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武汉雷神山的上海力量:643名医务人员56天生死时速救治525名患者

武汉雷神山的上海力量:643名医务人员56天生死时速救治525名患者
2020年09月17日 09:59 上海市政府网站

  原标题:武汉雷神山的上海力量:643名医务人员56天生死时速救治525名患者

来源:解放日报

  “怜苍生,闻旌旗号令,与子偕行。”

  坐标武汉,疫情正是最吃紧时,短短十余天,雷神山医院拔地而起,集结全国多地医疗队进驻救治。病房外,医生写下这样的诗句,相互勉励共克病魔。此后的日子里,这里成为武汉患者的生命方舟,生命重启,大爱蔓延。

  进驻雷神山的上海医疗队是一支“多边部队”,按照国家卫健委,上海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上海市第七批(龙华、岳阳、曙光、市中医)、第八批(仁济、市一、市六、杨中心、五院、七院)10家医院援鄂医疗队共计643名医务人员分别于2月15日、19日驰援武汉,挺进雷神山,直至4月9日最后一个病区关舱,4月10日正式撤离返沪。数据显示,上海驰援雷神山医疗队在56天时间里,累计收治患者525名(其中重症及以上病例194例),为打赢武汉保卫战贡献坚实“上海力量”。

  “我不报名谁报名”

  “小汤山医疗队队员樊民报名!”收到驰援武汉的消息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心内科主任樊民第一时间报名。“我是共产党员!2003年,我参与了‘小汤山’抗击非典医疗队的工作,如今武汉全线告急,我去最适合!作为退役军人,若有战、召必回!”樊民的话语铿锵有力,“这次我把队友带过去,也要一个不少地带回来。”

  “我是重症监护室护士长,技术全面,请让我去前线!”这是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心胸外科(含监护室)护士长张艳在看到医院组建援鄂医疗队通知时的答复。在雷神山,这名“80后”护士长冲在了第一线,给自己排最辛苦的班,护理病情最重的患者。

  时间就是生命。白衣执甲“逆行”武汉雷神山,他们中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岐黄学者,有参加过抗击非典的小汤山英雄,有参与汶川抗震救灾的医务人员……众多技术过硬的专业医师和护理人员,一声集结令,643名白衣勇士齐齐到位,在雷神山根据承担的救治任务和专业不同,所有医疗队员被混编重组,充实了重症监护室病房的医护力量,同时成立插管组、护心组、护肝组、CRRT组、ECMO组等专业团队,将医疗救治的上海经验带入雷神山,点燃了患者的治愈希望。

  抓紧时间就是抓紧生命

  正是肩上一份属于医者的沉甸甸责任,让医疗队员选择在疫情危机面前挺身而出。回想踏进感染三科四病区的第一天,丁立医生记忆犹新:“尽管早知雷神山医院边开边建,当看见整个病区只有空荡荡的房子,大家还是有些不知所措。”但是,疫情不是演练,来了就要实战,抓紧每一分每一秒,就是为患者创造更多康复的希望。

  病房如何布局才科学规范?医疗设备如何安放?工作流程如何设置才能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最大程度收治病人?工程量浩大而艰巨。没有设备安装员,队员们就撸起袖子自己装;没有软件工程师,医生和护士们就亲自上阵研究ICU“软件”系统。从“硬装”到“软装”,医疗队员们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双手,从零开始,短时间内硬生生建起一个具备强大收治患者能力的病区。

  病区建成后,忙碌的救治工作成为医疗队员的生活常态。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长袁维方是雷神山医院重症医学科第四组组长,因为阑尾发炎、腹部疼痛,他坐在工作间里接受保守治疗,左手一边输液消炎,右手拿着对讲机,不停与病房内的医护人员对接工作。在他看来,病区里人手紧张、调度繁忙,自己绝不能离开岗位,况且与重症监护室内的患者相比,自己的这点小毛病不算什么,可以坚持。

  为患者燃起重生希望

  重症监护室里,从死亡线上被拉回的患者醒来,眼神急切。仁济医院护士吕明明为他拿来纸笔,患者吃力地写下女儿的名字,重生后的他迫切想要联系家人。这是仁济医院ECMO团队抵达雷神山医院后收治的首例ECMO患者,从生命垂危到成功脱机,重症患者的转危为安,极大鼓舞了上海医疗队的信心。4月4日,历经41天与病魔的奋战,患者顺利转入他院进行后续康复治疗,仁济医院入驻的雷神山医院感染二科ICU病区也宣布正式关舱。

  海派中医在雷神山同样表现卓越。60多岁的甘阿姨体质虚弱,感染后恶寒发热、口苦咽干、食欲不振,总是担心自己的身体撑不住。上海中医医疗队的商斌仪医生仔细检查后,对症开出中医治疗方案,缓解了甘阿姨的病痛和心理压力。雷神山医院内,上海中医医疗队仔细分析每一位患者的病情,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辨证论治开出汤药,同时实施心理疗护、针灸、功法等非药物治疗,将上海经验与武汉实际情况结合,用中西医结合的“上海方案”托起生命希望,创造了“第一个到达、第一个收治、第一个出院”的好成绩。

  精心的治疗方案,更离不开细致的呵护。仁济医院“90后”护士戴倩回想起护理过最艰难的病例——重症监护病区15床的老钱,“当时患者已经上了呼吸机,为了改善呼吸情况,需要不断帮他变换睡姿。但插管患者翻身的任何一个小动作,都有可能影响生命体征,既要使得上力气,也要像绣花一样谨慎小心。”与许多“90后”一样,戴倩作为独生女在家中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备受呵护,到了抗疫一线却变成了坚强的顶梁柱,为患者撑起一片天,“我相信只要我们多尽一份力,患者就能多一分希望!”

  在火线中淬炼医者光芒

  “在雷神山医院,感受到的是爱与被爱,我们呵护着患者,我们也被许多同行和大后方呵护着。”白衣天使们如是说。雷神山医院感染二科ICU病区的“二更”区,院感组傅小芳每天要对所有进舱的医护人员进行细致检查。“护目镜和鼻梁间还是有点空隙。”她边说边取来小棉球塞上。“涂过防雾剂了吗?”“防护服让我再检查一遍。”傅小芳像送孩子上学的家长一样,一路叮嘱大家到缓冲区门口,但大家谁也不会嫌烦。正是由于院感医生的严谨细致,“逆行者们”更安心推开从清洁区到污染区的一扇扇门,毫不畏惧地救治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市一医院在组建医疗队时,还有心地做了“医学心理科主任全程随队”部署。通过线上“心情小测试”,掌握医疗队员每天产生的心理疲劳、焦虑、抑郁等情绪,有针对性地及时开展心理干预,为前线参与抗疫的医护人员铸造一套坚实的“心灵铠甲”。

  雷驰荆楚,术济苍生。雷神山医院里患者一个个治愈出院,病区里的床位逐渐空了。关舱那一刻,医疗队员倍感喜悦,却又依依不舍,“这是奋斗过的战场啊!”几个月的战疫经历,“天使们”得到史无前例的历练和成长,数据显示:支援雷神山期间,上海医疗队共收到229份入党申请书,67名同志火线入党,一份份摁着鲜红手印的请战书,一张张被口罩勒出血印的面孔,一个个坚毅的身影,一批批紧急集结的支援队伍……每个过往场景都异常珍贵,怀揣家国情怀的天使变身勇士,以无畏奉献的精神,在火线中淬炼出真实的医者光芒。

新浪新闻客户端
新浪新闻客户端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更多精彩内容随你看。(官方微博:新浪新闻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