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摇篮里成长:对话京剧演员李洁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8日18:34 南京周末

  本报记者 左元

  那个时候还给压岁钱呐,因为我在南京上学,压岁钱要比别人多,别的孩子每人一块、五毛,给我要给两块。那个时候,多一块钱不得了了!

  左元:你是怎么考到省戏校的?李洁:我家在徐州睢宁,我们家不是梨园世家,没有一个人干这个。省戏校到我们那儿招生,老师带着我们宣传队的同学,男孩女孩一起去考。考试也很简单,就是念念诗、唱首歌,然后老师掰掰我们的腿,就完了。考完就回家嘞。然后我们几个人接到通知,到徐州去复考。哟,考的人蛮多的,有好几百。

  左元:后来徐州取了几个?李洁:徐州就取了两个,我,还有刘伟青。

  我糊里糊涂考上了,家里很高兴,从一个县城,能来南京,来大城市上学,觉得挺好的。我也很高兴——到南京上学了,可以看到南京长江大桥了!语文课上学过《南京长江大桥》,可是从来没来过,特别向往。

  我爸爸妈妈带着我,坐长途汽车来南京。那时候从睢宁到南京将近10个钟头哪,而且路特别不好。一路上颠颠颠,我就睡着了。下午四五点,我爸推我:“快快快快快,长江大桥到了!”我赶紧抬起头,乖,终于看到南京长江大桥了!

  左元:直到现在,外地初来南京的人还是要到南京长江大桥看看。

  李洁:我爸爸妈妈送我来上学,刘伟青她爸爸妈妈也一起送来的。我和刘伟青住学校,爸爸妈妈他们住郑和公园那个旅馆里,在地下。陪了两三天,我们安顿下来了,爸爸妈妈他们要走了。前一天晚上,刘伟青哭哦,哭得一塌糊涂,我就没哭,我说有什么好哭的啊?我就不哭!第二天早上,他们一走,我哭了,那时候才感觉爸爸妈妈离我那么远,他们走掉了,难受得不得了。这时候刘伟青不哭了,还过来劝我!

  左元:陶行知的诗,“小孩主动教小孩”,你们是小孩主动哄小孩!

  李洁:当时我才9岁。我们学校挺好的,打开水啊,洗衣服啊,都有专门的生活老师帮我们做。都太小了嘛,什么都不会。

  之前我对京剧一点点儿概念都没有。我妈带我到剧场看过戏,可是我们那儿听的是梆子和柳琴。然后到戏校学了才想起来,噢,看过电影《白蛇传》,那是京剧,有点记忆了,挺好看的,花花绿绿的,哈!

  男女生好几十个,大概分了行当。刚开始我分的是花旦,我们10个女孩,跟李砚萍老师学,第一出戏学的是《鸿鸾禧》,又叫《金玉奴》:“青春整二八,生长在贫家,闺房多寂寞,空负貌如花……”挺有意思的。

  我第一次登台是刚到戏校不久,还不会唱,好像是钟荣老师演《铡美案》,我演一个小孩,也没词,被“秦香莲”拉着上台,走一圈,然后又下去了,傻傻的。后来在另一出程派戏《锁麟囊》里演一个小孩,记不清是给钟荣老师还是新艳秋老师配戏了,有几句词,“妈妈妈妈,我要奶奶的头发扎蚂蚱”,“妈妈妈妈,我要绿马”,就两三句词儿。

  一开始学那个小嗓子,咿——呀——学那个。别的同学都会了,我就不会,我是我们班学得最慢的,怎么找就找不着!老师教我们学猫叫,“喵——”找那个音。一个学期快结束了,我才找到。李老师说:“挺好的,嗓子不错!”我自己很高兴,学会小嗓子了!

  练练学学,寒假了,回家了,过完年回来,小嗓子又找不着了!呵呵!然后练练,又好了。

  左元:你爸爸妈妈送你来戏校之后,你一直到放寒假才回家?

  李洁:放寒假才第一次回去。左元:有没有什么记忆?李洁:开心啊!高兴得不得了!家里给的零花钱还攒了点,那时候南京有那鸡蛋糕,纸包的那种。我攒点钱,买了10个鸡蛋糕,回家,给我外婆吃。我们小时候跟着我外婆长大的。买点鸡蛋糕回家,买点饼干回家,反正就拣那睢宁好像没有的。在大城市,南京,上学回家,还买点东西给家里,挺高兴的。

  左元:外婆应该是最幸福的。李洁:是啊。女儿从南京上学回来了,我爸我妈特高兴。邻居也都过来了——小李洁从南京回来了!

  左元:那个时候农村的到县城一趟都很不容易了,更不用说到省城了。

  李洁:哎,我从县城到南京上学回去了,大家都高兴得不得了,七大姑八大姨,今天这个请吃饭明天那个请吃饭,特别高兴。那个时候还给压岁钱呐,因为我在南京上学,压岁钱要比别人多,别的孩子每人一块、五毛,给我要给两块。那个时候,多一块钱不得了了!乖,一下子有了十几块钱二十块钱!我每年放寒假回去都骗我妹妹的压岁钱,我说姐姐在南京上学,你把你压岁钱先给姐姐,以后姐姐攒钱给你用!哈哈哈,每次都把我妹妹的压岁钱骗来,好玩!

  左元:哈!她也没要求你给她买什么东西?

  李洁:没有,那时候我妹妹还小,等我回去给她带点点心,她就很高兴了。后来我工作一两年后,我妹妹到北京上学,每次写信,我会在信封里夹10块、20块钱给她。

  她信里一会儿说他们彩排了,一会儿说他们在南京公演了,一会儿说他们到上海去演出了——1983年我们同学在上海演出特别特别轰动。

  李洁:第二个学期快结束的时候,我生病了。刚念念词儿,会唱一段,就生病了,回家休息了。在家快两年,我才回来。

  我在家的时候,刘伟青他们就给我写信……对了,我刚到学校的时候,还不会写信,都是我这个同学,刘伟青,她比我大两岁,我家里信来了,她念给我听,然后她帮我回信。

  左:你说她写?李:不,我刚刚9岁,什么都不懂啊!就她帮我写了,说我在这里挺好的,很想你们,什么的。

  左:哈!她那时候也才11岁!李:然后慢慢学会写信了,我在家的时候,就跟刘伟青她们通信。她信里一会儿说他们彩排了,一会儿说他们在南京公演了,一会儿说他们到上海去演出了——1983年我们同学在上海演出特别特别轰动。我看了信就特别着急,老跟我妈说:“哎呀他们都会演戏了,我还什么都不会,我这样学校会不会不要我啊?”我妈就安慰我:“要的要的,你好好休养,学校肯定会要的!”

  病总算好了,回到学校去,开始老师也不敢让我练功啊,我看学校还要我,就很高兴了。

  不敢让我练功,老师说学点文戏吧,就学王宝钏那戏。很快学期结束了,再开学的时候,校长说这孩子条件挺好的,学青衣,唱梅派吧,就把我安排到陈正薇老师班上了。

  左:校长直接过问学生的业务?李:那时候校长都特别懂行。左:就像当年上海戏曲学校的俞振飞、言慧珠他们?

  李:对对对,特别懂行!陈老师班上已经有两个学生,一个就是刘伟青,还有一个叫李雪梅,现在到徐州去了。你看到的拍《演员的摇篮》那个镜头,她俩应该都在,我已经记不清了。

  她们已经学了很多戏了。我到陈老师班上学的第一出戏是《霸王别姬》。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学梅派戏了。

  在学校期间,我应该算蛮幸运的,虽然生病回家一段时间,回到学校以后,一直受到领导的重视,遇到陈老师后,失去的课挺多的,礼拜天陈老师就帮我加功,寒暑假我也经常不回家,陈老师帮我加功。慢慢年龄大一点了,体质也慢慢好了,开始正常练功,因为你不能站台上总捂着肚子唱啊,像《霸王别姬》要舞剑,《天女散花》要舞绸子,都是载歌载舞的,非常累的,这样练练,好多了,身体也好起来了,呵呵!

  反正在学校期间,挺有意思的,虽然……当时陈老师管得非常严的,我们那时候,男女生不给说话,80年代初,挺封建的,男女生不给说话。

  左:噢?学校明确规定的,还是你们自己不说话?

  李:学校没有明确规定,但是反正我们男女生上课在一起对戏,下课就不怎么交往。

  左:这倒没想到!那时候普通中小学男女生一般不说话,没想到戏校也是这样!

  李:是的。我记得很清楚,到1988年毕业,我跟很多男生都没怎么说过话!(待续)

  > > > > > >

  采访地点:江苏省京剧院办公室

  采访时间:2007年1月9日

  姓名:李洁

  性别:女

  年龄:34岁

  职业:演员对80年代印象:单纯

  人物档案:1981年,考入江苏省戏剧学校京剧专业1988年,毕业分配至江苏省京剧院1998年,被中宣部、文化部选送到中国戏曲学院攻读研究生

  现为江苏省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江苏分会理事、江苏省青年联合会常委

  20世纪80年代,因缘际会,我曾在江苏省戏剧学校呆过一年。1987年春天,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介绍省戏校的纪录片《演员的摇篮》,有一个镜头,拍一位老师在指导四个女孩学戏,第一个女孩稚气未脱,最后一个是德国留学生。拍了两遍,停下来,导演跟指导老师交流,再拍,其他三个女孩都准备好了,第一个女孩还在东张西望。老师叫:“李——洁!”那女孩反应过来,往前一蹦,站好,折扇掩面,边唱边移扇,露出眼睛。哦,那一双眼睛!

  从此知道了“李洁”这个名字,记住了那一双眼睛。进入90年代以后,不时会在报纸上看到李洁的消息,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上也曾看到她的《天女散花》《春来了》。这一次,准备采访她的时候,我查了一下资料,才发现,这小女子忙了不少事儿嘛——

  1991年,参加全国中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获江苏赛区最佳表演奖;

  1995年,以新创剧目《西施归越》参加首届中国京剧节,获程长庚铜奖;

  1996年,被推荐为第二届中国京剧之星,同年获上海白玉兰戏剧主角奖、江苏省首届文化艺术茉莉花奖,被中央电视台邀请做《李洁人物专访》,11月应北京战友京剧团邀请赴日本进行国际文化交流演出;

  1998年,出版《李洁梅派唱腔选》VCD、磁带,被推选为共青团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主席团成员;

  1999年,5月,由文化部选拔、中国京剧院邀请,赴欧洲参加国际文化交流演出,年底应中国京剧院邀请,拍摄京剧电视艺术片《沈园梦》;

  2000年,在第六届中国艺术节上举办了李洁折子戏专场;

  2001年,参加文化部举办的全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评比展演,获金奖,同年获第18届中国戏剧梅花奖,10月在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做《戏曲人生》专访,出版京剧VCD《廉锦枫》;

  2002年,被江苏省人民政府授予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5月应中国京剧院、天津文化发展基金会邀请,为杜近芳配像《白蛇传》,同年参加中国京剧音配像胜利完成专题晚会;

  2003年,参加庆祝中国戏剧梅花奖创办20周年《白蛇传》专场演出,4月应南京市文化局邀请赴英国进行文化交流演出。

  2004年,应上海市文化局特邀,随上海京剧院赴法国参加中法建交40周年纪念演出,同年参加中央电视台《空中剧院》纪念梅兰芳专场演出,应南京市文化局邀请赴希腊进行文化交流演出,参加中央电视台《梨园擂台》春节特别节目录制;

  2005年,被中国文联选入“彩霞工程”专集拍摄,6月获江苏省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

  2006年,拜杜近芳为师,以新版《西施归越》中的西施拉开2006江苏京剧周序幕、以青春版《白蛇传》中的白素贞为本届京剧周画上完美句号……

  2007年1月9日,我按约来到江苏省演艺集团。远远地,李洁走过来。她已经成熟了,但那双眼睛,还像20年前一样,清澈。

  在我们的访谈结束以后,李洁又要整理行装,准备本月20日访美演出了。

  > > >

  你对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有什么特别的感觉?你在八十年代有什么特殊的记忆?这些记忆对你以后的人生有什么影响?

  左元与你一起回望八十年代。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