多都是单点影院,并没有系统的院线管理。且票房成绩不理想,较容易导致偷票房事件的发生。”一位三四线城市影院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常用的手段是“偷梁换柱”,比如看A电影,电影院却出一张B电影的票,这样A电影的票房就被算到B头上;有的影院则采用影片买一送一的方式;更恶劣者,部分小影城的票房甚至不上报数据,全部进了私人口袋。
今年3月1日实施的《电影产业促进法》把偷票房写了进去。该法称,电影发行企业、电影院等应当如实统计电影销售收入,提供真实准确的统计数据,不得采取制造虚假交易、虚报瞒报销售收入等不正当手段,欺骗、误导观众,扰乱电影市场秩序。
然而,在法规制订20天后,全国电影市场专项治理办公室就公布了63家影院名单,他们偷瞒票房达100万以上的。
其实早在去年《电影产业促进法》征求意见中,有业内人士提出,规定加盟电影院线的电影院,必须安装符合国家标准的计算机售票系统。
对此,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对记者表示:“技术监管的方式可以有,但资金是个问题。与其花大量资金装这个系统,不如直接吊销营业执照来得方便。”
实际上,《战狼2》作为大体量影片,发行方对于偷票房早有预防措施。一位《战狼2》发行团队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发行团队在各城市已经提前布局了人员,每天巡查影院、查看出票情况。
但发行人员并非所有区域都能覆盖,有的片方甚至专门雇佣人员巡查,但依然难以杜绝。
对此,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对记者表示:“偷票房一直是电影市场的毒瘤。只有通过科技手段和行政手段相结合,使偷票房的成本大于其收益,这样的现象才会减少。”
上述发行人员告诉记者,除了人为监控,技术手段的监测牵扯到系统整体的集成、布置、硬件等问题,很难统一规范。比如谁来承担硬件?谁来布置、安装、调试设备等。这些都是比较庞杂的工程,短时间内难以实现。
有业内人士提出,在影院安装摄像头、用以识别人数,并与大数据对应,即可得出结果。但依然难以控制个别刷票房的行为,且数据、辨别、光线等问题也需要进一步突破。
陈少峰对记者表示:“偷票房的发生是一种偷窃行为,而且犯罪成本很低,应该得到经济警察的介入而不是简单的罚罚款。加大惩罚力度,比如罚款翻倍或者一经查实吊销营业执照这样的方式可能会减少偷票房现象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