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海电影的真实力量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30日10:46 新民周刊
任仲伦(左)和李安 《色·戒》在上影车墩影视基地拍摄。 上海电影的辉煌历史和现实要求,决定了上海电影不能弱化,更不能消失。 撰稿·王 倩(记者) 2003年刚到上影担任总裁的任仲伦差点成了上影厂的“末代厂长”,当时他最轻松的选择就是按照“通行做法”大规模遣散冗员,丢掉负债累累看似毫无生机的“大包袱”。如今的上影,却已拥有让同行羡慕不已的盈利能力和充沛现金流,还有多片种的制作团队、完整的产业链和强大的国际影响力。 过去半年,中国市场几部引人注目的电影——《色·戒》、《集结号》、《蓝莓之夜》和《大灌篮》——背后都有上影。近几年是上影获奖最多和奖项级别最高的时期,尤其是《三峡好人》和《色·戒》,夺得了2006年和2007年威尼斯电影节的金狮奖。 但上影的公众形象,似乎和它真实的行业地位相差不少。“中影大片”和“华谊大片”是常见的宣传用语,却很少有“上影大片”这个说法。李安和贾樟柯获奖了,虽然他们的影片由上影出品或参与出品,但旁人常常会忽视上影。经常代表中国电影业和国外媒体对话的投行人士王冉对上影的印象有点模糊,他的发问代表了很多人的真实想法,“中影有《投名状》、《梅兰芳》和《赤壁》,华谊有冯小刚和《集结号》,上影的优势有什么?″其实,上影和中影动用了同样比例的资金来投拍吴宇森的大作《赤壁》,但《赤壁》一直被叫做“中影大片”,上影在哪儿呢? 中影的韩三平和华谊的王中军出现在任何一个场合都是人群的焦点所在,他们被当成“腕”,而任仲伦却很少出现在喧闹的公开场合,媒体上也鲜见上影的花边新闻。大学教授出身的任仲伦至今更愿意保持低调。 有人说,他始终忙着对下一部影片的追逐,而握在手中的成功很快就会淡出他的视野。获得了1.2亿票房的《大灌篮》在忙着庆功,他却见人只谈接下来的新片《上海1976》、《画皮》和《高考1977》。任仲伦偏爱“运筹帷幄”的思考,他提出“我们要修改市场规则和标准,不再以票房作为电影市场的衡量标准,而要建立以视听版权销售作为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如果贾樟柯是自己人 记者:《色·戒》、《蓝莓之夜》、《集结号》、《大灌篮》,刚刚过去的2007年里,这些电影票房很好,口碑也都不错,但很多人都觉得这些成绩和上海本土导演没太大关系。 任仲伦:上影在创作理念上是坚持走两条道路的,我们毫无疑问在积极推进本土原创力量的成长,我们也坚定不移与华语电影最优秀的导演合作,水涨船高地提高上海电影的影响力。这几年我们投入了不少资金支持本土导演拍摄影片,比如李歇浦的《邓小平1928》,胡雪杨的《上海1976》,彭小莲的《美丽上海》和《上海伦巴》,李欣的《自娱自乐》,胡雪桦的《喜马拉雅王子》,张建亚的《东方大港》,美影厂更是完全依靠本土的创作力量。确实这几年上影在和国内外优秀导演的合作上,取得的成绩更辉煌,甚至在影响力上掩盖了本土导演的成就。但在这些影片中,上影作为出品方始终起着重要的或主导的作用,行内人的普遍反应是,它们高概率的成功至少代表了上影决策能力的成熟与成功。 记者:这几年人们对上影的评价一直不温不火,你感到无奈吗? 任仲伦:大家期待上海本土导演的成就能够更大些。我的心思与此共通,甚至更加迫切。那天贾樟柯凌晨给我电话,说《三峡好人》得了威尼斯的金狮奖。我在高兴之余也曾瞬间想到,要是我们本厂导演能得到这样重要的荣誉就更好了!问题是相当一段时期以来,上影集团在重大电影创作上的缺席,导致如今本土导演的市场影响力和观众影响力总体还不强。这就需要我们与他们共同去改变。我上任时,德高望重的老厂长徐桑楚对我说,你要搞好上海电影难啊!你打开厂门看看,好的导演好的演员现在在哪里﹖要出好作品,没有5年做不到。这句话是事实,我们要有耐心有耐力地支持本土电影人才的成长。 记者:现在大家的印象中,上影和国内外优秀导演的合作更多。 任仲伦:按照艺术规律与经济规律,采用市场配置的方式,寻找最优秀或最合适的导演,已经是国际影业的惯例。电影的所属标志,不再看导演和演员是本土的还是外来的,而是看影片出品与版权的自主权。我们这种国际化的生产模式当然不是唯一的有时被误解了,我们作为影业经营者投资判断的能量和在制作中显现的智慧也可能被忽视了。比如《东京审判》,原本以朱孝天和林熙蕾的感情为主线,东京审判成为了背景。我们提出要以东京审判作为主线,删改偏离主线的爱情戏,还要求购买日本战时的资料,构成具有历史真实感的影片。其实,这几年所有的中国电影企业都在走既有制片功能也有投资功能的道路,原创成功是功劳,投资成功也是功劳,两者相得益彰。 记者:《世界》让贾樟柯走出了地下导演的尴尬,《三峡好人》俨然让贾樟柯成为国际范围内青年导演的翘楚,那上影收获了什么? 任仲伦:上影与贾樟柯合作是一个很有说服力的案例。从《世界》到《三峡好人》,到刚刚被选为本届戛纳电影节中国唯一参赛影片的《二十四城记》,我们一起合作了三部影片。在确定选题和内容把握的合作中,我们既包容他导演的个性与影片的风格,同时渗透着我们的思想原则与艺术追求,甚至在某些情节的把握中我们还坚持自己的制片原则,互相倾听与讨论,有助于影片的成熟与成功。贾樟柯的三部曲都得到了国际电影界的肯定或关注,作为主要出品方的我们,第一赢得了国际影响力,第二赚了应该赚的钱,第三团结了年轻电影力量。这就是上海电影的收获。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