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庆善:伟大名著要严肃对待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1日18:40 南都周刊 | ||
记者 谢海涛 实习生 周长天 张庆善: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 南都周刊:为什么红楼选秀会这么红?这种海选对《红楼梦》是好事还是坏事?
张庆善:这主要还是《红楼梦》本身的魅力使然。在中国的古典文学作品中,好像还没有一部小说像《红楼梦》这样有这么大的魅力。这部作品在中国有着无可比拟的地位,在各阶层人们心目中都留下深刻印象,所以这次新版《红楼梦》海选,自然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大众参与到海选中,当然有各种各样的心态,但主要还是喜欢《红楼梦》。参加海选者不要把当演员作为最终目的,而是作为参加一个难得的、高雅的、有层次的文化活动,就很有意义了。海选的价值,也许在于使人们对《红楼梦》有更多的兴趣与了解,而不是着眼于找几个演员。 南都周刊:每个人心里都有一部《红楼梦》,比如说,有人推荐李宇春去演贾宝玉,有人推荐谢霆锋,你能接受他们来演吗? 张庆善:我个人认为,像《红楼梦》这样的伟大名著的改编,是一件非常严肃的艺术创作,不是炒明星。这次新版的拍摄,在选角上,应该特别严肃认真,不必追求演员是不是明星,有没有知名度,而是要看其从外观到内在的文化气质是否适合《红楼梦》中的角色。 我特别主张,最好用年轻的,甚至不知名的新面孔来演,当年王扶林导演就选择了这样一批演员,事实证明是非常成功的。他们经过一定的培训,掌握了一定的表演技巧,当然演技比成名的演员要差一些,但其本身保持了天真与淳朴。而如果用成名演员,如果他们并不能与角色融为一体,人们在电视剧中看到的,将不是《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贾宝玉,而只是演员本身。这对于观众欣赏《红楼梦》这样伟大的作品,没有什么好处。 南都周刊:在红楼海选过程中,网络上搞了很多版本,比如超女版红楼、港台版红楼,甚至游戏版红楼,过去作为精英文化代表的红楼梦文化成为大众消费文化中的一部分。这是否更利于传播红楼梦文化? 张庆善:我对这种现象了解不多,我个人认为,如果用那种太过于夸张的、出格的表现手法,把《红楼梦》搞成纯粹娱乐性的东西,对于民族文化的弘扬,对于认识古典文学作品,是不利的。娱乐我们不反对,但对《红楼梦》这样的古典名著,我们还需要有一份敬畏之心。对祖宗留下的伟大文化遗产要保持敬重,就像英国人敬重莎士比亚,俄国人敬重托尔斯泰一样。 南都周刊:对于今天的重拍经典,很多人提出了脱离甚至颠覆原著的思路,比如有观众建议,新拍的《红楼梦》加入刘心武的观点,强化秦可卿“预言者”身份,你可以接受这种观点吗? 张庆善:我觉得这是非常错误的,不能接受的。对于《红楼梦》这样的伟大作品,我们还是要有敬重之心,改编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忠实于原著,不能脱离文本本身,胡乱编造故事,那样只能损害《红楼梦》的精神,损害《红楼梦》人物的性格特征,对于作品不是个正确的解读。 当然从小说改编到电视剧,艺术表现形式有了很大的变化,编剧者完全有权利在忠实原著的基础上,对一些细节、线索进行改变和虚构,但不能脱离红楼梦文本所规定的基本内容。 南都周刊:据说新版《红楼梦》的剧本要经过重重审核,特别是要重点参考中国红楼梦学会的意见;也有人认为,中国红楼梦学会对《红楼梦》的解释一直都有种文化垄断的倾向,这种倾向需要进一步打破。你怎么理解这两种说法? 张庆善:这种说法很不实事求是。第一,中国红楼梦学会不是个官方组织,只是一个松散性的民间团体,没有经费,没有编制,就是大家在一起,出于共同的学术兴趣而从事《红楼梦》的研究。在中国红楼梦学会里,有各种各样的学术观点,大家并不是一致的。第二,中国红楼梦学会不可能垄断天下,事实上也做不到,文化垄断的说法,是一种误读,是用官本位的思维看学术问题。 新编电视剧尊重专家意见,是应该的。当然专家的意见仅供参考。很多群众的意见,也会被采纳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