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瑟和迷你王国》:好莱坞化的吕克贝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01日10:45 国际先驱导报

  【作者】卫西谛

  吕克·贝松是念念不忘到处宣扬要全世界抵抗好莱坞的人,不过就他的电影来看,已经越来越好莱坞了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 全球电影界喊“好莱坞来了”,大概已经不止10年了,但是直到刚刚结束的2006年,好莱坞依然统治着全世界的电影院。

  根据去年《综艺》杂志的一份各国票房统计,大部分没有进口电影配额限制的国家,依然是好莱坞动画片与科幻片占据票房榜的大部分席位,大概只有法国有7部本土电影进入年度票房榜前10。但是像吕克·贝松这样一个法国最具知名度的导演和制片人,在2001年成立“欧罗巴”电影公司之后,他出品的电影就很少进入法国本土电影票房收入大户的行列。他的电影大约2/3的收入来自国外市场(比如《郁金香芳芳》完全按照美国发行模式运作,影片销往41个国家,60%的收入来自国外市场)。

  “欧罗巴”的策略就是完全国际化,这和吕克·贝松本人的电影追求完全一致——他从扬名世界的《这个杀手不太冷》开始,就用英语拍片了,甚至在拍《圣女贞德》时也让贞德说英语,引发诸多争议。吕克·贝松是念念不忘到处宣扬要全世界抵抗好莱坞的人,不过就他的电影来看,已经越来越好莱坞了(除了去年的小成本电影《天使A》),用好莱坞式的故事、好莱坞式的制作、好莱坞式的发行,去抢占他国市场。

  但即便是《第五元素》这样好莱坞式的科幻电影,也有它特别的“贝松式的味道”,有着和好莱坞电影里完全不一样的法国式、多元的时尚味道。不过在他首部于中国公映的作品、动画片《亚瑟和迷你王国》(以下简称《亚瑟》)中,连这点味道也所剩无几了。

  如果不告诉我这是一部吕克·贝松的电影,谁能知道这是一部法国动画片、吕克·贝松的作品呢?整部影片的创意拼凑得厉害:亚瑟王与石中剑的传说;“星战式”和“第五元素式”的怪物造型;《亲爱的,我把孩子缩小了》、《小蚁雄兵》一样的场景,等等。影片借助的大多是美国电影的元素,而整体性也如迪斯尼或者梦工厂的动画片。影片中唯一有趣的部分,大概是亚瑟一行在夜店里饮酒跳舞的一段,虽然戏仿了《低俗小说》,但夹杂着搓碟的电子音乐声,“贝松味”十足,影迷看到这段都能会心一笑。

  《亚瑟》带着的标签往往是“吕克·贝松的第十部作品”,按照贝松若干年前只拍10部电影的承诺,这也是他最后一部作品。很多人当真了,当这个导演拍一部少一部的时候,观众的注意力就越来越聚焦在他和他作品身上——这真是贝松绝妙的自我宣传花招。

  在《亚瑟》这部电影发行前,人们一直称它为“吕克·贝松的最后一部电影”。但现在贝松起码为自己找了很多个借口,延续自己的创作可能,一会儿说,“这10部电影就像我的10个孩子,我现在也在想,是否再要第11个孩子”;一会儿说,“《亚瑟》是一个系列电影,分为三个部分,是三个分别时长为两小时的电影”;后来干脆说,“艺术家有权利信口开河”。

  最后这句倒是很像贝松式的恶作剧。我个人觉得,这是一部宣传、发行手段高于内容和趣味本身的电影,几乎没有一点国度的特征,也没有一点导演的风格。当然吕克·贝松解释说,“我是拍给孩子看的”。我完全接受,我相信这部电影适合、也只适合10岁的孩子观赏(尤其是真人演出部分)。

   精彩推荐《国际先驱导报》博客:http://blog.sina.com.cn/m/xqdb

   ihl-market@vip.sina.com,转载稿费50元/千字,稿费请寄: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新华社国际先驱导报财务收,邮编:100803)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