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化新闻 > 正文

评论:警惕城市建设中的文化流失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4日11:09 温州新闻网

  任何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都面临着两难的抉择,是继续走传统发展的路子还是披荆斩棘另辟新路?这个问题在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的今天显得尤为突出。

  紧锣密鼓筹备中的2006中国国际建筑艺术双年展因聚焦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交流国内外城镇建设经验而引起媒体的关注。这个将于9月在北京举办,以“资源生存,环境友好”为主题的建筑艺术双年展,在弘扬优秀建筑文化,提高大众审美情趣,提升国民精神素质

上,将为人们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慎待城市建设中的文化

  如何引进外来建筑文化?该如何解释和看待城市建设中的“文化流失”现象?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正为世界提供着庞大的商机,洋建筑师纷纷抢滩中国,中国建筑师们反而成了打下手的配角。此次中国建筑艺术双年展执行秘书长罗丽介绍,中国有着灿烂辉煌的建筑文化和丰富的建筑遗产,然而,近半个世纪的建设,特别是近20年来的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却出现了不少令人遗憾甚至痛心的问题:一座座花费了大量金钱却毫无个性的建筑拔地而起,一个个面目雷同的新兴城市遍布全国,原有的古建筑群落受到破坏及新建筑的污染,很多城市花费巨资兴建“仿古建筑群”、“文化城”。更有以西化建筑风格为“卖点”,据报道,北京近年来近千个房地产项目的名称有七成项目取洋名,但“西洋元素”的建筑不管怎样华丽和奇特,却无论如何读不出厚重的历史、看不到鲜活的文化……

  我们尽可以批评中国建筑家集体失语、崇洋媚外、抄袭模仿造成了城市建设中的“文化流失”,但是这只是表面现象。更深一层次的原因是,吃麦当劳、肯德基长大的具有经济实力的中国消费者们本身就对中国传统文化缺乏了解和兴趣。所以,此次双年展也有牵手国内外学术界、建筑界对中国当代建筑进行反思和探讨的意图。包括学习国外经验,避免重复其他国家走过的弯路;注意城市的整体建筑布局,懂得保护城市的文脉,而不能随意开发,盲目追求建筑物的富丽堂皇。

  建筑,是经济也是文化

  据了解,与2004年举办的第一届双年展相比较,这次双年展改由建设部、文化部政府主管部委亲自主办,这意味着建筑在中国不再仅仅意味着经济建设,建筑同时也是文化建设。这种界定的本身,就可看出社会的进步意识和政府的理性考量。最明显的做法是展览艺委会专家由单纯的建筑师团队扩大为包括规划、建筑、文学、美术、雕塑、摄影、电影等多艺术门类国内外著名专家组成。

  据此次中国建筑艺术双年展执行秘书长罗丽介绍,本届双年展将视野扩展到了公益事业,提倡公益性建筑艺术设计。目前许多农村地区建造的小学缺少建筑艺术美,双年展将以“空间———爱———希望”为主题,通过中外建筑师的实地考察,就地取材建造出有“建筑艺术设计”的学校,成为当地优美的、生态的建筑。

  近年来,全国城市化发展较快,很多农村出现了城镇特征,目前已有小城镇39000余个,数量多、地域广、区域文化特征鲜明,受到了国内外大量城市规划及建筑机构的极大关注。在小城镇规划设计中,人与环境的和谐相处、本土资源的充分利用、节约能源和控制环境污染等全球性问题将成为重要内容。展览中展示的我国各大城市、小城镇的建设成就,对目前国内普遍存在的盲目追求奢华的建筑消费价值观是一次冲击。同时也是普及建筑艺术与审美知识,提高大众审美情趣,提升国民精神素养的良好机会。

  建筑艺术双年展期间,将设立中国城市与小城镇建设风采电视专题、城市建筑摄影作品展、商业建筑与民居建筑精品电视专题,以及中国著名建筑背后的故事等专题。相信这些内容对提高大众审美情趣,提升国民精神素养不无裨益。

  据了解,2004年首届双年展成功地邀请到世界著名建筑大师百余位,其中包括国家大剧院的设计师安德鲁、“鸟巢”的外方设计师赫尔佐格、首都机场中标设计师福斯特等,使双年展在学术性和权威性上得到国际和国内建筑界的广泛认可。而此次分别设立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规划展览馆和中华世纪坛的双年展将以主题展、“国际小城镇规划艺术展”和“国际青年建筑师与学生作品展”构筑广泛交流的平台。其中特别吸引公众关注的是小城镇规划论坛,由青年建筑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资源生存方式实验论坛”。

  建筑是本土文化的重要载体,越是本土的就越是国际的。现代中国建筑风格不是简单的复古或者崇洋,而是需要加入中国现代的生活理念和最新的工艺技术,而建筑艺术的实现和其他艺术不同,每个错误都需要若干年来纠正。因此,以建筑艺术双年展作为对中国当代建筑的反思和探讨,就显得极为重要。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