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周刊创办人与中国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7日16:51 环球人物 | ||
创刊于1923年的美国《时代》周刊,如今是在全球都有重要影响的新闻周刊。它从一开始就以封面人物的创意而形成自己的特色。《谁在〈时代〉封面上?》一书的作者列努斯说得好:“那些经常出现在《时代》封面上的人物,必将被收入历史课本。” 《时代》自诞生之初就开始了对中国的关注。在截至2000年的近80年时间里,已有50多人次的中国人登上它的封面。这是《时代》与中国20世纪历史之间的故事。但在更大程
那么,《时代》是如何关注中国人的呢?本刊从本期起开设“《时代》封面上的中国人物”栏目,探究他(她)什么时候出现?为什么选择了他(她)?他(她)又是如何被描述的…… 本刊特约撰稿 李 辉 这个美国传教士的后代,生于山东,长于山东 讲述“《时代》封面上的中国人物”的故事,得从《时代》的创办人亨利·R·卢斯(Henry R. Luce)的中国经历说起。因为是他在1923年创办了TIME (《时代》)杂志,并使之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媒体帝国;更因为他这个美国传教士的儿子,从1898年3月到1912年秋天在中国出生并长大,中国一直是他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感纽带。 1967年卢斯去世后,3月10日出版的《时代》把这位“《时代》之父”选定为封面人物。《时代》专稿的标题是:《HENRY R LUCE——End of a Pilgrimage》。英语中Pilgrimage 有不同表述:朝拜圣地、朝山进香、人生的旅途 在这里,该译为“人生旅程走到终点”,还是“朝圣的终结”?或许,对于卢斯来说,两者本是一体的。 卢斯当年曾被英国首相丘吉尔认为是美国最有权力的七人之一。德国《明镜》周刊在一篇报道中这样写道:“从来没有一个并无任何政治职位的美国人能对美国社会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也许亨利·福特(福特汽车公司老板,编者注)除外。在第一、第二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是卢斯率先使用了‘美国世纪’这一概念。” 这样一个显赫人物最初的人生之旅,则是在中国山东开始的。 卢斯的父亲中文名字叫路思义(Henry Winters Luce,1868—1941),他与司徒雷登同期决定前往中国,燕京大学成立时,他一度是司徒雷登的副手,出任副校长。1897年9月,路思义夫妇在新婚三个月后,乘船离开美国,前往中国。几个月后的1898年4月3日,卢斯在山东登州(今蓬莱市)出生。因此,《卢斯和他的帝国》的作者特意这样提到:母亲在美国怀上了卢斯。 卢斯的出生地如今当然不可能找到,连当年路思义夫妇服务的长老会教堂,也不复存在了。卢斯有一张三岁时在中国拍摄的照片。他坐在藤椅上,身后树丛间有一条石板小路,不知是否在登州他家的庭院。三岁的卢斯踌躇满志,镇定自若而孤傲,桀骜不驯地凝望前方。这种神情与幼小的年龄颇不相称。然而,后来了解他的人不难发现,这恰恰是他个性的形象呈现。三岁时,卢斯已经听得懂中文,可以到教堂里参加中国教民的弥撒;五岁时,他可以向邻居的小伙伴即兴布道了 《时代》本应称为《时间》 不清楚是谁最早把TIME杂志的中文名称翻译成了“时代”。其实,这一译名并不准确。英语中,TIME 的含义既是“时间”,也是“时代”。从1923年卢斯和同学哈顿(Briton Hadden,1929年因病去世,此后由卢斯一个人掌管《时代》,直到1964年退休)创办刊物的初衷来看,TIME本来是取“时间”之意。 这两个刚从耶鲁大学毕业的年轻人,结伴来到纽约,在东十七街的一幢破旧楼房里租下一间公寓,开始了他们的创业。经过一番调查和咨询,卢斯和哈顿了解到,至今“没有一个出版物本身在时间上适合于那些忙碌的人简便地获得信息”。他们由此确定了办刊宗旨,并在策划书中写道:“人们不了解新闻,乃是因为没有合适的出版物提供给那些繁忙的人们,供他们能抽空略有了解。” 可见,在这里,两个创办者主要从如何节约读者的“时间”这一角度来考虑刊物的编辑方针。最终选定“TIME”这个名称,也是卢斯在一天晚上坐地铁时匆匆浏览广告而产生的灵感。卢斯回忆说:“我眼睛忽然一亮,盯住一个广告的标题: Time for retire, or Time to change(应时而变,方能久远)。我记住了出现在我眼前的‘Time’这个词。一整夜我都没有忘记。第二天早上,我向哈顿建议用它作为刊物的名称,他立即赞同。” 《时代》创刊带来的全新意义在于卢斯他们聪明地抓住了节约读者“时间”这一关键。对于美国这个讲究高效率、紧张的社会来说,刊物的风格、形式及其报道的独特性姑且不论,仅节约读者时间这一点,就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TIME 的名称就这样确定了。经过一年多的准备,创刊号在1923年3月3日问世。 《时代》问世伊始,颇具创新意义的封面设计也带给读者一种新鲜感,这就是沿袭至今的“封面人物”。 决定每期以人物为封面,曾经过市场论证。卢斯和哈顿就创刊号的封面设计问题,咨询过广告代理商朋友们的意见。咨询之后,他们决定在封面上选用近期新闻中的知名人物的肖像。 第一个成为《时代》封面人物的是美国国会议员卡农(Joseph Gurney Cannon ,1836-1926)),1923年2月他在86岁时退休。自1872年进入众议院到退休,卡农一直在众议院,并于1903-1911期间担任过议长,人称“乔大叔”。作为一位老资格的政治家,“乔大叔”亲历了美国从二流强国一跃而成世界大国的全过程。这是一个帝国走向顶峰的开始。选择他作为创刊号封面人物,正好吻合了卢斯的美国梦想。 5年之后,1928年,《时代》封面上首次出现了年度人物。这一新的做法纯属偶然。在选择1928年1月2日的《时代》封面人物时,卢斯和编辑们踌躇难定。在他们看来,1927年的年底和1928年的新年,没有太大的新闻值得关注。于是,他们决定选用几个月前成功地独自驾机飞越大西洋、成为世界第一人的林德伯格作为年度人物。别出心裁的年度人物评选,立即引起了强烈反响和轰动。从此,评选年度人物成了《时代》封面人物更为重要、也更引人注目的举动。 就这样,从卡农开始,一个个新闻人物出现在《时代》封面上。封面上一个大大的红色方框,红框里是封面人物的肖像画或者照片——固定的版式和特点沿袭至今。 卢斯父子的中国情结 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的这一天,卢斯与父亲路思义发生了这样的故事——珍珠港遭袭的消息传来时,卢斯正在纽约寓所里举办一次聚会。客人中有亲历过中国1927年大革命的美国著名记者希恩,有美国驻苏联大使,还有中国作家林语堂。卢斯立即前去编辑部,指导修改即将付印的《时代》、《生活》杂志的最后版样。与此同时,他还给在外地的父亲打去电话。路思义年届73岁,且重病在身,但他仍为这一消息而震惊。为中国的缘故,他和儿子一样,对美国现在向日本宣战而感到宽慰。他说:“所有人现在都会明白我们对中国的意义,以及中国对我们的意义。” 巧合的是,说完此话,与中国有着特殊关联的路思义于当天晚上逝世。 20几年后,卢斯在去世之前,向儿子表示希望把他安葬在从中国归来的长老会信徒的墓地里。显然,对于这个出生在中国的美国人来说,他愿意自己的灵魂,能以这样的方式和那些他自儿时起就为之敬仰的前辈传教士们重逢。 1965年在旧金山发表演讲时,卢斯引用了英国诗人吉卜林的一首诗: 东方是东方,西方是西方 两者永不会相遇,直到大地与天空并立在上帝伟大的审判席上。 卢斯当时感慨地说:“有的人可能会说吉卜林的这一名句被20世纪的诸多事件证明已经过时,我却要说,东方和西方的接触只不过刚刚开始。” 《时代》封面上的中国人物 《时代》创刊后的第二年,1924年,北洋军阀吴佩孚就成了《时代》封面上的第一个中国人物。此时,他的威望与权力处在巅峰之上,直奉军阀大战也正在进行。从此,每一次中国封面人物的出现,都伴随着当时的风云变幻。 蒋介石1927年的首次出现,伴随着中国大革命的大起大落;冯玉祥1928年的出现,伴随着蒋冯联盟的形成;溥仪1934年的出现,伴随着“伪满洲国”的成立;蒋介石、宋美龄1938年联袂成为年度人物,伴随着抗日战争的全面展开;陈诚1941年的出现,伴随着重庆大轰炸艰难的日子;毛泽东1949年2月的首次出现,伴随着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崩溃、共产党新政权的开始;周恩来1951年的首次出现,伴随着朝鲜战争的进行;罗瑞卿1956年的出现,伴随着1955年肃反运动的结束;李富春1961年的出现,伴随着“三年灾害”后经济政策的调整;林彪1966年秋天的出现,伴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爆发;邓小平1976年年初的首次出现,伴随着他的复出以及能否接替病中的周恩来;江青1977年的出现,伴随着“文革”的结束;1979、1986年邓小平两度成为年度人物,伴随着中国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的行程;邓小平1997年的最后一次出现,伴随着他的去世和20世纪即将结束⋯⋯ 根据不完全统计,从1924年吴佩孚第一次出现,到2000年为止,《时代》封面上的中国人物约为50多人次。如果把与中国事件有关的外国人包括在内,如抗战期间的史迪威、陈纳德、日本天皇,国共内战时期的马歇尔、1972年首次访华的尼克松⋯⋯那就更多了。在中国人中,荣登封面人物次数最多的依次为:毛泽东,12次;蒋介石,10次;邓小平,9次;周恩来,8次;宋美龄3次。其余均为1次。 邓小平一共出现过9次,并在短短几年间先后成为1978、1985两年的年度人物,是当时最为引人注目的焦点,在《时代》历史上也是少有现象。记者根据《〈时代〉七十五年(1923—1998)》一书刊载的年度人物封面统计了一下,从1928年第一次出现年度人物到1998年的70年间,只有10个人物2次或3次当选为年度人物。除美国总统罗斯福一人是3次之外,其余均为2次,他们分别是:斯大林、丘吉尔、马歇尔、艾森豪威尔、杜鲁门、尼克松、里根、邓小平、戈尔巴乔夫。 一个个封面人物把漫长历史有机地串联起来,可以成为追寻20世纪中国的特殊线索。那么,在以后的系列文章中,且让我们看看,《时代》封面上的中国人物,如何被挑选出来,如何在风云变幻的场景中,走进历史深处 相关专题:环球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