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地上建起一间农民工阅览室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6日08:49 河北日报

  本报7月25日讯(实习生张新霞记者高志顺)每当夜幕降临,省图书馆改扩建工程热火朝天的工地渐渐平静下来时,工地旁一幢白色的临建板房就亮起了明亮的灯光。走进这间40平方米的小屋,一排整齐的书刊架映入眼帘。架上排满了五颜六色的图书和期刊。这是省图书馆与工程承建方省二建共同建设文明工地而专门为农民工建起的文化家园———“工人之家”阅览室。每天工作之余,工人们走进“工人之家”,在这里悠闲地读书、看报。

  据了解,此前各地图书馆先后建立了一些“农民工阅览室”,但是,把拥有这么丰富书刊的阅览室建在工地,而且晚上还开放,让农民工下班后不出工地就可读书,这在全国也属先例。省图书馆馆长李春来告诉笔者,作为省图书馆和河北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中心新开辟的一个基层服务点,“工人之家”阅览室里配备了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法律、文学、权益保护、实用技术等诸方面的1000余册图书和40余种休闲类期刊报纸。书刊定期更换,新刊新报每日上架。所有书报刊对农民工都免费借阅。

  省图图书管理员陈建平说:“农民工确实工作太忙太累,受时间制约的程度较大,很多工人习惯晚上看些书,但还不能看得太晚,因为早晨六七点钟还要上班。为此,‘工人之家’的开放时间是专门适应工人的作息时间的。”工人王卫祥乐呵呵地告诉笔者:“我喜欢看武侠小说,紧张了一天,看看书轻松轻松,也不觉得累了。”吕二龙是一名电工,他说:“现在就业市场形势变化特别快,技术型人才吃香得很,特别想看一些专业书。但是平时比较忙、比较累,晚上就想多歇会儿,去书店买书太远了,而且还得花不少钱。有了‘工人之家’阅览室以后,每天就可以在工地看书了,省了不少事儿,而且还能看到很多专业书。这样的事对我们来说真是太好了。”

  说到建立农民工阅览室的初衷,李春来说:“为农民工创造一个读书的环境,可以让他们多学点知识,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同时提高他们参与就业市场的竞争能力,这样的文化支持比起物质扶贫来更有意义。”省二建公司的一位负责人对笔者说:“在许多人眼里,农民工大多没有什么文化,也没有什么追求,只是进城打工、挣钱养家的劳动力而已。但是这些经常在‘工人之家’看书的农民工兄弟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农民工不是只知道挣钱养家的简单劳动力,他们当中许多人有理想、有追求,而且渴望知识、渴望成功,也能够成功。社会各界应该多关注这个特殊的群体,努力为这些农民工兄弟多提供知识和精神上的支持,努力提高其综合素质。这样不仅对农民工自己,而且对社会都是特别有意义的。”

  “工人之家”未来会怎样?李春来表示,这里不仅是读书、看报场所,河北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中心每周还为工人们放一场投影电影,并定期举办针对农民工的培训和讲座,“我们准备把它建成农民工的文化家园。”

  短评

  关心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

  农民工有了自己的阅览室,这确实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情,也是城市在精神文化层面上为农民工办的实事之一。城市的公共资源,不仅要面向市民,更要面向城市承载接纳的任何一个人,这也是一个城市文明的体现。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农民工建设者们。他们理所当然地要得到城市的支持和关爱,他们应该享受城市的一些公共资源,也应该拥有更加丰富多彩的生活,还应该走出繁忙的工地、狭窄的工棚,融入城市文化的氛围中,成为都市文明的建设者。

  同时,走在文化发展前沿的城市,对农民工的兴趣爱好、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应该给予理解和尊重,用宽广的胸怀接纳城市建设者,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使他们成为城市文明的承载者和传播者,这也是城市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

  为农民工开设专用阅览室,是活跃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良好开端。期待我们的城市在为农民工提供劳动就业机会的同时,为他们提供更多的精神文化食粮,让更多的农民工享受到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重成果。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