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化新闻 > 正文

杉浦康平称“在中国看到梦”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9日08:39 新京报

  鼓励中国设计师复兴东方设计

  

杉浦康平称“在中国看到梦”

  

杉浦康平称“在中国看到梦”

  杉浦康平通过自己的设计实践,推动东方设计的复兴。

  本报讯(记者文琼 姜妍) “书籍并非仅是纸张的集合,而是有生命的。”7日下午,日本平面设计名家杉浦康平在与国内装帧设计师交流时表示,目前中国出版界的活力让自己看到了希望,“我从中国的设计中看到了梦”。

  IT业冲击传统出版

  在今日美术馆举行的“当代中国书籍设计家邀请展”学术论坛汇聚了资深出版人、北京一石文化主编董秀玉,台湾地区《汉声》杂志主编黄永松,中国期刊协会会长张伯海,三联书店副总经理汪家明和著名设计师吕敬人、陆智昌以及年轻一代的设计师吴勇等装帧设计界名流。杉浦康平先生与与会出版人和设计师围绕中国的书刊设计以及面临的挑战等问题,开展了深度对谈。

  在谈到IT业的发展对出版业构成的挑战时,杉浦康平表示,日本的出版业被IT大潮所压倒,出版物相当不景气,也影响到了设计,书甚至有被人视为废纸的危险,但这次来到中国,看到中国设计师的作品,感觉仍然有梦可取,让人看到了希望。黄永松对此表示赞同。他认为,IT业的发展确实给图书出版和设计带来了冲击,出版业应当及时应对。他以《汉声》杂志的出版为例,提出《汉声》在经济的压力下,所做的民间文化整理工作,就是希望在IT的大潮冲击下,仍然做一些有创意的内容,维护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象形文字表情生动

  面对一些中国设计师对设计遭遇低迷的困惑,杉浦康平指出,所有的设计师可能都难免会有坐冷板凳的经历,但对于设计师来说,艺术价值应该是第一位的,经济价值应当放在后面考虑。他表示,自己当年也有过类似经历。至于设计未来的发展方向,杉浦康平表示,自己早年在德国学习设计时,感觉当时欧洲的设计理念是以文字为主,让人感觉冰冷寂寞,因此转而反思东方式的设计。中国的汉字来源于象形文字,是有生动表情的,他表示,希望中国新一代的设计师也能把中国人的热情加入到设计领域,复兴东方式的设计,这是对中国设计师的挑战,也是一种机遇。

  据悉,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和中央美术学院等高校举办为期两天的讲座后,杉浦康平先生将于11日转赴上海,13日启程回国。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