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化新闻 > 正文

行家揭秘古玩投资陷阱 拍卖行里也有"猫儿腻"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0日11:13 新华网

  经济参考报消息:近年来我国艺术品市场呈现快速发展趋势,成为继股票、房地产后又一个投资热点。业内人士认为,这一现象应引起警觉,艺术品是一个专业化、小众化高端市场,不宜盲目热炒。

  艺术品收藏有风险

  高级工艺师、宁波紫林坊总经理陈明伟说,这些年来,浙江一些有实力的企业家涉足古玩字画收藏行当。美国纽约举办的一次中国古代瓷器拍卖会上,竞买 者有一半来自中国,其中一位来自浙江宁波的收藏家,花了16万美元买下四件明代青花瓷器;另一位宁波籍的买家曾以8万英镑购得一只14世纪的梨形醒酒瓶,令许多国外收藏家刮目相看。

  陈明伟说,有资料披露,近几年来,各国拍卖行拍卖的亚洲艺术品中,有70%是中国艺术品。陈明伟认为,这说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艺术品市场走热,但是,这其中又蕴涵着许多风险。现今一些拍卖行、字画鉴赏机构运作不规范,也给造假者以可乘之机。陈明伟说,历来字画古董收藏都局限于社会一小部分人,这是一项专门的学问,需要对历史、艺术、工艺等有精熟的了解和研究,没有多年的功夫和实践,往往要上当受骗。

  据了解,近年来不少市民也参与字画古董等收藏,宁波收藏协会(筹)秘书长王宏星告诉记者,一些人甚至把自己住的房子抵押给银行集资购买古玩,企图借当前的收藏热获取高额回报,这种以赌徒的心理参与艺术品市场投资的情形,令人担忧。

  受骗上当有苦难言

  在玉器古玩界磨练了10余年,圈内小有名气的浙江省余姚市同芳轩老板吴丹说:“玉器古董收藏这一行儿水太深,轻易涉足,难免要呛水。”

  据介绍,现浙江省在玉器古玩行当进出的大概有四五千人,但真正识货的行家也就几十人。这些收藏者中大部分是民间爱好者,还有一些人生意成功了,转道玉器古玩行儿“玩玩”。圈内一些人正是看中这些老板财大气粗,又爱面子,就有意设套,让其往里钻。

  吴丹说:“有一老板朋友花了30多万元,买了一块据说是从某外商手里转来的‘古玉’,请我鉴定,我一看就是假的,又不好当面让人家扫兴,就把自己收藏的古玉拿出来,对他说,是不是真的古玉,你自己比较比较吧”。

  吴丹说,玉有吸附天地之灵气的秉性,好的古玉必须要经千百年的佩带,地下的埋藏,这样渐渐会演化出各种沁色,一般有两三种,好的玉有五种,传说当年慈禧佩带的一块玉有七种沁色,那是极品。吴丹说,现在古玩市场上真正的古玉很少,很多人收藏的古玉其实是假古玉,虽能以假乱真,但逃不过行家的鉴别。

  浙江有位经济实力雄厚的老板,爱上了古玩收藏。一次,他花了10万元请来北京专家,好吃好住,请他们为他费了很大力气从国内外收集来的玉器做鉴定。专家看了以后推却说,鉴别古玉至少要半年时间,一下子不好下结论,就匆匆告辞离开。

  后来吴丹也被邀去看了一回,他看后认为,那几十件所谓的最值钱的古玉,没有一件是宋代以前的,有几件是明清玉,已经很不错了,更多的不过是仿古玉。“玉虽然是真玉,但是用仿古技术做旧的新玉,这价值就大不一样了。”

  珠宝行、拍卖行里也有“猫儿腻”

  “常言道,金银有价玉无价,以为玉是无价之宝,漫天吹嘘身价就能涨上去,这是一大误区。”吴丹说,其实与金银一样,玉也是有价的,在行家眼里,一般估价不会太悬殊。

  前些日子,吴丹用一块和田玉料加工了一只仿唐卧狗的小挂件,自己估价1.5万元,外地有珠宝商出价1.2万。吴丹说,这是圈内价,如果拿到市场上,在大商场或珠宝店里出售,这样一只挂件可值10来万元,这就是圈内圈外的差距。有的老板喜欢在商场杀价买珠宝玉器,还自以为拣了大便宜,圈内人看了会笑话。

  “现在很多人相信拍卖行,以为拍卖来的一定是真宝贝,这又是误解。”吴丹说,他的一位朋友参加了由一家不太规范的拍卖行组织的“宫廷珍品”玉器拍卖,结果到手后才知是假的。“我告诉他,真正的珍品在皇家档案里有记录,是有‘身份证’的,而拍卖行的发票上只写‘工艺品’,与广告海报宣传是两码事,你吃了亏打官司都没有用。”

  “还有的人喜欢到境外‘淘宝’,大手笔做古玉收藏,这往往容易吃亏。”吴丹以为,中国是玉器古玩的大本营,先在国内练,再去国外开拓市场,这样风险会小些。“玉器古玩鉴赏没有十年八载的磨练,入不了门。”(郑黎)

  

行家揭秘古玩投资陷阱拍卖行里也有"猫儿腻"

  真假难辨失诚信 民间收藏举步维艰

  今天,谁让民间收藏变得艰难

  河北日报消息:“乱世买黄金,盛世兴收藏”。随着人们生活水准和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历来为文人雅士所喜爱的古玩、字画等文物藏品,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家。而且,在这些民间收藏者中,不乏为购得“宝物”而一掷万金或是倾尽家私的痴迷者。然而,记者从河北省民间收藏协会了解到,从他们举办的多次“鉴宝”活动来看,民间藏品频现赝品。

  那么,是什么迷惑了收藏者的眼睛,又是谁让民间收藏变得如此艰难?

  ■收藏爱好者经验不足

  由于经验不足、眼力不够,初涉收藏的爱好者被骗是很平常的事情。

  省会有一位退休的老干部,特别喜欢收藏,目前他的藏品都快堆满两屋子了。然而有专家看过后发现,大部分都是赝品。但专家不忍心告诉这位老人,因为怕他知道真相后承受不了。河北省民间收藏协会会长赵德润告诉记者,类似事例在古玩圈子里比比皆是。

  赵德润说,初涉收藏的人,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依图索骥,看着书本上的文物图片去市场淘,希望自己万一能捡个“漏”,捞个宝,一夜暴富。但是现在造假技术很高,这些没有实践经验的收藏者极易走眼上当。

  省会就有一位退休技工,迷上收藏铜钱后,看到书上说什么铜钱珍贵他就照着图片去买。一次,他照图一下子买了200枚,他觉得只要里面有一枚真的就赚了,可鉴定结果却都是假的。

  ■许多卖家缺乏诚信

  现在许多卖家不诚信,为了将赝品高价出手,往往编出各种各样的故事,想方设法让收藏者相信东西是真的,有时候连收藏界的专家都可能上当。更有甚者,为了让买家放心,一些卖家手里还拿着专家出具的鉴定书。

  赵德润说,我省某市的一位瓷器收藏家就曾被卖家骗过。当时,那位收藏家在郊区看见一件做工非常精美的包银瓷器,卖家说自己的祖先清末时在宫里做事,清朝灭亡时偷偷将其从宫里带了出来,有好多人想出大价钱他都没舍得卖。这回看到收藏家诚心想要,表示可以便宜点转让。收藏家平生第一次见这种包银的瓷器,怕真的错失宝物后悔莫及,于是最终花十几万元买了下来。后来,找专家鉴定后发现是一假货。

  卖家除了自己骗人,还和一些假冒的鉴定专家联手坑骗收藏者。一次,一位收藏爱好者在北京的古玩市场看上了一件“文物”,怕自己眼力不行,就想请专家给鉴定一下。卖家一听马上张罗联系专家。经鉴定,专家出具了此物是真品的鉴定书。这下买家放心了,花大价钱买了回来。后经几位专家鉴定,得出的结论都是赝品。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赵德润说,原因在于目前我国文物鉴定行业比较混乱,从业人员五花八门,致使有些并不是什么都精通的人浑水摸鱼,他们打起大招牌,自封为著名鉴定师、专家进行鉴宝,并且为了利益常和卖家串通一气坑蒙消费者。

  ■造假技术让人真假难辨

  作为一名收藏爱好者,最大的烦恼莫过于买到假货了。然而,高明的造假技术往往能以假乱真,让人防不胜防。

  据省民间收藏协会副会长陈耀林介绍,我国曾出现过三次作伪高潮。第一次高潮出现在宋代,以仿造商、周青铜器为主。第二个高潮是晚清到民国时期,大量复制、仿造了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各种文物,无所不造、无所不仿。第三个高潮是近20年,随着收藏热的兴起,仿造的东西五花八门,作伪手段更为高超。

  作假的手段归纳起来不外乎物理和化学两种。化学方法被广泛运用于“作旧”,用化学溶液对仿品进行浸泡后,器物很快就会变样。让人惊奇的是,有些化学溶液能使铜锈从仿品中自然长出来,抠都抠不掉。在物理方法中,作假者有时会通过粘贴、镶嵌和挪移方法,把一些旧的、残破文物上的部件、皮壳粘贴到新的文物上面,然后沾土、上色,仅仅把真的那一部分露出来迷惑买主。

  赵德润说,“拿玉器作假来说,因为沁色是判断古玉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仿制者会在这方面下工夫。”现在作伪沁色的方法很多:有火烤、涂料上色、化学药剂灼烧等。其中造得最逼真的是仿制者把新做的玉放入动物的身体内,让玉充分和动物体内的活血接触,三到五年后再取出,这种伪造的用血沁过的玉,一般的收藏者是很难看出来的。

  谈起现在的民间收藏,陈耀林说,目前收藏已进入了一种误区,许多人收藏存在投机心理,想借此发大财,因此买到真品就过度兴奋,买到假的就过度伤心。其实对于普通人来说,应该把收藏当成一个增长知识、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丰富精神生活的事情,选择自己能够承受的价位,这才是收藏的本意。(马朝丽)

  便捷检索

  新华收藏艺术品拍卖老照片瓷器紫砂壶字画 油画 画家 书法火花 烟标油画 画家海报博物馆 文物古籍书籍美术书签 书标文房四宝像章 徽章家书台北故宫雕塑玉器珠宝翡翠 报刊刺绣织绣附加费粮票酒标白酒 啤酒钱币 金银币 流通币 纪念币古玩 古董鉴宝蜡像陨石奇石 观赏石集邮 邮票 邮市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