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7年08月23日10:04 大洋网

分享

林鸣岗

林鸣岗画的维多利亚港

大洋网讯 “十分激动!”香港著名油画家林鸣岗走出广州购书中心展厅,连连称赞。在日前由广州市文联、广州日报报业集团、艺术香港杂志社联合主办的《情系香江·穗港同心——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画展》上,两地50多位知名艺术家被邀参展,林鸣岗名列其中。这也是他第一次来广州举办画展。

年过六旬的林鸣岗脸上常挂着笑容,为人和善。在人群里,让人眼前一亮的是他自然卷曲、与肩齐长的头发。他被世界油画界誉为深得西方油画精髓的“色彩大师”“印象派大师”,作品深受古典主义和印象主义影响,风格独特,画面优雅,内涵深邃,连法国前总理也珍藏了他的作品。

为了这次画展,林鸣岗特意挑选了两幅《维多利亚港》,一幅取景于香港岛,另一幅取景于九龙半岛,以展现不同视角下维多利亚港的独特美景。在现场,他耐心地向观众讲解他的作品,听到精彩之处,观众频频点头,流露出赞赏的目光。林鸣岗说,他挑选这两幅画,正因为维多利亚港是香港回归后经济飞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缩影。

画册床头珍藏四十载

1952年,林鸣岗出生于福州。孩童时代起,林鸣岗就对画画感兴趣,一看到墙上、书上有画,就照着样子临摹,老师经常夸他有绘画天赋。

为了学画,他从爸爸办公桌上找来一些过期的《解放军报》《人民画报》,不管是一株小树苗,还是一位农民的绘画作品,只要是画,他拿起笔来就临摹,画到满意为止。他慢慢养成了剪报的习惯,从报刊中收藏一些画作。有个朋友知道林鸣岗的爱好,还把自己收藏了多年的彩色画册送给他。那是一部非常优美的俄罗斯油画作品集,在当时非常珍贵。

接触到油画,他“瞬间被它的色彩与表现力吸引了”,从此,林鸣岗与油画结下了不解之缘。

1978年,林鸣岗移居到香港,那时他已年满26岁,为了系统地学习画画,林鸣岗白天工作,晚上就到香港美术专科学校学习。

初到香港,林鸣岗急需一份稳定的工作。尽管工作并不难找,但林鸣岗有自己的准则:工作必须与画画有关。那时,他每个月只有几百元的收入,一领到工资就立马跑去买书、买画册、学画画。

回想起拿到第一个月工资时的情况,林鸣岗至今记忆犹新。他逛书店时,相中了一本莫奈的画册,要价120港币,可他口袋里没有那么多钱。“我真的太喜欢那本画册了”,林鸣岗的执着与对画册的喜爱打动了老板,双方最后以100港币成交。这是林鸣岗买的第一本画册,他非常珍惜,40年来一直把它放在床头。

异国追梦“苦”修24年

从香港美专毕业后,林鸣岗成为了一位职业油画家。经过6年的苦心钻研,林鸣岗的名字逐渐出现在香港和内地的美术展览会上。

尽管在国内油画界小有名气,但林鸣岗“总觉得没有底气”,“就像在武当山学了十年功夫,却没有与其他门派交手一样”。他想去一个更大的“战场”检阅自己、提高自己。于是在1990年,38岁的林鸣岗远赴法国巴黎游学,潜心研究西方油画。

林鸣岗师从于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的卡隆教授,卡隆被这位中国学生的绘画天赋所震撼。不到两个月,他就对林鸣岗说:“你的画已经很好了,我没有办法教你,但卢浮宫是你的好老师。”在卡隆教授的帮助下,林鸣岗来到了卢浮宫,开始了为期近两年的临摹生活。

每天天还没亮,他就起床,总是第一个进入卢浮宫,直到晚上闭馆他才离开。一个三明治,一瓶矿泉水,便是他整天的食粮。卢浮宫不收费,只要出示美院的学生证即可。对于前来学习的学生,卢浮宫会特别安排一个房间,配送一个画架。

林鸣岗那时有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儿,“拿起笔就干”,大卫、伦勃朗、科罗、哈尔斯等大师的作品,一样不落。如今林鸣岗回想起来,仍觉得自己当初“太大胆”。“现在叫我去临摹他们的作品,我反而害怕了。”林鸣岗笑道。

初到卢浮宫,林鸣岗并不被别人看好。一次,林鸣岗带一位教授前去参观卢浮宫,教授看到琳琅满目的大师作品时,摇了摇头,“中国人画不过西方的画家”,这位教授劝林鸣岗“不要画油画了”。但是,林鸣岗并没有放弃的念头,“我觉得我还行”,他一心扑在研究油画上,沉浸在艺术的海洋里。

三个月后,林鸣岗锋芒初露,他的临摹画在卢浮宫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当初“看不起”他的同行纷纷前来观赏他的画作,后来他们还成为了林鸣岗的朋友。几位美术馆的馆长想收藏他的作品,不过林鸣岗都拒绝了,他要留着这些作品。

“去卢浮宫是我这辈子最正确、最有意义的一件事,我把西方的古典绘画、印象派都系统地学习了一遍,胜过我读任何学校。”旅居法国不知不觉已有24个年头,林鸣岗也从一个初级的异国画家成长为国际油画艺术大师,他的作品四次入选《法国艺术家协会沙龙》,五次入选《法国秋季沙龙》,并在巴黎、香港等地举办十余次个人展和上百次联展。

要一辈子磨一把剑

10年前的一天,他回到中国后突然发现:中国这么大、祖国变化这么大。“是时候回家了。”林鸣岗默默地在心里说,“一个中国就有欧洲那么大,我整天跑欧洲画画,为什么不画自己的祖国呢?”林鸣岗想趁自己身体还能动,为中国留下一些美好的瞬间。

于是,林鸣岗毅然回到香港,十年下来,他基本跑遍了中国的名山大川。“张家界、武夷山、丹霞山、黄山、祁连山、峨眉山、敦煌、青海湖……”林鸣岗记忆力很好,凡是去过的地方,他都记得清清楚楚。

为了画长白山天池,60多岁的林鸣岗在刺骨的寒风中站立了2个多小时。他去黄山采访五天,回家躺了三天,“全身没有一块肌肉不痛”。

所有的景色中,最让林鸣岗印象深刻的是去长白山,“一座山的两面景色完全不同:一面草木葱茏,一面寸草不生,不亲自来这里,我是不会知道的,也不会画出这里的独特风味。”

都说“十年磨一剑”,可林鸣岗认为“要一辈子磨一把剑”,不怕任何困难,一直往前走。他相信好的文化都是厚积薄发,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对于自己的每一件作品,林鸣岗都要多次进行修改,做到精益求精。颜料的厚与薄,色彩的冷与暖,可能只有细微的差别,但往往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才能领悟到。林鸣岗意味深长地说道:“年轻人不能急于求成,要慢工出细活,惜读、细读、精读世界上优秀的作品。”

不能偏安一隅

“做艺术不能偏安一隅,只有不断交流、碰撞,才能促进艺术的发展。”林鸣岗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回国10年,他积极参加和举办香港与内地的油画展览活动,致力于促进两地的文化艺术交流。这次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专题画展,是一个良好的开始。

林鸣岗从未停止对古典绘画与印象派绘画结合问题的探索。古典绘画讲求构思的宏伟、深刻性、严谨性,而印象派注重色彩与空间的视觉外部美感,两者融合难度极大,目前仍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不过,林鸣岗认为两者结合的发展空间很大,“就像玩了几十年黑白照相机,后来才有彩色相机;彩色相机到手了,结果又出现了智能手机,但是在色彩上,问题还是不少。”

他希望能有更多的中国油画家加入到研究的队伍中来。林鸣岗最大的心愿是“让中国油画竖起来,走出去!”

“虽然中国油画在艺术成就上与西方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我相信未来几十年,中国油画艺术定能在世界上开辟独有的一片天地。”他坚定地说。

林鸣岗简介

旅法著名油画家、艺评家和散文家。法国国家艺术家协会会员(1993年入会)、香港油画研究会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香港艺术发展局审批员、中国常书鸿艺术基金会顾问、香港福建书画研究会顾问、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客座教授、《艺术香港》杂志编委、《城市文艺》杂志美编、《大都会艺术观察》杂志主编。

文/广报记者李华实习生张群 图/广报记者高鹤涛

责任编辑:桂强

相关阅读

领导没大格局,团队定一塌糊涂

跟格局小的人打交道,就像被缩骨伞夹住脑袋一样不痛快。

特朗普上任两周签8条行政命令

号外号外,特朗普又出行政命令啦!行政命令有多强,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是XX你就坚持60秒!

解读《西游记》官场文化

吴承恩的人生经历,决定了《西游记》背后必然影射着中国特色的官场文化。

村民为何自掏腰包改造小镇?

没有石油的生活,可能比如今这种依赖石油的生活更加有趣和充实。

  • 河野太郎能成为日本首相吗(图)
  • 你只看到了保温杯,却不懂得我的伤悲
  • 原来古代为了增加兵力才提倡早婚
  • 李枫:我迷人的父亲是一座宝藏
  • 这些变态杀人狂电影,总有一部吓尿你
  • 地震后他从九寨沟向爸妈报平安
  • 领略小众之美,玩转日本山阴全攻略!
  • 新浪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