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一百多年前,法国强塞给中国一块地,现在起了大作用!欧美很心塞
来源:瞭望智库
除了美国“老生常谈”的贸易问题和南海问题外,美国最近又“盯上”了中国的北极开发计划。
近期,美海军官媒连续发布文章,对中国近年来在北极地区的基础建设投资、资源开发、海上航线探索甚至科学考察等行动表示关切和“警惕”。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马克·内维特称,美国真正担忧的其实是俄罗斯和中国在该地区的港口机场建设和海上航线勘探具有军事目的,甚至猜想中国在格陵兰地区的开发可能威胁北约和美国在该地区的军事存在。
事实上,中国在2018年1月发布的《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早已对上述“担忧”做出了回应。
库叔曾翻阅过这本白皮书,读完就感觉中国对北极和平开发的思考是周密的,很多表态也是审慎的,与美国媒体的无端猜测形成鲜明对比,他们根本不值一驳。白皮书中很详细的分析了中国的北极政策目标是认识北极、保护北极、利用北极和参与治理北极,维护各国和国际社会在北极的共同利益,推动北极的可持续发展。
还有让库叔印象非常深刻的就是,白皮中提到了为中国在北极的开发和建设提供了法理基础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条约》等法规的条款,阐明在北冰洋公海等海域进行科研、航行、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以及进行资源勘探和开发等行动属于缔结上述条约的北极域外国家的正当权利。
很多人可能都知道《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但不太清楚《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条约》,在这里很有必要说一下。
提到这个条约,就不得不提斯瓦尔巴群岛。
在大多数国人印象中,我们只能在自己的国土上自由出入和逗留。
实际上,远在3000公里之外的北冰洋之中,有一块价值巨大的“土地”,在这里,中国公民不仅可以自由出入和逗留,还能进行工商业、采矿、航行等活动。
这就是位于欧洲边缘的斯瓦尔巴群岛。
2004年7月28日,中国首个北极科考站——黄河站就建立在该群岛的新奥尔松。
斯瓦尔巴群岛主权属于挪威。那么,为什么中国人可以在这片土地上拥有如此权利?
这里面有一段故事,要从很久很久以前讲起。
文 | 李浩然
本文为瞭望智库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在文前注明来源瞭望智库(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斯瓦尔巴群岛,又名斯匹次卑尔根群岛,位于东经10°~35°、北纬74°~81°之间,在北极圈内;
总面积约6.2万平方公里,由斯匹次卑尔根岛、东北地岛、埃季岛、巴伦支岛等组成;
居民约3000人,其中俄罗斯人约2000人,挪威人约1000人。
1
开辟通往中国航线时的新发现
1596年,北冰洋呼啸的寒风吞没了一切喧嚣,一望无际的湛蓝海面上,有一支船队在艰难地航行。
荷兰航海家威廉·巴伦支站在船头望着远方,他眉目疏朗,下巴线条利落而飞扬。
连日来的航行让他有些虚弱,但他的双眸依然冷峻果决。
这是他的第三次北冰洋之行,前两次都是因冰块阻隔被迫折返。
那时,北冰洋对于人类来说还是一片未知之地,同时,也是一片“死亡之地”——在无数探险家捐躯后,最初开始探索北冰洋航道的英国果断放弃了这个念头。
然而,威廉·巴伦支坚信,他能够打通一条从北极到达中国的东北航线。
这条线路一旦打通,荷兰就能更加便捷地进行对外商贸活动,因此,巴伦支的探险活动得到了阿姆斯特丹商会的支持。
当年6月19日,航行途中的巴伦支和船员们被眼前的美景惊呆了——北冰洋深处有一座几乎完全被冰雪覆盖的岛屿,恍如仙境。
那时候还没有照相机,他们只能用久违的激动来向这美景致敬,带着困倦的双眼顿时闪闪发光。
他们给这个童话般的岛屿起了个名字,叫“斯匹次卑尔根”(斯瓦尔巴群岛中最大的岛屿),意即“冰原上的尖峰”。
当时,他们以为斯瓦尔巴群岛是格陵兰岛的一部分,所以并未宣称占有。
后来,船队被冻住了,被困新地岛(现属俄罗斯)长达一个冬天,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在北极圈过冬的一群人。
由于劳累和困苦,历经磨难的巴伦支病倒了。
次年6月20日,他在一块浮冰上去世,年仅37岁。
为纪念英年早逝的他,人们将他航行过的这片海域称为巴伦支海。
虽然没能打通这条通往中国的“东北航线”,但巴伦支首次发现了深藏于极寒之地的斯瓦尔巴群岛。
2
开辟通往中国航线时的新发现
斯瓦尔巴群岛引起了探险家、投机者、商人和政客们的极大关注。
巴伦支死后大约十年,英国莫斯科贸易公司的商人们资助亨利·哈得孙,装备了一艘排水量约为80吨的帆船,并招募了12名船员。
哈得孙准备借此船穿越北极到达日本。
然而,哈得孙没摸到日本的边,却“无心插柳”,意外到达了位于北纬80°23′的西斯匹次卑尔根岛北端,并在那里发现了大群鲸和海象。
根据哈得孙提供的信息,英国和荷兰的渔猎手立即前往该海域捕鲸猎兽。
德国、法国也加入到了捕鲸行列,最多时,有300条捕鲸船在此穿梭。
由此,斯瓦尔巴群岛成了捕鲸人的“福地”。
1858年后,芬兰人先后5次派探险队去斯瓦尔巴群岛探险考察,并在那里发现了大量煤矿及其他矿产。
这可是欧美工业革命急需的能源!
美国人、英国人、荷兰人、德国人、俄国人、挪威人纷纷来此开采煤、磷灰石、石棉、石膏等矿产资源。
部分渔民和矿工在这里驻扎下来,形成了一些城镇。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地球最北端的城市(北纬78°14′)朗伊尔城。
除了西方国家,这里也不乏中国人的足迹。
1908年5月,环游世界的康有为到达斯瓦尔巴群岛的那岌岛,成为探索北极的中国第一人。
是的,你没有看错,康有为除了“变法”,还是一位“超级驴友”:
四渡太平洋;
九涉大西洋;
八经印度洋;
泛舟北冰洋七日;
花16年游历31国,美、英、法、意、加拿大、希腊、埃及、巴西、墨西哥、日本、新加坡、印度。。。。。。
更让人惊讶的是,他不光是逛逛而已,还曾花2.8万克朗在瑞典买下了一个小岛。
当然,“康有为岛”早已被瑞典政府收回了。
当时中国的“最资深驴友”立刻被眼前的美景迷住了。
他写下一首名为“携同壁(康有为女儿的名字)游挪威北冰洋那岌岛夜半观日将下末而忽升”的长诗来表达敬意。
诗后还有附注:
“时5月24日,夜半十一时,泊舟登山,十二时至顶,如日正午,顶有亭,饮三遍酒,视日稍低日暮,旋即上升,实不夜也。”
其实,康有为看到的是北极的极昼。
美丽如画的斯瓦尔巴群岛不仅成功引起了捕猎者、采矿者和“驴友”的注意,俄国、挪威、荷兰等国的政治家一致认为:如果在北冰洋地区发生战争,这片群岛的战略地位将极其重要。
俄国人说:“斯瓦尔巴群岛是我的,因为岛上俄国居民最多!”
挪威人说:“斯瓦尔巴群岛是我的,因为离挪威最近!”
荷兰人说:“斯瓦尔巴群岛是我的,因为荷兰人巴伦支最先发现!”
除这三国之外,瑞典、英国、丹麦、美国等国也在岛上开发了很多年,都有自己的利益,不愿意放手。
不过,由于当时的欧洲大国极力想阻止俄国势力向欧洲北部扩张,于是,大部分国家转而支持相对弱小的挪威,把水搅得越来越浑。
正当大家争论不休时,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无暇争夺这片土地,最硬的一方退出了,这对于西方解决斯瓦尔巴群岛争议是一个天赐良机。
3
作为战胜国的合法权利
经过纷繁复杂的讨价还价,各国终于达成一致。
1920年2月9日,英国、美国、丹麦、挪威、瑞典、法国、意大利、荷兰及日本等18个国家在巴黎签订了《斯匹次卑尔根群岛行政状态条约》(即后来的《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条约》,以下简称“《斯约》”)。
《斯约》承认了挪威对斯瓦尔巴群岛具有充分和完全的主权,同时规定:所有缔约国公民和挪威人一样可以自由进入该群岛,在这里居住、旅行、打猎、经商、科考,只要不违反挪威法律就行。
它开启了一个先例:世界各国可以通过协商共同开发一块土地。后来《南极条约》的签订,显然受到了它的启发。
这显然是给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的一项福利。
当时的中国是战胜国之一。
1917年8月,皖系军阀段祺瑞执政之下的北洋政府正式宣布对德奥宣战,加入协约国行列。
在段祺瑞看来,中国的宣战没有任何实际风险,因为美国已于同年4月加入协约国,这将加速德奥的战败。
但是,当时的中国也没能力远程投放兵力到欧洲去支援,所以就采取了劳工的方式支援同盟国。
整个一战期间,英法俄三国共招募华工30万人,为他们盖房、修路。也有为数不少的华工被违约送上战场,在战火中修工事、运弹药、抬担架,不少华工甚至被“编为军队,作前线冲锋之用”。
战争期间,约有5万华工死亡。
因此,中国当然有权利签订《斯约》。
1925年,法国人主动找到段祺瑞,想让他派个代表去签字。
段祺瑞不好不给法国面子,就应承了下来,签完就把这事抛在了脑后。
4
北极之路进展神速
列强和段祺瑞也许都没想到,这份条约竟为中国进入北极铺平了国际法理之路。
1991年,中国人开始行使《斯约》签署国的权利——千里之外那块冰雪大地上尘封的权益,解冻了。
促成这件事的是一位从事民间科学考察的探险家。
1991年秋天,中国探险家高登义应挪威卑尔根大学Y·叶新教授的邀请,参加了挪威、苏联、中国和冰岛四国科学家联合的北极综合科学考察。
按照高登义的话来说,这次探险考察的最大收获,是在Y·叶新教授赠送的《北极指南》中看到了《斯约》的英文版。
他在书中注意到,中国是《斯约》的签约国,叶新教授还建议他向中国国内提议,在斯瓦尔巴群岛建立科考站。
《斯瓦尔巴条约》的原文为中国人建立北极站提供了法律根据
不过由于日久年深,高登义将《斯约》带回国时,知道这一条约的人实在是寥寥无几,翻遍史书也只能找到一句冠冕堂皇的话:我国经法国之邀请并承认荒岛主权本系国际间一种事实。如我国加入该约,则侨民前往该岛经营各种事业即取得条约保障而享有均等权利。
这个消息引起了重视,中国科学院责成中国科学探险协会促成此事,并在“九五”重大科研项目《极地与全球变化研究》中增加了一个子课题“北极斯瓦尔巴群岛科学建站调查研究”。
时隔半个多世纪,中国人才猛然惊醒,远在三千公里外,我们还有这样一份国际权益。
随后的进展堪称神速:
1993年,香港科技协进会理事李乐诗乘飞机到达北极点,插上了中国的五星红旗;
1993年,中国科协批准成立了中国北极科学考察筹备组;
2002年,中国科学探险协会在北极斯瓦尔巴群岛的朗伊尔建立了“中国伊立特·沐林北极科学探险考察站”;
2004年,中国在北极斯瓦尔巴群岛的新奥尔松建立了“中国黄河科学考察站”。
5
这两项权利极为重要!
根据《斯约》的规定,中国在斯瓦尔巴群岛有权从事一切海事、工业、采矿和商业活动,也有对斯瓦尔巴群岛及其领海生物资源和非生物资源的开发权。
斯瓦尔巴群岛煤炭资源蕴藏丰富,北极地区迄今最重要的商业矿产资源就是斯瓦尔巴地区的煤矿(储量约110亿吨)。
挪威和俄罗斯就在这方面赚了很多便宜,两国在岛上各自经营的两个煤矿,每年向本土输送煤炭十几万吨!
此外,上文提到,斯瓦尔巴群岛拥有丰富的矿产和渔业资源(磷灰石、铁等多种矿产资源,海象、海豹、鳕鱼、鲸等多种水生动物和渔业资源)。
注:斯瓦尔巴群岛上建有一个巨大的斯瓦尔巴全球种子库,号称“末日粮仓”。储藏着地球上450万种种子样本,以防环境变化或一旦发生毁灭性灾难导致这些作物物种灭绝,确保人类食物的来源和多样性。
《斯约》规定了我国享有平等自由进出此地水域、峡湾和港口的权利。
自由出入的范围为东经10°~35°、北纬74°~81°之间的所有岛屿和礁石。
特别是西斯匹次卑尔根群岛、东北地岛、巴伦支岛、埃季岛、希望岛和查理王岛以及所有附属的大小岛屿和暗礁。
这可是很重要的一项权利!
随着北极冰川逐渐融化,北极地区夏季很可能会通航,航行权对于我国北极权益的实现至关重要!
由于地理位置、经费以及航海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充分开发和利用斯瓦尔巴群岛资源对于很多国家而言,依然属于高难度项目。
目前,我国在斯瓦尔巴群岛的主要活动仅是开展科学考察,还不具备开发矿产资源和利用航道的条件。
不过,既然我们有《斯约》所赋予的各项权利,那就要用好,为维护我国在北极地区的权益发挥积极作用。
(图文资料来源:地球知识局、新华每日电讯、凤凰网、光明网等)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推荐新闻
- 【 新闻 】 美宣布将对华500亿美元商品征25%关税
- 【 军事 】 出鞘:我军登陆台湾会遇哪些决战兵器
- 【 财经 】 44年前存入银行1200元 现在能取出多少...
- 【 体育 】 NBA-库里准3双勇士会师骑士 火箭遭逆...
- 【 娱乐 】 曝张韶涵昔日上亿存款被妈妈带走
- 【 科技 】 特斯拉撞上停泊警车 司机:自动驾驶的...
- 【 教育 】 再探毛坦厂中学:高中3年花了20多万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