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浩劫》作者父母:女儿唯一信仰是维护人权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30日09:33 外滩画报
《南京浩劫》作者父母:女儿唯一信仰是维护人权
全家福

《南京浩劫》作者父母:女儿唯一信仰是维护人权
张纯如上杂志封面

  4 月5 日,张纯如半自传体影片《张纯如-南京大屠杀》在内地公映,其父母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女儿的愿望终于完成了”。女儿去世后,张纯如父母开始整理女儿的资料,并在美国举行论文比赛,鼓励美国年轻人了解南京大屠杀的真相,支持美国高中老师编一些历史教材。母亲张盈盈正着手写《张纯如传》,将首度公开张纯如成长经历,以及当年的自杀之谜。父亲张绍进说,“美国年轻人对二战中欧洲战场很熟悉,对亚洲战场发生的事情不是很了解。我们做这些事情,是帮助女儿,也是为了自己心安。”

  文/ 李俊 王诤(实习)

  4 月5 日,清明节,电影《张纯如-南京大屠杀》选择这一天在全国公映。

  当天,上海永华影院大厅内3 个售票窗口前都排起了五六米长购票看电影队伍。17 点50 分,放映《张纯如- 南京大屠杀》,厅内有数十位观众,散场时,没有人大声说话。

  据上海联和院线统计,首个周末该片票房不足万元人民币,同期上映的国产大片《三国之见龙卸甲》票房达到200 万人民币以上。张纯如的母亲张盈盈得知票房不理想,向记者表达遗憾,“很多人告诉我,这部影片比《南京》更感动、更有人情味,因为有张纯如的个人故事贯穿始终。”

  2004 年11 月10 日, 美国260 家主流媒体,包括报纸、电视台、电台报道了同一条新闻:“华裔女作家张纯如昨日在加州洛斯盖多被路人发现,用手枪自杀于汽车内,年仅36 岁。”张纯如的父母告诉记者,她生前最大的遗愿是“把南京大屠杀事件拍成电影”。

  4 年后,张纯如的这个愿望实现了。公映的《张纯如- 南京大屠杀》中,张纯如由加拿大华裔演员郑启蕙扮演。该片以剧情纪录片的形式,记录张纯如写作《南京浩劫》到自杀期间的故事,贯穿着整个南京大屠杀历史真相在西方被公开的过程。该片由加拿大多伦多亚洲二战历史史实维护会、大地娱乐有限公司以及众多海外华人自发募集1000万元人民币投资拍摄。

  电影的拍摄筹备得到了张纯如父母的全力支持,并在片中出镜演出;两位老人还是张纯如基金会的会员,继续推动女儿未竞的事业。“我们已经能够接受女儿自杀这个事实”,母亲张盈盈告诉记者,她正在着手写作英文版《张纯如传》,试图还原一个真实的张纯如。

  “我们想做一点事情,帮助女儿,也是安慰自己的内心。”父亲张绍进说。

  接过女儿手中的工作

  “纯如突然离开,我们毫无准备,生活完全被打乱了。”张盈盈告诉本报记者。

  2000 年,张纯如父母从美国伊 利诺斯大学物理系、生物化学系教授的岗位上退休。 按照正常的计划,退休后他们打算环球旅游,安度晚年。由于张纯如的突然离开,整整一年多,张盈盈都处在失去女儿的悲痛中,“每一天,每一夜,我和她爸爸都是在想一个问题:她为什么会走上这条路?”

  2006 年,张纯如生日前几个星期的晚上,她弟弟来探望父母。女儿的死因依然是这个残缺家庭聚会中的话题,“你们以后再讲我就不来了,”儿子突然对张盈盈说,“妈,你不可以这样想,你应该走出来。”

  张纯如的丈夫布莱特?道格拉斯已经搬了家,重新结婚,并且有了另外一个孩子。张纯如的儿子克里斯托弗?道格拉斯已经5 岁半,和父亲住在一起。张纯如的父母住在加州,现在两位老人想要去看孙子,都必须要乘飞机,“我们去年看过他四次,今年春假他还来和我们住了一周”。张盈盈会经常提醒克里斯托弗关于他妈妈的事,“但克里斯托弗年龄还太小,希望等他再长大一点,我们再会告诉他关于母亲的故事。”

  现在,张纯如生前的事业已经慢慢演变成两位美国退休大学教授生活、工作的一部分。作为张纯如基金会的成员,张盈盈告诉记者,现在他们两人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做义工上,举行南京大屠杀论文写作比赛,邀请国外的中学教师来中国南京考察、体验,“我们的目标是把南京大屠杀这个历史写进美国中学的课本里”。

  2006 年夏天,加拿大史维会会长王裕佳医生和副会长刘美玲拜访了张纯如父母,希望能得到他们的支持,一起来拍摄影片《张纯如- 南京大屠杀》。1997 年,张纯如的《南京浩劫》出版后,王医生就请她去多伦多演讲,两人成为了朋友。“他们有7 年的交情,王医生在加拿大为南京大屠杀这个历史事件做了很多努力,我才放心把这部影片交给他们拍摄”。

  张纯如的死因一直是一个谜。据美国星岛日报报道,张纯如的编辑曾发表一份声明,证实张纯如患上忧郁症。而中国传媒普遍认为她生前活在日本右翼势力恐吓阴影中,不堪精神重负而弃世。影片《张纯如- 南京大屠杀》也试图归结她的自杀是因为写作,长期接触阴暗人性史实,精神最终崩溃。

  母亲张盈盈则向记者表示,张纯如自杀的原因并非如此简单,涉及了众多因素,包括她的家庭、身体状况。张纯如在写《南京浩劫》的时候,几乎每天都和父母通一次电话。“有时候,她会告诉我们,她很难受。盈盈问她,你是真的想写下去吗?她就回答说会的。”张绍进告诉记者,他们只是尽力去帮助张纯如,从来没有阻止过她不要做这事情。

  “我从来不后悔支持女儿,至于这本书,我们觉得不是她自杀的主要原因”。这也是张盈盈写作《张纯如传》的目的,“我要写这本书来澄清一些东西,大家对张纯如的期待太高了,她也是个普通人”。

  她告诉记者,她想用英文来写,“但我不是一名作家,是研究科学的,所以我写得比较慢。”

  “纯如也是一个平常人,不是一个圣人,她也有自己的极限,每个人对她的期望太高了,她对自己的要求也太高了,有时达不到就会不快乐、很忧虑,后来她的压力越来越大了,有了自己的孩子,身体也吃不消了,她对自己的要求有时候也太过分了。”

  母女俩的书

  “纯如墓碑上刻的就是鸢尾花,最新中文版书封面上也用了鸢尾花的形象。” 张盈盈说。

  电影《张纯如- 南京大屠杀》在内地公映同时,张纯如的《南京大屠杀》第3 版也将全新上市。

  张纯如,1968 年出生于美国新泽西州,1989 年获美国伊 利诺伊大学新闻学士学位,1991 年获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写作硕士学位,并开始专业写作。张纯如公开发表的3 部作品,包括《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之谜》、《南京浩劫》和《华裔美国人》,都获得好评。

  在写完《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之谜》后,张纯如列了长长的一个书单,和家里人讨论接下来应该写什么。张盈盈透露,张纯如当时非常喜欢小说《飘》,想写一本虚构的战争爱情故事。张盈盈出生在1940 年突袭连天的重庆,她就向女儿建议,“战争爱情故事在中国不知道发生了多少,你应该去找中国的题材来写”。但她没想到女儿会挑中南京大屠杀事件,还会亲自到南京采访。

  1997 年,《南京浩劫》出版,连续14 周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榜首。“张纯如可能是美国最优秀的年轻历史学家,因为她了解应该用吸引人兴趣的方式来传达历史的意义。”已故著名的历史学家斯蒂芬?安布罗斯说。该书刚在美国出版,就被内地东方出版社引进,但翻译差错颇多;2005 年,又重新出过一版,仍然差强人意。张纯如父母告诉记者:“前两版的翻译都很成问题,里面错误很多。我在网络上看到有人评价说这样一本书在外国那么畅销,在中国却被翻成这样实在是糟蹋掉了,我很痛心”。

  《南京浩劫》第3 版译者是江苏青年政治学院杨夏鸣教授。1995 年,张纯如来南京收集资料时,杨夏鸣是她采访时的翻译,张纯如父母认为,他是这本书最合适的翻译人选。

  杨夏鸣还记得第一次和张纯如见面,是在南京大学西苑宾馆。“她打扮得像个大学生,扎个马尾辫,穿着很朴素,白色无领T 恤,西装短裤,白色球鞋。

  当时,杨夏鸣并不相信这个年轻女孩子能驾驭这么厚重的历史题材。张纯如的行李也很简单,就是一台笔记本电脑,一个照相机,还有一个便携的摄像机。“摄像机显然是为了这次采访专门买的,她还不是特别会用。张纯如之前只到过北京,中文也不好,没办法和当地人沟通。”杨夏鸣说。

  母亲张盈盈透露,女儿生前还有一大遗憾是,《南京浩劫》被翻译成10 种语言,在全世界发行,却始终没有能够在日本发行。

  “全世界都可以看到这本书,就是日本人自己看不到”,张盈盈表示该书在日本出版也是一波三折。据她透露,在1997 年刚刚出版时,就有日本出版商愿意发行。后来,受到日本右翼压力,出版商不敢发表该书,提出很多苛刻条件:要求修改后再出版,并且还要把一本反驳南京大屠杀的书和张纯如的书捆绑在一起卖。“纯如认为他们没有理由把这样两本书并列在一起就拒绝了出版商。”张盈盈说。

  让两位老人欣慰的是,《南京浩劫》目前已经由日本图书公司翻译成日本版,于去年12 月在日本正式出版。“这部电影很难在日本公映,但是还是希望书能够把真相传播给更多日本民众”。

  “ 张纯如没有什么宗教信仰,我们都不是什么教徒,她唯一的信仰就是要维护人权。”张盈盈道。

 [1] [2] [下一页]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