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世说新篇》:那一代好酷奇绝之人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2日14:41 《小康》杂志

  ★文/方天

  《世说》记述了许多魏晋南北朝时的文人名士故事,寥寥数语,区区小事,就把人物刻画得活灵活现。近读黄苗子老先生的《世说新篇》一书,果然是“世说”的“新篇”—在老先生笔下,寥寥几百言,一个人物便跃然纸上了。

  作者说:“老汉一生却是遇的好人多,坏人少。结识的师友……绝大多数都是有趣的人、有性格的人、有天分和有文采的人,都是好人、奇人、‘酷’人、‘绝’人。”在这些好、奇、酷、绝之人中,有开创中国铁路交通事业、创办交通银行、交通大学的叶恭绰,有书法大家沈尹默、邓尔雅;有疾病缠身却幽默照旧的启功,有一代装饰绘画大师张光宇,有爱开玩笑、随时可以入戏的老表演艺术家石挥,有在南京夫子庙没办法吃踏实饭的侯宝林……

  掩卷闭目静思,这些人物渐渐融合在一起,变成了一个形象—在积贫积弱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那一代中国知识分子。他们就是一粒粒的种子,永远把根扎在祖国的土地里,不管是石缝还是盐碱滩,只要有那么一点机会,就会发芽、长大,长成小苗,长成小树,一点一点长成参天大树。

  王世襄先生,先错当反革命入狱,不明不白放出来,后又错划为右派。然而,他发奋研究明式家具、《髹饰录》等,今日方有《明式家具研究》、《髹饰录解说》等力著可观,并且让一批仿古家具商发了财。

  叶浅予先生,“文革”中被折腾得死去活来,但他写画“十年荒唐梦”,除了对“四人帮”等的愤怒与谴责外,却看不到一点自悲自怨。

  黄永玉先生是著名画家,如果不看此书,还不知他编过报纸、画过漫画、写过电影剧本。他的一张画—一眼开一眼闭的猫头鹰,在“文革”中被列为黑画展的榜首。然而他发现郊外的一处荷塘后,就只顾在那里画他的荷花。

  ……

  老先生笔下的这批知识分子,应该是喜怒哀乐皆备,与常人没什么不同。可我们还是会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一种一般人不太容易具备的东西,那就是一种淡定的态度。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之句,是形容“古仁人之心”的,但对这些仁人似乎不全适用,他们“常以物喜”—在研究探索过程中,面对新发现的“物”,常常喜不自禁。

  沈从文先生是众所周知的文学大家。但由于种种原因,他转而研究中国服装史,这时资料卡片被人丢进垃圾箱、30万字的手稿丢失。对于学者说,没有比这更悲哀的事了,但他 “居然勇气百倍地重新写出一本来”!当他拿着刚刚发现的出土织物和漆器图样对一个售货员大谈其美时,那种喜不自禁的样子跃然纸上。

  聂绀弩是黄老先生在本书中着墨最多的师友。一首痛失爱女后写给夫人的诗:“愿君越老越年轻,路越崎岖越坦平。膝下全虚空母爱,心中不痛岂人情?方今世面多风雨,何止一家损罐瓶。稀古妪翁相慰乐,非鳏未寡且偕行。”读到“稀古妪翁相慰乐”时,不觉已潸然泪下,可以想见聂老作此诗时的心境。

  仁人非“不以己悲”!但通读全书,我更感到老一代知识分子的“悲”,是一种“大悲”,一种超越个人和某些小圈子的“大悲”,或许这就是“先天下之忧而忧”?但我不想用“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因为,他们往往有许多“先天下之乐”的乐事,比如学术上新的发现、事业上新的探索,再比如本来是一大“气事”,他们却以自己的

幽默而开怀大乐。老一代知识分子和他们终生坚守的文化精神浸透着中华文化的精华,让这些精神得以流传并能在所有人的心中扎根,那便是整个民族的幸事。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