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国殇:“万园之园”圆明园300年之痛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20日16:26 新华网
1707年,圆明园用“万园之园”的荣耀宣告了自己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但是时至今日,圆明园留下的是屈辱、是泪水,是一提起就禁不住地长吁短叹。300年后的当下,在相关部门的努力下,10件流落民间近百年的散佚文物终于回家,其中最为珍贵的当数一对具有西洋风格的吐水石鱼,虽说是沧海一粟,但本该见了欢欣鼓舞的物件,放回“大水法”前面的一刻,却依旧让人心有所痛:在原本的大水法前应该共有6条石鱼,这两只应该是右侧那对,其余的石鱼呢?其余的散佚文物呢?“万园之园”的辉煌呢?何日再现,何法再现?
倘若要在今日领略圆明园昔日的文化辉煌,在北京是不可以的,要去巴黎、伦敦或是东京。比如圆明园所藏珍品之一的乾隆大玉山子,现存于明尼阿波利斯澳克艺术中心; 再如圆明园所藏宋代摹本宋徽宗《五色鹦鹉》,现藏于波士顿美术馆;再有宋李公麟绘制的《华岩变相图》,藏于大英博物馆;宣德青花莲花大碗,藏于巴黎枫丹白露博物馆,宋范宽的《携琴访友图》藏于大英博物馆……多不胜举,而这些圆明园珍品中绝大多数都是在1860年,被英法联军掠夺走的。对于这段圆明园的历史,不想再说,除了反思和高价回购外,这种耻辱是难以挽回的。英法联军如是,之后的八国联军也如是。但谁又知道,这只是圆明园的短痛,只是圆明园痛的开始。 随着清的衰落,那些在对抗洋人中失利的八旗守兵化为了散兵游勇,与外来侵略者无目的的掠夺不同,这些八旗守兵监守自盗起来,显然更加游刃有余——先找出洋人遗漏的好东西,进而就是掘地三尺。圆明园有水围护的名景——海岳开襟,被这些八旗守兵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彻底毁掉,至于园内上百年的古树也没有放过,能砍的大都砍下换钱。要知道,圆明园的精巧设计并不止于建筑,对于园林和生态的整体构建,才是圆明园的精气所在,毕竟百柱易得而一树难求。毁于洋人的建筑可以再建,流于海外的文物许是可以购回,但生态系统的灭顶之灾,确是无法挽回的。而且更让人唏嘘的是,这种不可复的毁灭,竟是缘于国人之手。 可以说,在清政府退出历史舞台之前,圆明园就已经接近万劫不复了:一座空园,一片废墟,一页历史的骂名。但即使如此,当时把统治中心设在北京的北洋政府也没有放过她,没有文物,没有树木,至少还有石头。北洋政府把圆明园定性成了采石场,以每天几百车的数量,断断续续地拉了十几年,在这种意义上看来,如今圆明园内供人凭吊的“大水法”实在是因为太大、太无用才侥幸留下的。若是如今的人们想要多瞻仰些圆明园的石雕、石刻和太湖石之类的,可以去北京的各个博物馆看看,另外东城翠花胡同、西城史家胡同、西交民巷87号院、中国对外友协院内、王怀庆的达院、北大、国家图书馆、中山公园……以及多数大型国家机关院内,都有圆明园的石制文物,一圈转下来,无疑于一次北京深度游,一个圆明园几乎成了北京的“大院文化之母”。比如此次回归圆明园“大水法”的两条汉白玉石鱼,之前就一直呆在西单横二条的一处四合院里。只是,别的什么园或院都发达了,而圆明园却成了一座“废园”——由“肥源”化成的“废园”。 多少年以来,在表面上,衰败的圆明园一直被当做是一个民族的情感符号,但实际情况是,倘若一有机会,“废园”便有化身“肥源”的可能。 抗日战争期间,由于口粮问题,圆明园周边的一些住户把园内的部分边缘地区改造成了稻田,当然这些稻田的数量与圆明园5200亩的占地面积来比,几乎是微不足道的,况且背景如此特殊,无可厚非。但这种趋势却在上世纪60年代的“人定胜天”大潮中,被推波助澜到了淋漓尽致,见到突起的就铲平,见到凹入的就填平。虽然此时的圆明园已经没了地表以上绝大多数有价值的东西,但她的地皮也被纳入到了建造工厂和农田的序列中。于是就连地貌这一历史的唯一记录者也变身成了革命“试验田”。“万园之园”真的成了万“园”,这种肢解做法的直接后遗症之一,就是时至今日圆明园的部分土地在所有权和开发权上无法断定。 圆明园死了,在国人的“努力”和唏嘘之间。 之后,有想复原的,据说一个浙商集团想拿出200个亿,利用高科技重建圆明园,叫骂的比叫好的多些,抛开希望工程、民族伤痕这些高帽不谈,复原背后的利益分割好像才是问题的关键;有想保护的,有大学在圆明园搞了一项“防渗工程”,简单地说,就是在湖底垫上一层膜,但被媒体展示“成果”后,却被多数专家认定除了对钱负责,对什么都不负责;有想寻根的,一些企业和组织高价从境外回购圆明园散佚文物,声称想借此寻回圆明园的魂魄,掌声一片,其中也有杂音,认为如此行为更像是企业炒作,对于回购圆明园文物这件事,最好是低调,锣鼓齐鸣的结果,许是花了大钱办了小事……不管什么事,好像沾了圆明园就会“变脸”。甚至就连最近的这次10件流落民间的圆明园文物回家,不少人都颇有微词:“别总想着再创什么圆明园神话了,以现在的国力,就是一口气搞十个八个圆明园也是可以的,但有什么意义呢?其中的历史没有了。多数人一到圆明园的问题上就务虚,北大里就有不少散佚文物,为什么放不回去?或许干点儿实事更难些。”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