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你不知道的意大利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20日08:48 东方网-文汇报
罗马与电影的不了缘 还记得《罗马假日》里格里高里·派克饰演的那个美国记者乔住在哪儿吗?当乔在古罗马的废墟边“拣”到梦游的安妮公主时,那个出租车司机问他去哪里,他说“马尔古塔街51号”。 从小我就被这个爱情童话感动,不知为这个虚构的故事流过多少眼泪。可我做梦也没想到有一天我真的能在罗马找到了马尔古塔街,找到了乔的家。 那是一个冬日的黄昏,我在罗马最热闹的中心商业区里七拐八拐,走进一条僻静的小巷。它就是马尔古塔街。 小街寂寂无声,只听见自己迈在小石路上的脚步登登作响。顺着门牌一路数下去。51号,就是这里了。 从外表看,51号是座很有些年头的四层小楼,有的窗户甚至没有玻璃,挡风的塑料布在劲风中“呼哧带喘”。一层有个暗色的大门,见那半掩着的大门,便知道这里不是什么旅游胜地,是不欢迎访客的。但这一点也没破坏我的兴致,虽然没能进到51号瞻仰乔的家,但我从此爱上了马尔古塔街。 马尔古塔街是艺术家的聚居地。意大利艺术家自16世纪起就工作、生活在这里,直到今天这里仍遍布他们的工作室,就连意大利电影大师费里尼也曾落户于此。 每个月的最后一个周末,这里会出现难得的热闹,画家们纷纷把他们的作品拿到室外摆摊,沿街展卖。与一般街头艺术家的作品相比,这类偶然“上街”的画作并不会因此自降身价,有经济实力出手的买家也就十分有限,常常是看到几个画家径自坐在地中海温暖的阳光下神聊,而他们的画作则被晾在一旁一起晒着太阳。 一天,又在马尔古塔街上游荡。51号的大门居然大开着,我立刻高抬腿轻放脚,一声不吭地溜了进去。走过高高的门洞,里面是个由四周建筑物围成的院子,地上铺满了小石子,踩在上面咯咯作响。进门左手一排两层楼房,中间有个门洞,里面有一截楼梯可通向后面一排更高的房子。不知为什么,这门洞及其上面的房子让我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凑近门洞,看到墙上有一块罗马电影协会的标牌。 再次造访马尔古塔大街51号是在一个寒冷的冬日,带了一个朋友一起站在51号的“鹅卵石滩”上发烧。零星的雨滴飘落在冬日的昏暗中,让人的心也沉沉的,《罗马假日》的故事似乎更显伤感。 我正对着那个无名门洞“指点江山”,一个意大利青年从门外走进来,我赶紧上前向这位“原住民”求证。 他指着那个门洞和上面的房子道:“那就是《罗马假日》里的房子。”他带着我爬上楼梯,穿过昏暗的门洞,转到了房子的另一边,又指着那房子小小的阳台:“就是这儿。”然后他又指指更高的台阶上一座崭新的绿门扬了扬眉毛:“那是我的家。”一种说不够的得意。门里传出震耳欲聋的摇滚乐,今天那里是一个音乐工作室。 从此,每次漫步于马尔古塔街,有可能的话,总要到乔的家去看一看。 一个周末又转到马尔古塔街。51号大门紧闭,我只能站在街对面对着它出神。两名德国游客不明白我为什么会对着这么一座普普通通的小楼发呆,对着我好奇地打量。我随口为他们讲起51号和《罗马假日》的渊源,两个人立刻一脸意外的惊喜,一再向我求证:这就是《罗马假日》的拍摄地吗? 是的,这就是《罗马假日》那段爱情经典展开的地方。 我顺着马尔古塔街走下去,只顾埋头看着脚下闪闪发光的小石路,默默无语。站在夕阳下,回望远处的51号,两个白发老人还在对着那紧闭的大门仔细研究。 电影的魅力、艺术的魅力,在马尔古塔大街上无声地弥漫。 全民晒黑运动 在意大利,追求古铜肤色似乎是一种恒久不变的时尚。而南欧明媚的阳光又使意大利人完全有达到这种追求的可能。于是,这种追求变成了一种生活方式——每到春暖花开,意大利人不分男女老少就开始忙着晒太阳,用近半年的时间完成自己对健康肤色的追求,我把它叫做意大利的“全民晒黑运动”。 3月份的罗马,雨季未了,春寒犹存。而这时,各式防晒用品已经在意大利的大小商店里粉墨登场了,被摆在最显眼的地方,为即将到来的全民晒黑运动做装备上的铺垫。 这些防晒用品的品牌五花八门,琳琅满目,既有妮维雅、欧莱雅这类家常品牌的常规产品,也有世界各大著名化妆品公司当年推出的最新防晒增黑研究成果。它们的功能也不尽相同,SPF值有高有低,有的是防水的,有的是专门给小孩子用的,有的是让你越晒越黑的,还有的是让你不晒也黑的配方。那些被隆重推荐的防晒用品绝非国内常见的防黑保白秘方,而是那些既能防止紫外线对皮肤的损伤又能令皮肤黝黑的品牌。 进入5月,天气渐暖,虽然这时候的海水还很凉,也不能到海滨日光浴,但这一点也不会影响意大利全民晒黑运动的正式开场。 多里尔·潘菲利别墅是罗马城里最大的一个公园,5月的每一个周末这里都热闹非凡,到处是坐在自带的毯子上野餐的人,孩子们在阳光下追逐打闹,吃饱喝足的大人们则横七竖八地躺在草地上窃窃私语。等到黄昏时分走出公园时每个人的脸都已晒得粉扑扑的了。 更有好“晒”者,干脆支起了沙滩床,一身夏日装扮,尽享草地日光浴。不少人干脆脱掉一切能脱的外衣,以类似泳衣风格的穿束躺在草地上睡上整整一个下午。 虽说见多了草地上的一堆堆晒太阳的“白肉”,但有时走着路猛抬头看见面前一个大男人脱得精光,只穿一条三角短裤兀自陶醉在灿烂的阳光里,总还是觉得有些可笑。这类草地好“晒”者往往对自己的体形颇为自信,面对我这个东方女子的羞涩,那男人对我笑笑,并附送一声“早安”,不见半点的不自在。 七八月份,意大利人开始享受传统的夏季长假,企业纷纷关张歇业,城市里人去楼空,而每一处知名的或不知名的海滨地带却都是人山人海,全民晒黑运动正式进入高潮。 大部分意大利人来到海边根本不是为游泳,而只是为了躺在沙滩上晒太阳,以期在假期结束后能拥有一身可以向人炫耀的古铜肤色。 在那些晴朗的午后,里米尼著名的长滩上密密麻麻地摆满了沙滩床,上面躺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白种人,任凭南欧炽烈的骄阳把他们烤成一只只红色的大龙虾。但我还是能够很轻易地分辨出哪一只龙虾是本地产,哪一只是外来户:意大利“龙虾”一般黑里透红,而外国“龙虾”顶多是粉红色的;而且从他们使用的防晒用品上也可以看出爱“黑”程度的深浅之分,说德语的“龙虾”一般爱用只强调高防晒功能的产品,而说意大利语的“龙虾”一般爱用有增黑功能的防晒霜。 虽说西方人普遍视古铜色的健康为一种流行、一种时髦,但意大利人的求“黑”之心切似乎比其他民族都更加强烈。 8月份的最后一个周末,城市又恢复了往日的喧闹。结束假期归来的罗马人又像平常的每个周末一样到熙熙攘攘的科尔索大街上凑热闹,炫耀今夏晒黑运动的具体成果。 这是一个让人“养眼”的季节。看着穿白色亚麻衬衣的意大利帅哥戴一副当季最流行的黑色墨镜,胸前敞开三粒扣子露出黑里透红的胸膛,驾一辆敞篷的红色法拉利跑车在南欧夏季耀眼的阳光下飞驰而过,任一头黑色长发随风飘扬,我发现“黑”是如此令人心动。 目睹意大利之“老” 意大利是世界上最“老”的国家之一,这不仅仅因为亚平宁半岛目睹过罗马帝国的强盛,过往那些辉煌的岁月为意大利人留下了引以为荣的一座座古城、一片片废墟,还因为在这片土地上有太多的老人。 目前,意大利男子的平均寿命是77岁,妇女为83岁。意大利全国现有的5784万人口中,65岁以上的老年人有105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8.25%,在博洛尼亚、热那业、都灵、米兰,65岁以上的老年人占全市人口比例都在20%以上。意大利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在罗马坐公共汽车时,经常会碰到几个白发老人同时上车的情况,让我拿不定主意该把座位让给其中的哪一个人——因为他们看上去年纪都很大了,而我又一时无法判断他们其中哪一位是最年长的。 不过,好几次我要给某个看上去还算硬朗的意大利老大爷让座的时候都被对方拒绝了——意大利男人都有礼让女性的习惯,即使腿脚不灵、走路颤颤巍巍了,不少意大利老人还是不愿意承认自己是个需要别人照顾的老人。 经常来帮我修理东西的萨萨罗利今年64岁。有一天,我问他:“你觉得自己是老人吗?”他的脑袋摇得像拨浪鼓:“我怎么能算老人呢?!”我又问他要到多大岁数才会有老的感觉,他想了想答道:“可能要到80岁以后吧。” 意大利的不少社会学家根据最新的调查研究提出,真正意义上的老年人应该年过76岁,而年纪在61至76岁间的人都不应算作老年人。他们把61至76年龄段的人称为“后成年人”或“六七十岁新年轻人。” 这些“新年轻人”们在穿衣打扮上比年轻人还肯花钱。意大利的老太太们大都化妆,戴首饰,衣装得体而入时,老先生们也大都着装考究,意大利还有专门针对他们的“老年服装店”,这种服装店里的衣服可一点也不便宜,而且在那些世界知名品牌的专卖店里购物的也有不少意大利的“新年轻人”。退了休的老先生也会很痛快地为自己买下“杰尼亚”牌的西服套装和“巴利”皮鞋。 据报道,“六七十岁年轻人”在美化生活环境、穿衣打扮、外出旅游等方面是各年龄段中最肯花钱的,其消费总额占了意大利全国消费总额的三分之二。 意大利的老年人不服老,但却很少有老年人愿意继续发挥“余热”。这个年纪的大多数意大利人,他们年轻时玩命干活,到了退休的一天就再也不想为生计奔波了,而要好好享受生活。 一位年近古稀的意大利朋友这样描绘他丰富多彩的退休生活——夫妇两人刚刚结束在法国南部的度假回到意大利,他说,自己现在主要时间都是在玩,夏天驾着游艇出海,冬天就想去滑雪——那年的11月,这位“新年轻人”就已经去北方山地滑过一次雪了。 一位102岁高龄的意大利老翁想要梅开三度再寻爱侣,他对一家网上媒体吐露心声:“我有房子,有养老金,我能够担负起作为一个男子汉应该担负的一切责任。我想找一个身体健康的漂亮女郎为伴。” 据我的观察,意大利的老年人大多数都挺快活,虽然今天的“六七十岁新年轻人”,都将不得不面对迟早要到来的步履维艰的一天,但他们似乎都并不太在意这一点,即使有子女,多数人并不愿意和子女生活在一起。他们愿意坚守在自己住了一辈子的家中,直到上帝召唤他们的一天。即便最后老死在家中,也不想去养老院让人照顾。 摘自《意大利是个小地方》王玉清著新星出版社2007年版34.0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