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奕华:先锋就是颠覆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2日14:57 南方人物周刊
林奕华:先锋就是颠覆
2002,《十八相送——18个与爱人分手的故事》

  本刊记者 徐梅  

  实习记者 周晶婕 发自北京

  14岁的时候,香港少年林奕华迷上了张爱玲,他没有同龄的朋友,“觉得他们幼稚,只会念书”。

  而他心中已经有巨大的令人不安的隐秘,他早已知道自己不喜欢女生,那些来家中拜访的叔叔,尤其是成熟的、戴眼镜的中年男子,令他仰慕。成年后,他坦然公开自己的性取向,高调出现在各路传媒之上,有考据为证,以“同志”一词指代同性之爱他是首创。

  人常常是有了秘密才热爱书写,少年林奕华四处投稿,小有名气。15岁时,他穿着校服客串记者,采访刚刚出道的钟镇涛、谭咏麟。一个叫甘国亮的采访对象供职于电视台,看他机敏聪慧,就喊他到自己导演的一部情景剧《少年十五二十时》剧组去做演员和编剧。

  17岁,这个年轻人居然正式同无线电视台签了编剧合约,他的上司便是鬼才王晶。两年后,他遇到自己的精神导师荣念曾,一头扎进剧场,成为香港先锋戏剧的代表人物。

  串“文字塑料胶花”

  1994年林奕华凭着《红玫瑰与白玫瑰》(关锦鹏导演)拿到了台湾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奖。后来常常有人问他,入行那么早,为什么没坚持做下去,毕竟影视才是港台消费文化的旗舰。

  像他这样做先锋戏剧,做到岛内拔尖又怎样?剧团靠港府资助才得以存活,他自己每个月薪水只有1.1万港币,一个普通大学的毕业生刚出校门也能挣得比他多。

  “钱是很少,”他笑起来,说幸好自己是个光棍,不需要养家,“有钱的时候多吃点,没钱了就少吃点儿。”因为收入不高,他到现在都没买车。

  做影视编剧挣钱多,他17岁就知道了。当年王晶给他的合同是一个月4000港币,“1979年呀,香港看一部电影坐最好的位置,票价是三块八。这个收入绝对是优厚了。”

  但是很快就感到无聊。他和其他几个编剧都归王晶领导,“王晶是‘故事人’,所谓‘故事人’就是他会把一部连续剧每一集要发生的故事开出一个人物和大概情节的清单,发给我们,我们回去后就往里面加对白、加场景。”

  这样抽筋断骨地编故事,常常自己说服不了自己。他自嘲说那时他完全是流水线上的工人,“我的工作就是串文字塑料花,那些花很好看,实际上空虚得要命。”

  一年之后,他被解约。再过一年,香港先锋戏剧导演荣念曾从美国回来了。

  荣念曾完全打破了传统话剧的形态,用林奕华的话说,“人家都说,这还算是戏剧吗?怎么说呢,更像一种即兴的剧场事件。”

  实验话剧中蕴藏的暧昧性和不确定性,瞬时征服了林奕华。“他讲的每句话都让我觉得很新鲜,他带给我一种生命的新鲜感。我简直是拉住他的裤管不放,恳求他让我加入到他的团队里去。他真的是我人生中的第二个师傅。”

  “之前是甘国亮,甘国亮把我心里的一个钮按下去了。那个钮就是对语言,特别是广东话的敏感度。所以我讲话的时候会在意如何让别人觉得我比较有趣。遇到荣念曾,我觉得他打开了我自我认知的一片混沌,这之后,看社会、看世界、看自己的眼光,就不一样了。”

 [1] [2] [3] [4]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