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化新闻 > 正文

评论:别让钞票遮住了眼睛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9日14:18 浙江在线

  “过了蒙牛桥、走可口可乐路,在娃哈哈广场等我”——这样的话并非纯粹玩笑,而是武汉市民所担忧的可能的未来。

  报载,为筹集经费,武汉市拟对部分道路、桥梁、广场等公用设施及住宅区和高层建筑等的“冠名权”,以协议、拍卖等方式有偿命名。在符合有关规定的前提下,企业可使用企业名称或商标、品牌命名,命名权使用期限15年至20年不等。

  一时间,企业跃跃欲试,百姓纷纷质疑。

  百姓不满:用企业品牌来冠名自己生活工作的地方,未免有些滑稽甚至尴尬。何况,同一条路,今年这个叫法,过几年再换另一个名字,也太容易造成混乱,邮信、访友甚至日常生活想来都会平添许多麻烦。百姓还有没说出口的担心:今天企业出钱能改路名、桥名、广场名,明天出更多的钱是不是还能改变更多的事情?

  更让人们产生疑虑的是这一提议的出发点:筹集经费以补充政府管理所需要的资金。

  是不是真的有利于政府资金的增加呢?

  表面上看,反正每条路都要有个名字,让企业来冠名,不费什么功夫就有了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资金,绝对是个好点子。可细想想,却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上海在开发浦东时也采取过类似的做法,但很快发现,一条路以某家企业冠名,其他大公司就不愿进驻。企业带来的税收难道不是政府的收入?算总账,得不偿失。另一方面,倘若几年后要换名称,就要连带着换路标、换门牌、居民换地址甚至更改身份证、户口簿,这一项项变更要不要成本?更何况,大街小巷戴上了某家企业的帽子,它们的形象都和企业捆在了一起,如果在冠名期间,企业冒出了“丑闻”,更会给冠名区域带来难以消除的负面影响,届时真是吃后悔药也来不及。

  道路桥梁名称不仅仅具有地理标记的功能,往往还包含着特定的文化积淀,承载着一座城市的记忆、情感。这种宝贵的人文传承哪能轻易割裂!谁又能估算出它值多少钱?

  是不是政府感到经费紧张,就可以通过拍卖公共资源的方式来拓展财源呢?

  政府运转的确要花钱,但政府经费来源主要靠国家税收。政府应通过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在企业获得长足发展的同时获取收入。如果以这种卖地名的方式去赚钱,先不论程序上是否合理,更重要的是有企业化之嫌。与企业经营不同的是,政府独立于竞争之外,可以利用手里的行政权、收费权、财政权来贯彻自己的意志,涉足企业难以涉及的公共资源,并因此获得更多的收益。这样下去,很容易使政府部门形成一种倾向:没钱的、见效慢的事不愿做,有钱的、来钱快的事抢着做;不履行好分内的公共服务职能,而总想利用手中的权力以及所掌握的公共资源去拓展经营业务。

  政府卖地名并非孤立的事件。类似事情时有发生:热衷经商、设置收费项目、搞评比,甚至在内部下达创收任务……表面上看都有这样那样正当的理由:改善办公条件、弥补经费不足、更好地服务。但不管是什么理由,都不能掩盖政府做买卖、企业化的实质。政府该管什么、不该管什么,真的需要认真地思考,不能让一张钞票就遮住了眼睛。

作者: 白天亮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