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刘亦菲版《花木兰》妆容“辣眼睛”?那又何妨!

刘亦菲版《花木兰》妆容“辣眼睛”?那又何妨!
2019年07月16日 18:13 上观
原标题:刘亦菲版《花木兰》妆容“辣眼睛”?那又何妨!
摘要:迪士尼拍摄《花木兰》一事本身同样重要——好莱坞将讲述一个中国故事,并且很可能是全球观众喜闻乐见的中国故事。

迪士尼日前发布了刘亦菲版电影《花木兰》的预告片,虽然仅有1分30秒,却让国内网友“吐槽”了好几天。大家主要不满意两点:首先,花木兰脸上红一片、黄一片的“额黄妆”看起来很难说有美感;第二,花木兰的家乡从北方搬到了福建土楼。的确,电影里花木兰的妆容和家乡与历史未必一致,迪士尼也许应该花更多时间研究一下我国北魏时期的史料。

细节固然重要,但我们也要看到,迪士尼拍摄《花木兰》一事本身同样重要——好莱坞将讲述一个中国故事,并且很可能是全球观众喜闻乐见的中国故事。而这样一则故事,会增加各国人民对中华优秀文化的亲近感,起到“人民情感交流、心灵沟通”的作用。

不用担心花木兰的故事被美国人说歪了。花木兰本来就不是一个静态的历史人物,也无所谓“真实”的花木兰形象。何况她的“花”姓就未必真实:《木兰辞》里,主人公的名字原本只是“木兰”二字,直到明万历年间,文人才在杂剧里给她取了“花”姓,这时距离她生活的时代已有1000多年。

每个时代的花木兰故事都承载着那个时代价值观念。虽然花木兰男扮女装替父从军的故事核心一直未变,但自古以来,人们就在这个核心之上不断堆戏,将花木兰演绎成了一个庞大的故事系统。封建年代,文人赋予了花木兰忠君精神,例如唐人《木兰歌》里就有“世有臣子心,能有木兰节,忠孝两不渝”的诗句。到了民国,自由恋爱成为风尚,1939年拍摄的国产电影《木兰从军》里,木兰与一名战友坠入爱河。上世纪50年代,抗美援朝时期,常香玉版豫剧《花木兰》洋溢着保家卫国的热情。如果好莱坞的花木兰有别于史实,甚至改变时代、地理背景,也不奇怪。

有人说,迪士尼《花木兰》传达了美国精神,只不过装点了一些中国元素而已,例如1998年迪士尼动画版《花木兰》里,花木兰勇救皇帝就是不折不扣的美式个人英雄主义。其实,这种非此即彼的看法不无偏颇。东方和西方、中国和美国未必对立,我们的故事里也关云长千里走单骑,也有杨子荣孤身入虎穴。而迪士尼动画版《花木兰》里展现的孝敬父母、舍身救人等美德更为全世界各民族所共有。

好莱坞电影里的中国或许只是表面化、符号化的,缺少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的内涵。但对外国人来说,从符号开始了解一种陌生文化恰恰是最便捷的途径。提到法国,我们想到可能是埃菲尔铁塔;提到瑞士,我们想到的可能是阿尔卑斯山;提到德国,我们想到的可能是宝马、奔驰。哪一样又能代表这些国家最深层的文化内涵呢?说到底,都是符号而已。即便是符号,像《花木兰》这样的好莱坞电影若能引起各国观影者对于中华文化的兴趣,又有何妨。

与好莱坞讲故事的方式相反,我们自己对外传播中国声音时,往往流于宏大、止于概念,以为不如此无以传达深刻的中国价值,但在外国受众听来,却是一头雾水,传播效果自然也无从谈起。中国故事要自己讲,也要别人讲。别人讲出来的中国故事当然会有别人的风格,但这未必是坏事。

栏目主编:樊江洪文字编辑:樊江洪题图来源:电影《花木兰》预告片截屏图片编辑:项建英
内文图来源:作者提供
花木兰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