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化新闻 > 正文

大长征(中)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5日07:57 东方网-文汇报

  毛泽东被临时补进长征花名册

  1934年10月25日晚,红军突破了敌人设在信丰古陂的第一道封锁线,马上就要走出中央苏区了。

  半夜时分,毛泽东拄着棍子走在漆黑的山径上。忽然迎面出现了点点火把,每支火

把的后面,都跟着一副抬着伤员的担架。担架员们一路兴奋地说:“新田、古陂打下来了!”

  走过古陂街二三十里,到了宿营地。胡昌保带人到军委副官处去领取供给毛泽东的食品和物品。副官处的刘副官正拿着本子发东西,见了他们便问:“你们是哪个部队的?领什么东西?”

  胡昌保回答:“我们是毛主席的警卫员,领取供给主席的东西。”

  刘副官翻开本子,看了半天找不到毛泽东的名字便说:“毛主席的名字不在这里。这里有博古,他为中央一队,王稼祥等为中央二队。毛泽东来了,怎么办?我去请示一下。”

  军委副官处的花名册上居然没有毛泽东的姓名,他成了“编外人员”!

  刘副官请示回来说:“毛泽东及有关人员编为三队吧!”说完,发给胡昌保他们一些打下新田、古陂的战利品。

  毛泽东是临时补进长征队伍的花名册的!这个临时编成的中央三队,除了毛泽东和警卫班十几个同志外,其余就是马夫、挑夫、担架员等,几乎成了毛泽东“独立支队”。后来,这个中央三队才编进军委系统的“红星纵队”。

  这印证了伍修权、吴亮平等同志的回忆:有的为“左”倾领导者不喜欢的干部,则被乘机甩掉,留在苏区打游击,如瞿秋白身体根本不适应游击环境,也被留下,结果不幸被俘牺牲。他们最初连毛泽东也不打算带走,后来因为他是中华苏维埃执行委员会主席,在军队中享有很高威望,才被允许一起长征。

  当然,这里一个更为重要的因素,是李德临出发前夜,项英跟他的彻夜长谈中谈到的,毛泽东跟博古有过默契,毛泽东表示“不想人为地制造一场会把中央红军的命运推向危险境地的领导危机”,博古才最后批准毛泽东长征。

  毛泽东差一点被取消长征资格!虽然出发前被勉强允许长征了,可又没有把他的名字列进供给“花名册”,对他置之不顾。

  当时的走与留,无异是生与死。被迫留下的瞿秋白、何叔衡、毛泽覃、古柏、贺昌等同志都牺牲了。

  历史是在严峻苛刻的条件下造就改变历史进程的英雄的。

  周恩来召集“通道会议”

  1934年12月11日,红一方面军到达了通道县城。这个不太有名的县城,由于中央军委在这里开了一个“飞行会议”,变得响亮起来。

  这个会是在毛泽东的鼓动下,由洛甫和王稼祥向周恩来提议,由周恩来主持召开的,算是“讨论失败”的一系列会议的序曲。

  过了湘江之后,实际权力逐步转移到周恩来手里。周恩来带着对中央红军湘江之役的悲痛,更多地倾听来自毛泽东方面的意见,而且主动与他接近。在翻越老山界时,周恩来即听到毛泽东对“三人团”的指挥有意见,有些意见还相当尖锐,他又陆续直接间接地听到洛甫、王稼祥、朱德、刘伯承、彭德怀、林彪等人的不少意见,这些意见与毛泽东的意见异曲同工。

  他立即意识到,这是全军指战员的意见,不可等闲视之。

  周恩来是个谦逊宽容的人,他从善如流,乐于倾听不同意见,但他又是一个组织纪律观念很强的人。他认为,野战军转移到湘、黔、川之交的2、6军团那里,是原定计划,现在要改变不是小事,必须经过中央军委研究。他与博古商量,决定在红军占领通道后,开会解决。

  讨论出路问题的会议在通道开,也具有象征意义,而通道的确也是一条“通道”:向北可进入湖南,向西可进入贵州,往南则通广西,位于湘桂黔交界处,贯通三省。

  参加会的人到齐后,周恩来站起来作了简短的开场白:“同志们,今天这个碰头会,也是军委会,请大家来议议野战军的去向问题。听到大家一些意见,现在请大家端到桌面上来。”

  李德打着摆子,冷得有些发抖。他见大家不说话,不耐烦了,便首先发言:“根据原来的作战方案,我提请大家考虑:让那些在平行路线上追击我们的国民党军队,或向四面战略要地急驰的敌军超过我们,我们则在他们的后面转向北方,与2军团建立联系。这样,可以依靠2军团的根据地,再加上贺龙和萧克的部队,在这片广阔的区域向敌人进攻,在湘黔川三省交界的三角地带创建一大片苏区,你们看怎么样?”

  毛泽东开始发言了:“我是长时间没有发言,今天心血来潮,想说几句,骨鲠在喉,不吐不快嘛。顾问的意见,本人不敢苟同,请问,顾问同志对当前的敌情是否掌握?”

  李德听了翻译过来的毛泽东的话,本来寒颤的身子更加抖索,急赤白脸地说:“不去那里创建新苏区,到什么地方去?为什么要改变原定计划?”

  毛泽东详说敌军布阵

  毛泽东没有理会李德的态度,慢条斯理地说:“目前会合萧、贺、王、任,让野战军喘口气,倒是上策,但能行吗?现在红军不可能再打仗了。在湘江蒙受巨大损失后,还没有恢复元气。我们的北面有多少敌人,顾问清楚吗?”他停顿一会,见李德不吭声,又说下去:“还是让我给大家报告吧!”

  知己知彼的毛泽东,对蒋介石的部署了然于胸,他在会上娓娓道来,使与会者听得惊心动魄:蒋介石看到他精心部署的第四道封锁线被突破,把红军消灭于湘江以东地区的计划宣告破产后,迅即部署了新的追堵计划,即围歼红军于“黎平、锦屏、黔阳以东;黔阳、武冈、宝庆以南;永州、桂林以西;龙胜、洪州以北地区”。蒋介石最怕中央红军北上与红2、6军团会合,因此,他老谋深算,把边剿的兵力重点部署在湘西地区。

  根据蒋介石的意图,湖南军阀何键在湘西地区修筑了四道防御碉堡线。

  除了修筑碉堡线之外,“追剿军”总司令何键根据蒋介石的命令,为加强集中指挥,把五路兵力改新编组为两个兵团,以刘建绪为第一兵团总指挥,指挥第一、四、五各路及第19师55旅,并补充4团;以薛岳为第2兵团总指挥,指挥第二、三两路。

  12月12日,何键命令:“薛总指挥所部由东安一带向武冈前进”;第一路各师“经新宁、城步、绥宁,节节截剿”,第四路2个师“出洪江”,和“位置于梅溪口、长铺子附近”;第五路1个师“位置于武冈、花园、瓦屋塘”,以堵截红军北进,并与桂军协同,妄图把红军歼灭于湘桂黔边区。

  12月13日,何键又命令其第1兵团“主力推进于会同、靖县、绥宁之线”;令第2兵团薛岳部“主力推进于晃县、玉屏、天柱等处,构筑工事,堵匪北窜”。

  这样,敌人以其15个师的兵力部署于新宁,城步、绥宁、武冈、靖县、洪江、会同一带,并以一部兵力协同桂军尾我追击,妄图把中央红军消灭在去湘西的路上。

  广西军阀也派出兵力,组织了两支追剿队,以其15军军长夏威率领两个师为第一追剿队,以其第7军军长廖磊率领两个师为第二追剿队,从西延山脉开始即尾我追剿,向湘黔边境前进,其主要目的在于阻止红军再度返回广西。

  从围追堵截红军的湘黔桂各方兵力比较,贵州军阀的兵力是当时最为薄弱的一路。贵州地方军队名义上是1个军,实际上派系林立,内部矛盾重重,将缺指挥之才,兵有“双枪”(一杆步枪,一杆烟枪)之称。贵州省主席兼国民党第25军军长王家烈为一派,副军长侯之担为一派,犹国材是一派,蒋在珍又是一派。口头上,各派都表示听命于王家烈,实际上王家烈不能调动他们的部队,他能直接调遣的只有2个师所辖的5个旅15个团。

  当中央红军离开广西地界,进入湖南省境时,敌人阻截红军的兵力部署,显然是把防堵红军北上与红2、红6军团会合作为重点的,这也是蒋介石的高明之处。在这个方向上,蒋介石摆放了五六倍于红军的兵力,张开了一个大口袋,等着红军去钻,以便一口吃掉湘江之战残余的红军主力。

  毛泽东介绍完蒋介石的兵力部署后,又以他惯常的辛辣语调说:“蒋介石做好了一个大口袋,等着我们去钻,谁要愿意去钻,悉听尊便,反正我毛泽东不愿意钻口袋。蒋介石在那里‘请君入瓮’我们就乖乖地去‘入瓮’,岂不是傻瓜!”

  忍着疟疾折磨的李德本来就难受,很吃力地听完毛泽东的发言,又挨了一顿奚落,坐不住了,中途愤然离席。

  改变战略方针才是出路

  会议仍在继续。王稼祥忍着伤痛从担架上抬起身子说:“我同意毛泽东的意见,改变战略方针才是出路。”

  洛甫紧接着说:“毛泽东刚才讲的都是事实:他是经过调查研究的,北边摆着五六倍于红军的敌人,疲弱之旅怎么钻得过去?到了改变进军方向的时候了!”

  朱德、刘伯承、彭德怀等红军将领也纷纷表态,支持毛泽东的意见。

  李德走了,势单力孤的博古垂下了头,降低声调问:“不按原方案走,红军应往哪里去呢?”

  毛泽东果决地指出:“黔省防御力量弱,王家烈惊慌失措,野战军可趁势进兵贵州,争取变被动为主动。”

  洛甫、王稼祥异口同声地说:“赞成,进军贵州!”

  一直在倾听的周恩来,觉得火候到了,站了起来,剑眉一耸,扬声说:“毛主席的意见是对的,我路上也听到了他的意见,权衡过敌我双方的态势,觉得只有改变进军方面,西入贵州,野战军才能摆脱困境。”

  周恩来的表态,一锤定音。

  博古也只得表态:“照毛泽东同志的意见,先进贵州,再北上与2军团、6军团会合吧。从贵州出发可以一直往北,在那里才真正有可能遇到很小的抵抗。”

  博古的意见与众不同,他并没有放弃北上与红2、红6军团会师的原计划,只是觉得绕道贵州会顺利些,可以避免钻蒋介石的大口袋。不管怎样,他总算同意了向贵州进军。

  会后,周恩来立即将通道会议的决议付诸行动。

  1934年12月12日19时半,中央军委发出了《关于我军十三日西进的部署》的“万万火急”电。这是通道会议后发出的第一份电报,直接体现了通道会议的主要精神。

  短促的通道会议意味深长。这是从第五次反“围剿”开始以来,毛泽东第一次在中央有了发言权,他的意见第一次得到了中央多数同志的赞同,他第一次对中央的战略决策发生重大影响。

  长征前的毛泽东

  

大长征(中)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