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日式英语有多可怕?记者会现场华春莹都听懵了

日式英语有多可怕?记者会现场华春莹都听懵了
2017年12月21日 18:58 新京报作者:杨畅 朱骏

  原标题: 日式英语有多可怕?连华春莹都听懵了

  前天,日式英语在外交部新闻发布会上卖了一次萌。

  12月19日,在外交部的例行记者发布会上,一位日本记者用英语提问:

  “熊猫香香今天在上野动物园公开亮相,对此有何评论?”

  由于该记者发音不太标准,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华春莹将“香香”误听为日本外务省事务次官“杉山”,于是一本正经地回答道:

  “我们希望日方与中方能够相向而行,按照中日之间的四点原则共识和四个联合文件,来妥善处理好有关的问题。”

华春莹回答完后,场面一度陷入尴尬。华春莹回答完后,场面一度陷入尴尬。

  一位中国记者解释道,日本记者问的是关于大熊猫“香香”的问题。

  华春莹恍然大悟,瞬间被逗乐,并回答道:

  “大熊猫非常招人喜欢,是促进中外友好交流的“小使者”。我们相信,香香在日本将得到日本人民的友好款待。我们也希望香香能够为增进中日人民之间的感情和友谊,为推动中日关系健康发展发挥‘小使者’的积极作用。”

其实,这不是日式英语第一次遭遇尴尬了。其实,这不是日式英语第一次遭遇尴尬了。

  不久前,一位马来西亚华人歌手写了一首名为《Tokyo Bon東京盆踊り2020》的歌曲,上传到YouTube上后立即引发热议。

  这首歌吐槽了一位在东京旅游的歪果仁被日式英语弄得一头雾水,歌词使用了大量令人忍俊不禁的日式英语,比如:

  马库多那鲁多:McDonald(麦当劳)

  撒拉大:Salad(沙拉)

  咕咕噜:Google(谷歌)

  她哭戏: Taxi(出租车)

  斯达巴库斯:Starbucks(星巴克)

  霍特鲁:Hotel(酒店)

  一位在日留学生告诉外事儿(微信ID:xjb-waishier),在日本问路时,如果当地人以为她是外国游客,对方便会瞬间紧张起来,并尝试用独(口)具(音)特(浓)色(厚)的日式英语进行交流,这时,她会果决地打断对方,称还是切换回日语吧,顿时,双方都松了一口气。

  看来,日式英语的发音确实是别具一格。

  不过,日本人的英语能力到底啥水平?

  2013年,国际成人能力评估调查(PIAAC)显示,在识字技能和识数技能上,日本人排名世界第一。

  然而,根据2016年的托福考试数据显示,即便是在亚洲地区,日本排名也是倒数第四

那么问题来了:那么问题来了:

  为啥日本人英语不好?

  这个问题似乎困扰着世界各国人民,在问答论坛Quora上,包括日本人在内的一群歪果仁就此问题各抒己见。

日语句子结构与英语完全不同。日语是“主语-宾语-动词”,英语是“主语-动词-宾语”。另外,我们日本人没有太多的话要说,因为我们的想法都很相似,我们不跟别人争辩,因为觉得分歧是不礼貌的。我们没有受到过如何表达自己的训练。我们静静地忍受着一切。这些态度妨碍了我们学习其他语言。

在教育体系中,英语语法比英语应用和会话更受重视。不过,教育现状是正逐渐以对话为主的应用英语作为重点。日本人很害羞,不希望犯错或者有别于人群,这意味着日本人,尤其当他们一起在教室学习时,缺乏发言能力,而这对于学习任何语言来说都是负担。

我会指出两个主要原因,一是他们学习英语是为了通过笔试,而不是为了用英语交流;二是当他们说英语时,会用片假名来发音(类似于用拼音标注英文),这意味着他们只能使用现有的日文发音(不包括“th”和“v”,不能明确区分“r”和“l”)。简单来说,就是日本人英语说不好得赖日本文化和教学方式。

  除此之外,日本的英语初级教育晚、要求低。

  2000年,日本学校根据需要将英语学习导入自主学习时间中,2011年,英语学习作为一项外语活动成为小学5,6年级学生的必修课程,每周一节课,每节课40分钟。

  东京获得奥运会的举办权后,日本政府决定,从2020年起,把英语初等教育从小学5年级提前到3年级,中学的英语课将完全使用英文进行教学。

  相比之下,从90年代后半期开始,中国不少地区的学校就已经把英语导入小学3年级学生的课程之中,而韩国也自1997年起将英语作为小学3年级学生的必修课程。

  看来,日本朋友的英语也算是输在了起跑线上。

责任编辑:霍宇昂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7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