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阳光文化基金会主席杨澜(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6日14:05 外滩画报
专访阳光文化基金会主席杨澜(图)
杨澜

  “我能帮你做点什么?”

  多年前一位智障儿童的拥抱,让杨澜感动至今, 而这也成为她投身公益事业最初的动力。

  1 月13日晚, 吴征、杨澜夫妇共同成立的阳光文化基金会举办首次公开筹款晚宴。满怀感动的杨澜告诉《外滩画报》记者,“既然是一件好事, 为什么一定要等到退休或者离开这个世界之后才做呢?”

  文/ 杨晓宇 摄影/ 张洪兵

  杨澜拎起专门为特奥会做的一篮子小熊,带着“狡猾”的笑容:“虽然企业、嘉宾们已经买了桌子或者座位,或许他们身边还有一点零钱来买这些可爱的小熊⋯⋯”1月13 日下午2 点,一场为了2007 年世界夏季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捐款的慈善晚宴正在进行最后的准备。杨澜已经化好妆,比预期的时间早很多。她不再有多余的时间用来浪费,要做的事情太多,包括接受《外滩画报》的专访,时间计划已经精确到了分钟。

  她很兴奋。这次,她不再仅仅是主持人,或者传媒人、商人⋯⋯在这场晚宴上,她的另一个身份是“阳光文化基金会”董事会主席。这是基金会自2005 年成立以来的首次公开筹款活动。

  “我觉得公益事业很值得做”

  就在13 日早晨,当杨澜拖着行李离开家的时候,她被女儿拦住。“妈妈,你为什么这么早就要上飞机?”“今天妈妈要去给那些智障的小朋友筹钱。这样,他们可以去游泳,可以去跑步⋯⋯还可以拿金牌呢。”杨澜这样告诉女儿。女儿想了想:“那我可以送给他们什么呢?”由于急着赶飞机,杨澜只能告诉女儿,下次吧。想到女儿,杨澜大笑起来,轻松了很多。作为筹款晚会的主人,杨澜并不十分担心筹款结果。因为,“这次,光是卖座位就已经是很不错的数字了。”她只担心自己第一次亲自从筹备开始运作这样的活动,因为经验不足出现什么预想不到的问题。她因此颇有些忐忑不安。为了这次募捐,她筹划了近一年的时间。

  2006 年春天,杨澜在上海见到了国际特奥会副主席皮特·威勒先生。当时特奥会在中国的宣传并不多,大多数人都觉得智障人士离自己的生活太远了。可对于杨澜并不是这样,曾有一个智障儿童的拥抱让她感动至今。

  “多年前,我采访过一位叫做罗铮的智障儿童。当时我做这个采访,就是想让人们看到智障人士并不是对这个世界无知无觉,相反,他们相当敏感。”杨澜说。那一次,罗铮见到杨澜,给了她一个大大的拥抱。这个毫无保留毫无防范的拥抱让杨澜怀念至今。因此,她想为特奥会做一点事情,就这样,她去问皮特·威勒:“我能帮你做点什么吗?” 从那天起,杨澜就开始考虑。在联合国主持了特奥会论坛后,她开始筹办这次慈善晚宴。费翔,杨澜十多年的朋友。当她跟费翔提到慈善晚宴的想法时,费翔立刻说:“你一定要办,我一定要来。”这次,他实践了自己的诺言。

  “慈善与商业是相通的”

  杨澜期望这次慈善晚宴的“投入”能够获得更大的“产出”,打算让每一个嘉宾都实现“慈善利益最大化”。“其实,做慈善与经商有很多地方是相通的。一样是投入、产出和项目评估⋯⋯都要高效,都要管理能力。我过去几年在商业方面积累的成功和失败的经验,可帮助我更好地做公益事业。”从经商到退出商界做慈善事业,这一切变化都发生在2005 年。

  2005 年,她在美国与一位她所尊敬的前辈的一次谈话触动了她。当时,对方跟她提到了自己的基金会,这个基金会一直致力于慈善教育。这让杨澜非常感兴趣,他们详谈了基金会如何运作⋯⋯那是第一次她身边的朋友直接跟她谈基金会的发展过程,这让杨澜开始有了成立一个基金会的想法。然而,真正让她开始着手去做的缘由,是那一年画家陈逸飞的去世。“他去世后,他的家庭也因为财产的问题有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发生。当时我就在想,人应该早一点对自己的财富作出一种分配和打算。”杨澜说,“既然是一件好事,为什么一定要等到退休或者离开这个世界之后才做呢?”

  2005 年7 月,杨澜辞去包括“阳光媒体投资”主席在内的企业日常管理职务,并以与先生吴征两人共同拥有的阳光媒体投资集团权益的51% 为基础,在香港注册成立非营利机构“阳光文化基金会”,按照相关法律要求建立了独立的信托与监事机构。

  一年多以来,杨澜的很多朋友提出加入基金会,都被她拒绝了。“我们是非公募基金,目前还在探索时期,我不想再接受别人的捐款。”但她表示,未来“不排除在某些项目上接受捐赠的可能”。

  做更专业的事情

  “我们的定位是为主要的慈善公益组织进行宣传、教育与文化方面的服务,”杨澜说,“这样的服务在以前中国的公益事业中很少有。”

  “北大阳光公益事业发展高级研修班”是她正在做的“更专业”的事情中的一件。几天前,50 位公益组织副秘书长以上的管理人员来到

北京大学,参加“北大阳光公益事业发展高级研修班”。他们将在这个研修班上接受来自北京大学、
哈佛大学
教授的专业培训,包括公益事业管理、人员管理、项目评估等。和其他的培训不同,这些学员不需要交纳任何费用,因为所有的一切都由“阳光文化基金会”提供。包括哈佛大学教授们昂贵的讲课费用。这也是中国首个针对公益组织成员进行专业培训的研修班。看到国外的一些公益组织越来越专业化、细分化,杨澜也希望中国公益事业走向专业化之路。

  在“阳光文化基金会”的计划中,不但有一年两次的培训班; 将来,阳光文化还会加入到一些大的基金会在全国的公益广告宣传中。因为现在这些基金会自己筹集的善款中,很难拨出钱来做广告。如果要做,他们必须另外寻找赞助。“( 阳光文化基金) 有点像机构对机构的支持,主要是推广慈善文化,进行慈善教育。这方面我们有一些特长。既为他们解决了钱的问题,又解决了专业经验不足的问题。”她说,利用自己的专长来提高其他基金会的筹款数目,这也是直接或者间接的对公益事业作出贡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2007.01.18第217期《外滩画报》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