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史说戏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15日08:35 东方网-文汇报

  定军山

  《定军山》一名《一战成功》,又名《取东川》。它是京剧中一出文武老生的重头戏。唱念做打,均见功力。汉剧、川剧、滇剧,徽剧、秦腔、晋剧、同州梆子、河北梆子和粤剧等剧种都有这一剧目。

  全剧反映了刘备与曹操在汉中地区的交锋战况。刘备部下的老将黄忠与严颜击退了进攻葭萌关的曹将张郃,又乘胜攻取了曹军屯粮的天荡山,杀死曹将夏侯德。黄忠别引一军攻定军山。曹将夏侯渊擒黄忠牙将陈式,黄忠擒渊侄夏侯尚。于是双方约定走马换将。黄忠乘换将时射杀夏侯尚以激怒夏侯渊来追,引至荒郊,用拖刀计杀渊。

  《定军山》中黄忠斩夏侯渊事的基本情节,在《三国志》的黄忠、法正、刘备、曹操、夏侯渊等人的纪传中都有记载。

  根据史传所载,定军山战役发生在建安二十四年春,即公元219年春,曹操部将夏侯渊领兵来争定军山,刘备派老将黄忠对阵,并命重要谋士法正从旁赞画。从人员配备看,刘备对这一仗相当重视,结果蜀方利用地形“乘高鼓噪攻之”,获得了“一战斩渊”的胜利。

  《三国演义》中有诸葛亮先后两次智激老黄忠的故事,这是正史中所未载的。第一次是孔明用张飞来激黄忠去战胜进攻葭萌关的魏将张郃,第二次是孔明用关羽来激黄忠去战胜夏侯渊。演义中的这二段写得栩栩生动,尤其是刻画黄忠宝刀不老的形象更为感人。京剧把这些描写揉进剧情中,并安排了一段〔二六〕唱道:“师爷说话言太差,不由黄忠怒气发,一十三岁习弓马,威名镇守在长沙。……”接着又进行了“帐下的儿郎把自夸”和“三次开弓秋月样”等表演,树立了老将的威武形象。

  《三国志》中记载这次胜利是黄忠“乘高鼓噪攻之”,“金鼓振天,欢声动谷,一战斩渊”。演义中就加以渲染,写了黄忠与法正商议战机,法正如何谋划定计,结果利用曹军叫战倦怠松懈之机,一举破敌,阵斩曹方主将,获取了全胜。而京剧可能由于演出的需要,为了突出黄忠的智勇双全,老谋深算,便删掉了法正这个人物,安排了夏侯渊下战书,黄忠一段唱:“这一封书信来得巧,天助黄忠成功劳。”最后引夏侯渊于荒郊,用拖刀之计斩渊,完成了剧情的发展,这种简捷明快的手法深得“减头绪,立主脑”的要旨。

  《定军山》因为又名《一战成功》,所以擅演此剧的谭门在解放前常以此剧作为春节开锣剧目,取剧名吉祥之意。这出戏过去认为是谭鑫培、余叔岩的代表作,尤其是谭氏六代(鑫培、小培、富英、元寿、孝增、正岩)都专擅此剧。谭鑫培从剧照看,骨重神寒,颇有大将威风,而谭富英,不仅继承谭派艺术精髓,又博采众长,唱做俱佳,可称一绝,特别是在“我主爷攻打葭萌关”的〔快板〕里,边唱边作,把人物的精神状态,唱得淋漓尽致,韵味无穷。几个大刀花,干净利落,更见功力。从“在黄罗宝帐领将令”一段中表现出谭派唱法尺寸快的特点,但可贵的是仍能字字清晰入耳。(来新夏)

  赵氏孤儿

  以“赵氏孤儿”为题材的戏剧作品很多,自宋元以来从未间断。元曲《赵氏孤儿大报仇》(纪君祥编剧)曾被译成多种文字,在18世纪的欧洲广泛流传,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戏曲史家王国维认为此剧“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

  1960年,北京京剧团马连良、谭富英、张君秋、裘盛戎等著名京剧演员联袂演出的京剧《赵氏孤儿》,阵容齐整,唱做俱佳,博得观众好评。改编者据元曲及《八义图》等有关资料重新构思,别开生面,是难得的一出好戏。剧中反映了春秋时期晋国朝廷中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晋灵公残暴不仁,老臣赵盾直言进谏,晋灵公不听,反而宠信奸佞屠岸贾,赵盾惨遭迫害,被灭门九族。其儿媳庄姬乃晋国公主,生有一子密藏于宫室。草泽医生程婴等人为解救孤儿,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十五年后,孤儿长大成人,程婴述说了真情。适逢老将军魏绛还朝,遂定计杀死屠岸贾,报了血海深仇。

  《史记·赵世家》详细地叙述了屠岸贾、程、公孙杵臼的身世和作为,具备了“搜孤救孤”的情节。“晋景公之三年,大夫屠岸贾欲诛赵氏。”他借口当年灵公被赵穿所杀,赵盾是罪魁祸首。韩厥为赵辩护而劝阻,屠岸贾不听。“韩厥告赵朔趣亡,朔不肯。……贾不请而擅于诸将攻赵氏于下宫,杀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皆灭其族。”屠岸贾欲斩草除根,遂注意上赵氏孤儿。同篇记载“赵朔妻成公姊,有遗腹,走公宫匿。……生男。屠岸贾闻之,索于宫中。夫人置儿袴中……及索,儿竟无声。”屠岸贾没有得逞,又岂肯善罢甘休。此事激起了两名义士——程婴和公孙杵臼,程婴是赵朔之友,公孙杵臼是赵朔的门客。二人为救孤儿,定下一计,找来了一个婴儿,与公孙杵臼藏在山中,然后由程婴去告发。屠岸贾的部下赶来杀死杵臼与“孤儿”,而程婴与真正的孤儿却藏匿山中。十五年后,“景公问韩厥,厥知赵孤在……据实以告。……于是召赵武、程婴遍拜诸将,遂反与程婴、赵武攻屠岸贾,灭其族”。事后,程婴不顾赵武苦劝,毅然自杀,以报赵盾与公孙杵臼。文中赵氏被抄斩满门是在景公时,而非灵公时,屠岸贾被灭门也是在景公时,非悼公时。后来请立赵孤的是韩厥而非魏绛。韩厥并没有在“盘宫”时自刎而亡,而是一直健在。

  建国后,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指引下,除北京京剧团外,陕西省戏曲演出团、山西省蒲州梆子剧团分别改编、上演了《赵氏孤儿》,虽同出于一个历史题材,然而艺术风格,表现手法却独树一帜。京、秦、蒲剧的演出本有个共同点,就是提高了这一古典名剧的思想性。

  马连良、苏育民、阎逢春等先辈艺人分别在京剧、秦腔、蒲剧中塑造了程婴的艺术形象。从坚定、顽强的性格到忍辱负重的精神状态都刻画得淋漓尽致,各有千秋。以京剧为例,魏绛(裘盛戎饰,秦腔、蒲剧作韩厥)回朝后,请程婴过府,问献孤之罪,当程婴被屈打时,反而呵呵大笑,得知魏绛是忠良,于是倾诉出压在心头十五年的隐情,唱腔委婉动听感人肺腑,表演细腻,动作准确,反映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复杂的感情。以下便引出了裘盛戎唱的那段〔汉调〕:“我魏绛闻此言如梦方醒……”,曲调清新,酣畅淋漓,感情充沛,脍炙人口,堪称珠联璧合。马连良在谈到表演体会时说:“程婴这个人物在戏中是很吃重的,在舞台上他先后经历了十五年的时间,由中年人变成了老年人,随着时间的变迁和环境的改换,他的心情也就起了相应的变化。前后几场戏,程婴不但语气不同,而且连舞台上的动作、举止、神色都有所不同……”好就好在“不同”二字,然而将不同时间、不同地点所做的不同表演贯穿起来,却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形象——程婴,这是难能可贵的。

  关于程婴的结局,秦腔将他处理成大笑而亡,而京剧和蒲剧则未死。据史书记载:孤儿赵武长大成人,灭了屠岸贾之后,程婴思念赵盾、公孙杵臼等先人,不愿独生而自尽。显然这种思想含有一定传统道德的因素。但在秦腔中并没有这种痕迹,而是着重表现了程婴为了实现他报仇雪冤的正义理想,极尽全力保护、抚养赵家的后代成人,忍辱负重,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和毅力。正是这种必胜的信念和正义感、责任感,支持他到达了成功之日。由于呕心沥血,年老体衰,精神上的创伤经不起胜利的喜悦,在强烈刺激下兴奋过度,他的生命力也到了竭尽之时,因而他的死是真实可信的。(马铁汉)

  贵妃醉酒

  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所谓爱情故事在《新唐书》的《玄宗纪》和《杨贵妃传》中均有记载。

  从中可以知道,杨玉环原是玄宗子寿王李瑁的妃子。玄宗自武惠妃死后,找不到中意可心的妃嫔,于是有阿谀逢迎者介绍杨玉环美貌多姿,能歌善舞,举止闲冶,善迎人意。召入宫中后果然被玄宗所看中,但因她是儿子的妃子,碍于面子,不能直接召幸,于是就授意她出家当女道士,再纳入宫中。杨玉环入宫以后,得到了异常的宠幸,天宝初年,杨玉环被封为贵妃。中间曾一度失宠,但不久又“礼遇如初”。最后,由于安禄山“范阳起兵”,玄宗不得已逃出长安“西幸”,行至马嵬,士兵哗变,要求处死国戚杨国忠,继而又以“祸本”的罪名要求处死杨贵妃。这样,一代美人便“宛转蛾眉马前死”。杨贵妃终于死在逃亡途中。

  《贵妃醉酒》的基本情节就是描写杨玉环入宫后的一度失宠遭遇而加以敷衍,虽然具体细节与史书所记不全一致,但基本上体现了历史的真实。这种怨望自伤不仅是争宠,也是发泄玄宗与她年龄悬殊、结合不美满的悲哀。

  唐玄宗比杨贵妃大三十三岁,二人正式结合时,唐玄宗已是生机衰退的花甲老叟,而杨贵妃却是一个正在妙龄的二十七岁的少妇。《贵妃醉酒》并不能说抒写了一个爱情故事,而只是反映了唐玄宗朝三暮四、喜新厌旧的淫乐,揭示了贪求权势的杨贵妃一旦见黜时那种怨望自伤的灵魂而已。

  京剧《贵妃醉酒》一名《百花亭》,相传是四喜班吴鸿喜所创。有路三宝和梅兰芳两种不同的演法。于连泉(小翠花)是路派的演法,演《醉酒》时踩跷,更增加了身段的袅娜娉婷。而梅兰芳则别有独创。

  梅兰芳在《贵妃醉酒》一剧中唱做并重,他唱的(四平调〕,柔和舒缓而有感情。先叙景写情,再见景生情。当贵妃出场后,先写明月“海岛冰轮,玉兔东升”,“奴本嫦娥下九重”,借嫦娥自居,正以示冷冷清清。随后通过玉石桥,“栏杆斜倚”,“鸳鸯来戏水”,“金色鲤鱼水面朝”。继而,天空大雁成对,地上百花盛开。如此良辰美景,玄宗未能驾临,只能在百花亭独饮闷酒,形单影孤,哀怨嫉恨,借酒浇愁愁更愁,又怎能不醉酒。最后,只能无精打采,悄然回宫去忍受孤寂凄凉。梅兰芳饰演贵妃好就好在能把这位高贵妇女醉前伫望,醉后失望的内心世界渲染无遗,而做工上的卧鱼、闻花、衔杯、舞扇等动作尤见功力。

  梅兰芳在《醉酒》中的衣饰也很值得注意,头戴凤冠,软顶有翠鸟羽毛扎成的三只凤,满缀珠翠,两鬓有大珠穗,额前有小珠穗。第一场里穿红蟒,第二场改穿宫衣,周身缀有五色绣花飘带,用金银线及五色丝线绣成。这种服装,特别便于发挥舞蹈的性能。

  梅兰芳一生酷爱演出《贵妃醉酒》,自称得自陈德霖的传授。1932年旧历年初二曾在北京中和戏院贴演《贵妃醉酒》,由曹二庚饰高力士,姜妙香饰裴力士,博得时誉。建国后演出时,高力士则由萧长华饰演,成为一出工力悉敌的折子戏。(来新夏)

  摘自《谈史说戏》来新夏马铁汉主编山东画报出版社2007年版24.00元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07电子产品竟争力分析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