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优惠政策收紧后,霍尔果斯的博弈当地浙商详述20多年来,这个小城的巨大变化

优惠政策收紧后,霍尔果斯的博弈当地浙商详述20多年来,这个小城的巨大变化
2018年06月10日 05:08 钱江晚报
原标题:优惠政策收紧后,霍尔果斯的博弈当地浙商详述20多年来,这个小城的巨大变化
霍尔果斯到处在盖商务楼。

  罕见的政策福利,让霍尔果斯备受瞩目。

  以城市建设的角度看,霍尔果斯无疑是年轻的。2014年9月才正式设市,至今不到4年。即便将时间上溯至1992年8月国务院批准在霍尔果斯设立边民互市,也不过20余年光景。在当时规划中,这座小城人口规模才5000人,用地仅3.58平方公里。

  1993年,本地人孙兆和的家人从附近迁到霍尔果斯口岸不久,那时他才几岁。

  同年,在朋友的介绍下,谢虹妮辞去温州的工作,跟着丈夫来到霍尔果斯准备打拼。

  他们是这座城市的见证者,也是这座城市的建设者。钱江晚报记者在霍尔果斯,分别倾听了本地人和浙商讲述的霍尔果斯的变化。

  每年替几十家公司代理注册

  从大学到参加工作,孙兆和在乌鲁木齐已生活10年。2016年,听老同学说起家乡霍尔果斯的变化,他有些动心。2016年年底,他回到了霍尔果斯,法务专业的他顺理成章进入了一家商务咨询公司,主营业务是招商代理、工商注册、财税咨询、证照年检等。

  在霍尔果斯,财税咨询公司是一个相当发达的产业,“我也没统计过,但将近百家肯定有。”孙兆和估摸。

  钱报记者在天眼查中输入“霍尔果斯”、“财税”、“注册”等关键字后弹出143家企业,其中多数成立于2016年和2017年,最近的一家注册于今年的4月10日。

  进入公司一年多以来,孙兆和所在的公司已为近百家企业提供了工商注册、财务代理等业务,“我们公司算是规模小的,多的(注册公司)一年至少有上百家的量。”在公司的前台,摆着一个“霍尔果斯优惠政策十问十答”的易拉宝,其中有4问涉及影视企业注册。他告诉记者,代注册的企业内有影视公司,但主要还是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类公司。

  注册公司其实并不难,“按照模板填写相应的人员信息,法人、股东签字,材料都齐全之后,到服务大厅等着叫号办理就行。”每天去行政服务大厅,是孙兆和的工作之一。一趟跑下来,一家公司的注册费用不过5000元左右。但“一址一照”政策推出后,算上租房及注册服务费,注册一家公司的费用至少在5万元以上。

  和去年相比,今年年初霍尔果斯的税务政策有变,先是暂停了增值税返还和个人所得税优惠两项地方性政策,4月后又要求企业注册“一址一照”、实体办公。这给孙兆和的工作内容带来了不少变化。他忙着联系此前代理过的公司,和他们讲明政策变动,“现在要求注册企业必须在相应地址进行实体办公,配备相应的人员和固定资产,否则就无法通过审核。”因此,变更法人和注册地址成了目前他的主要工作。

  政策变化另一方面影响,是凸显了霍尔果斯人才的短缺。

  “不少企业找我们在本地聘请财务人员,但合适的很少。”一名有工作经验的财务在霍尔果斯的月薪可以达到12000元左右,即便如此还是招不到人,不少财税公司的工作人员只能身兼数职,在多家公司任职。

  孙兆和挺欢迎这样的变化,“很务实,就应该多引进一些能够吸引人才的企业。”近期已有包括一家轴承研发公司在内的数家科技公司开始向他咨询注册事宜,他觉得这是一个好的变化。

  当地并非只有“空壳公司”

  “要说起资历,我比一些本地人,可能更老。”温州人谢虹妮是最早一批来到这里的外地人。

  1993年,听人说霍尔果斯设立了边民互市,怀揣着温州人对创业拼搏的那股子热血,她辞去了校办工厂的工作,带着2万元现金和丈夫来到新疆。

  从乌鲁木齐搭车,4天后才能到达当时还是一片荒凉的霍尔果斯,除了海关和互市商场等少数几栋建筑,周边是大片的戈壁滩。谢虹妮用在乌鲁木齐采购的鞋袜服装,换来哈萨克斯坦的望远镜和刀具。这种原始的以物易物,直到半年多后才结束。

  条件艰苦到让人难以想象,当地只有土豆、鸡蛋、大白菜寥寥数种食物,“想吃条鱼,都要坐车去28公里外的镇上才能买到。”谢虹妮在当地租了一间卡车车库,用砖垒上床和灶,枕着引擎声一睡就是两年。

  从服装批发,到物流运输,再到如今的进口烟酒,光是在霍尔果斯谢虹妮就转了好几次业。她告诉记者,即便10年以前,在霍尔果斯经商仍有诸多不便。“当时网络不通,为了和哈萨克斯坦的供应商联系,只能买哈方的电话卡来通话。”谢虹妮笑着形容,哈萨克斯坦电话卡信号不好,半夜货发出后,常常要跑到国门附近才能通话,她就蹲在国境线旁,一打就是一小时。

  浙商在霍尔果斯做实体的更多

  2003年,霍尔果斯盖起了第一栋6层住宅;2006年,才有了第一栋11层的小高层。谢虹妮清楚记得,2010年后在“五免五减半”等政策扶持下,霍尔果斯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也是从那时起,开始有空壳公司进入霍尔果斯。

  从1992年以来,浙江人一直是霍尔果斯商业贸易的主力军。“尽管从天眼查中可以检索到上百家由浙江人成立的影视、文创类公司,但谢虹妮表示,浙江人在霍尔果斯实体经济中占的比例更大。“如今的合作中心,三四千家商铺中,有70%是江浙人开的。”她告诉记者,在霍尔果斯的小商品进出口、免税品交易、物流运输、服装生产、房地产开发等行业中,都能看到不少浙江人的身影。确实,在霍尔果斯市区浙商开办的宾馆、饭店、娱乐休闲场所随处可见。

  谈到近年“空壳公司”的涌入,谢虹妮承认这对霍尔果斯的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总归不是长久之计。她也告诉记者,年初税收政策收紧后,不仅狠狠限制了“注册型”公司,对他们这些实体公司也有一定影响,“报税办证,比以前麻烦不少,办事流程长了很多。”

  此前,霍尔果斯招商局相关人士曾表示,今后招商重点将转向实体企业。但在谢虹妮看来,解决人才和配套问题才是眼下的关键。她给记者举了个例子,前几年有不少浙商来开厂,“就拿服装厂来说,面料有了,纽扣又找不到人做。”这让生产成本涨了不少。

  政策收紧后,谢虹妮知道有企业选择了撤出。“有人走,就有人来。”当初和她同时赴霍尔果斯的几百家浙商,如今只剩下了2家,但后来者远超其数。谢虹妮始终觉得,霍尔果斯的未来依然大有可为。         (受访者均为化名)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