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安东尼奥尼:我在中国人那里发现了什么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13日11:17 南方人物周刊
他们的纯净,他们的诚实,他们相互间的尊敬。使我印象深刻的是那些正在劳作的人们,每个人都接受分配给他们的任务,哪怕很繁重,他们都能平静地接受,认为自己所做的对社会有益 潘若简 7月30日,94岁的意大利电影大师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的生命之火熄灭了。意大利总统那波利塔诺说:“意大利失去了最伟大的电影领袖,也失去了20世纪最伟大的探索者之一。” 安东尼奥尼在戛纳电影节和威尼斯电影节屡获大奖,并在1995年获得奥斯卡终身成就奖,是国际影坛备受推崇和尊敬的大师。从1943年拍摄纪录片开始,安东尼奥尼一生为观众贡献了17部短片和16部长片。随着他的去世,他的对于现代电影产生了重要影响的独特风格,他观察世界的犀利目光,他冷静的充满诗意的影像,他对现代生活中人的孤独、隔绝、难以沟通的揭示,都将成为不可复得的绝唱。 最重要的是审视每个人本身 1912年9月29日,安东尼奥尼出生在意大利中部小城费拉拉。在博罗尼亚大学获得经济及商业学位后,他回到家乡,与同伴成立了戏剧小组,演出易卜生、皮兰德娄和他自己的戏剧作品。1941年,他进入罗马高等电影实验中心学习,在那里他曾跟随意大利另一位电影巨匠罗西里尼一起工作。1942年在法国旅行期间,他曾担任法国导演马赛尔·卡尔内的助手。他与高等电影实验中心女同学的第一次婚姻也在这一年开始,12年后这段婚姻以失败告终。 1943年至1947年,安东尼奥尼开始拍摄纪录片《波河上的人们》。在此期间,他靠翻译法文书籍谋生。从1945年到1950年,他先后撰写了19个纪录片的拍摄大纲,但都没能拍摄成片。1950年,38岁的安东尼奥尼完成了自己的第一部故事片《爱情故事》,该片已经在风格与气质上显示了他独特的个性:在对一桩情杀阴谋的描绘中,观众看到的是人物精神世界的枯燥与空虚。 1950年代的意大利电影正处于新现实主义的高潮时期,但是,安东尼奥尼意识到了新现实主义的局限性:“对我来说最重要的也许不只是审视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而是审视每个人本身,揭示他的内心世界,从中看出他历尽沧桑以后——战争,战后,那些现实生活中给个人和社会留下烙印的重大事件,——在内心留存下来的一切,看出那种刚刚露头的不满心情,它大致地预示了后来在我们的心理、情感甚至道德观念上发生的变化。” 从1950年代末开始,意大利进入了经济迅猛发展的时期,整个国家以极快的速度从农业国家转变为工业国家,在这个被称作“经济奇迹”的年代,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太多变化。安东尼奥尼敏锐地意识到人们的物质生活与精神世界之间出现了巨大落差。他认为科学技术已经将生活带入自动化时代,而人们的道德仍然停留在亚里士多德时代。他的目光从此就在这里审视着中产阶级那难以名状的困惑。 观众冷落,同道喝彩 1956年,安东尼奥尼认识了他的女神莫尼卡·维蒂,很快与她生活在一起。两人后来合作了安东最重要的几部作品。1960年,《奇遇》诞生,在当年的戛纳电影节上引起巨大轰动。这部长达145分钟的作品以一个悬疑的情境开始:富家少女安娜与男朋友桑德罗等人在地中海小岛上一同度假时神秘失踪,桑德罗和安娜的女朋友克劳蒂娅一起开始了寻找安娜的旅程。然而,“奇遇”没有出现,安娜始终不知所终,克劳蒂娅和桑德罗漫无目的的寻找除了带来自身更大的困惑外一无所获。电影节上放映时,许多观众难以理解这部节奏散漫、对话稀少、情节平淡的影片,中途退场;与观众的冷落截然相反,37位电影人联名写信支持这部全新的作品。该片最终获得戛纳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这部影片与1961年的《夜》和1962年的《蚀》并称“爱情三部曲”——实际上却是“无爱三部曲”。安东尼奥尼用简单的人物关系描绘了复杂的中产阶级生存状态。《奇遇》中的孤岛、荒凉的小镇、热闹的酒店与死寂的火山,映衬着主人公的迷惘与无所适从;《蚀》结尾处52个空镜所呈现的时间停滞状态下的空洞城市,这样的时刻连“人的感情都静止了”。 安东尼奥尼对创作极为严谨,力求精确。1964年拍摄《红色沙漠》时,他要求将一个树林整个刷成灰白色,因为,“工业的神话影响所有人的生活,在这里,意想不到的泥沼,综合产品,早晚会使树木成为古董。树林减少,被空无一物填充,古典的现实褪色,让位给新的现实,这不就是年复一年时光流逝中从未停止过的事实吗?”尽管这个被整个改变颜色的树林最终并没有被纳入镜头,但这部影片中红色、黄色与绿色却都成为叙事的整体,凸显着主人公不断变化的精神现实。《红色沙漠》被看作真正意义上的彩色电影的开端,而它所探讨的工业社会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影响至今仍然颇具深意。 《中国》被中国批判, 被西方质疑 与其他电影大师相比,安东尼奥尼和中国的关系更为密切。1972年,他来到中国,拍摄了纪录片《中国》。虽然是一次全程都被安排好的拍摄,这部作品还是因为东西方对纪录、对真实、对媒介的不同认识而在中国受到批判。在西方,《中国》的真实性也受到质疑。安东尼奥尼自己却很平静:“事实上这部影片不是关于我拍摄的那个中国的,而是关于中国人的。我记得第一天的讨论中,我问他们什么才能更好更清楚地象征中国解放后的变化。‘人民。’他们回答道。我们的兴趣与这相符。我想拍的是人在他的现实和他的风景中的样子。人民使我发现了更多。我在中国人那里发现了什么?他们的纯净,他们的诚实,他们相互间的尊敬。使我印象深刻的是那些正在劳作的人们,每个人都接受分配给他们的任务,哪怕很繁重,他们都能平静地接受,认为自己所做的对社会有益。中国人充满激情,我没觉得这种激情与个性有什么冲突。” 32年之后,在北京电影学院举办的“安东尼奥尼作品回顾”展映中,《中国》有机会再次放映。无论对于中国的电影学子,还是对于安东尼奥尼本人,这都是一件令人激动的事件。如果不是因为身体的原因,安东尼奥尼也许会再次踏上中国的土地。 《中国》为安东尼奥尼带来的甜蜜,是他在这次拍摄中认识了他的伴侣恩里卡,那时她还是个女孩子,在剧组里担任助理工作。从此以后,恩里卡一直陪伴着安东尼奥尼。1985年安东尼奥尼中风,从此失去语言能力。1986年,恩里卡成为安东尼奥尼夫人。在她的帮助下,安东尼奥尼将大部分精力投入绘画,甚至继续拍摄短片。 1995年,世界电影百年之际,在德国导演维姆·文德斯的帮助下,安东尼奥尼回到家乡费拉拉,完成了自己的最后一部长片《云上的日子》。 8月2日,安东尼奥尼的葬礼在费拉拉的圣乔治大教堂举行。对于一生与宗教保持距离的大师来说,这样一个安息之地与其说是宗教的不如说是情感的。费拉拉是开始之地也是结束之地,或许是新的开始之地,正如文德斯在葬礼过后所说:现在,他可以重新开始讲话了。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