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体育馆不到百米的人行天桥上人们殷殷等待,但到11时许他们被清离此处
9时正应急方案
今晨9时许:爆破工程总指挥、宏大公司老总郑炳旭在指挥中心向记者介绍了本次爆破的应急方案。
据介绍,为防万一,广州市供水、供电、煤气、通信、邮电、国防线路、环卫、消防 、医疗、城监等职能部门均派出了专职抢险车在指挥中心待命。如果爆破损坏、影响以上任何一项城市设施或线路,所在部门的抢险车将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紧急排除险情。万一爆破后废石等物阻碍交通,将立即出动早已备好的挖掘机、铲车等快速投入清障;如果爆炸后馆体倒塌不彻底,将用备用机械以最快速度推平,消除危险因素。
记者在现场看到,指挥中心所在的以太广场外边,停着一溜各式抢险车。
10时正准备登机
上午10时:本报特派的三名摄影、文字记者已经在岑村机场的一架直升机旁等候--本报成为唯一获准对“中国第一爆”进行航拍的新闻单位。机长告诉记者,只要不下大雨,飞机就会在11时20分起飞,并于12时08分起爆破瞬间进入航拍最佳位置。据悉,为了能够获得这次在空中直击起爆盛况的机会,国内多家传媒都曾向有关部门申请航拍,而本报成为唯一获得特批的媒体。
本报使用的直升机是由广东省通用航空公司提供的麦道600N直升机,该直升机是中国最新引进的第一架无尾翼直升机,机舱大小相当于一辆面包车,三五个人就可以灵活推动。这是目前世界民用直升机型中装备性能最为先进的一种,与过去的双翼直升机相比,具有轻巧、灵活、安全性能高等特点。
10时20分震感测试
10时20分:记者在兰圃路看到,不少测试车辆已经停放在路边,交通拯救车已经到位,戴安全帽的工人已经陆陆续续进入工作状态。中山大学力学院的潘老师正和助手们铺设测试设备,他们要在体育馆附近埋设七个测试点。潘老师告诉记者,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只要是重大爆破,都必须进行震感测试,以考察它对周边建筑的影响情况。
10时30分警察清场
10时30分:警方开始清场,清场的范围是广州体育馆周边100-150米。11时40开始交通管制,11时50分全面封路,12时15分解除交通管制。封闭的路段包括解放路、盘福路口、解放北立交、流花路。为确保安全,广州市今天共出动500警力,负责治安、交通管制。
10时31分撤退有序
10时31分:体育馆周边建筑里的人员开始撤退,可能是之前做了大量工作,整个撤退显得井然有序,没有出现任何意外。
记者在现场发现,面向体育馆一侧地面层的各个商铺都已大门紧锁,要撤退的人员也并不多,估计不到100人。在大楼内部,保安人员正忙碌进出到处查看。一位负责物业管理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由于爆破原因,基本上整个锦汉大楼内的单位都已暂停上班,只有少数单位还有工作人员负责安全保卫及处理紧急事务。
11时整,锦汉大楼里的人员已经全部安全撤退完毕,消防、公安人员随即进驻控制。而地铁2号线的200多名施工人员也一个跟一个地离场,撤到对面的以太广场候命。
由于周边控制区域尚未进行全面撤退,因此在中国大酒店前的人行天桥上不断有市民涌来围观。附近的一位保安员讲,在爆炸前不到一小时内才会全部封闭这一区域,组织区内所有围观市民撤离。
广州体育馆外单车停放处的一中年女士也正忙碌着处理还留在那里的几部单车,表示随即就要撤退。
到11时15分记者发稿为止,交通还没实行管制,但是警察已经明显增多。
新闻大战飙狼烟
爆破尚未开始,新闻大战已起硝烟。
新闻记者如临大敌,四处出动,纷纷抢占有利地形,企图挖回更多独家猛料。包括本报在内的本地七家新闻单位的记者昨天开始入住中国大酒店,加上福建电视台、上海新闻晚报、香港的凤凰卫视、亚洲电视台、无线电视台,共有10多家电视台进驻了“中酒”,而且开的房都是高楼层、靠北面的商务客房,可谓不惜成本。据酒店方面说,这次光是利用“中酒”这个有利地形采访爆破的记者就不下60名。
上午9时45分,架着长枪短炮的老记已经顾不上那扑面的雨水,纷纷抢占酒店顶层观看爆破的摄影据点,一些没证的记者则被守着天台楼梯口的工作人员阻拦,双方还因此小吵起来。
10时,记者在以太广场的正门看到,中央电视台、广东电视台、广东人民广播电台的现场传播车已经全部准备就绪,就等着12时的直播了。
建毁人同台见证
今天中午的爆破现场主席台上,当年体育馆设计者之一、现年95岁高龄的杨思忠老人,与体育馆爆破工程方案评估带头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冯叔瑜、汪旭光相会,一代名馆的“建毁见证人”同时见证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
杨思忠当年是广州设计院第二设计室负责人,和同事们接过这一任务后,立即组成了一个30人设计组开始操作。因广州尚无建造同类大型体育设施的经验,他们只好远上北京等地“取经”,之后再根据广州实际拿出了初步的设计方案。方案经反复研究修改,次数不计其数,最终造就了一个建筑精品。
而今天体育馆的爆破方案能顺利通过评审,就是冯、汪两院士为首的评估组的大手笔了。接到宏大公司方案后,中国工程爆破协会组织了12位专家教授组成技术与安全评估组,冯、汪两院士为领头人。他们对方案中的除尘新技术颇为赞赏,认为这对国内乃至全世界的爆破行业都有借鉴意义。
空管部门发出指令 八客机高空候降
记者今晨从广州空管局获悉,空管部门目前已为“中国第一爆”做好一切应急指挥的准备工作,广州体育馆引爆前后一段时间,空管部门严密监控广州上空,保障白云国际机场起降航班的飞行安全。
据介绍,广州体育馆起爆点正处在国内外民航客机降落白云机场的航道下方,航班降落时距离地面爆炸点仅有200米的高度距离,空管部门为此已做好指挥航班避让的准备工作,在广州体育馆引爆前后的一段时间,空管部门对所有准备降落白云机场的航班发出“远离爆炸物地点、高空盘旋待命”的指令。据了解,约有八架民航客机接到“不准降落”的指令,在远离爆炸物的高空盘旋,待地面爆炸结束、空管发出允许降落指令之后,这些航班才会进入机场降落航道,以50公里以上的间隔距离按序“排队”降落白云机场。
昨天不少市民与体育馆合影 留住“最后一瞥”
昨天是广州体育馆引爆前的最后一天,不少市民冒雨前往体育馆附近与它见“最后一面”,留下最后合影。
昨天下午,记者在体育馆对出的人行天桥上站了一会儿,看见拎着相机的市民络绎不绝,不少人还扛来整套摄影器材,摆正“架步”,动用“长枪短炮”在天桥上来回取点。“我家住附近,朝夕相对广州体育馆几十年,我还得抓拍明天起爆的一刻呢。”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伯感慨地说。中国大酒店一些员工则利用午休时间,与被尼龙布蒙上脸的广州体育馆“合影”。
虽然天雨绵绵,但记者看到不少市民仍匆匆赶来,用相机永远留下彩旗飘舞的爆破现场。
一则爆破幕后新闻 一则理解共赢佳话
体育馆让路地铁明挖法得益越秀
昨天,记者从有关部门“挖”到一则爆破幕后新闻。
原来,地铁二号线在通过越秀集团属下的广州体育馆时,计划用的施工方式是盾构法。让地铁总公司忧心的是,盾构通过时会否严重影响已呈老化的体育馆?加之该处地质条件限制和不影响地面交通,本应修建的地下三层改为仅修一层,车站便没了安放设备的地方。越秀集团获悉后,将自己原定再过两年才开发的广州体育馆项目提前到今年实施,并决定用最快速度的定向爆破法炸掉体育馆,为地铁顺利通过让路。
地铁总公司很受感动,即投桃报李决定改盾构法施工为明挖法施工。因为明挖法可使地铁隧道通过该处时有条件铺设减震道床,大大减少将来列车通过时对“头顶”越秀公司开发建成的大厦设施的震动影响;另外,又可使越秀公司的开发,不会因地铁沿线保护条例限制而无法利用已建成地铁站后留下的大量空间。这样,两家皆大欢喜,理解带来双赢。图/本报记者陈国 叶健强 蔡惠中 黄伟江 陈秋明 侯恕望 蔡俊荣 魏辉 文/本报记者程小琪 马勇 张海波 杨峻 杜文杰 曹莉莉 张军 实习生 庚燕琼 林婉生
点击此处发送手机短信将此条新闻推荐给朋友
订手机短信顶级新闻重大时事世界焦点早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