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编辑的秘密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29日12:07  南方人物周刊

  在家写小说那一年多,偶尔也给杂志当作者。那时我规矩很大:不提前三天约,不写。交稿期限短于一周,不写。出 去采访一趟少于2000字的,考虑(主要是考虑成本)。其中最重要的是预约,理由是:需要查资料呀。如果今天约明天采 ,我就感到是被侮辱和损害了,毫不犹豫推掉。除非是极好的朋友,江湖救急,才勉为其难嘟囔一句:好吧。

  综上所述,这哪是作者,简直是大爷。

  等我重操旧业,又做回编辑,而且是周刊编辑,现世报就来了。我立刻就从大爷的职位上下岗,沦落成如今的小厮。 哪有余地给你提前一周,面对“几时交稿”的发问,要声音如常答:明天。电话里一片沉默,你能听到对方在问候你长辈的同 时,也在计算到底能不能晚睡两小时给你赶出稿。

  跟作者打交道更多是在日常状态,这个“日常”更有无穷的门道。

  如果满口跑火车,跟说相声似的,见缝插针地赞美对方,一般说是还不熟的作者,正在关系培养期。所以需要幽默逗 乐,人开心了,就比较容易放松警惕拉近距离。但这种功夫说来容易,练起来难——有次约大H老师的稿子,嘴里一跑火车, 对面就“哎哟”一声:“你们约稿的时候都这么说!”

  不熟的女性合作者,还可以加上“亲爱的”这一点缀词,凡我电话里喊“亲爱的”者,肯定不熟。现在“亲爱的”被 浓缩为“亲”,猛被人喊一声,背上汗毛直立半天不退。如果我电话里是这么说的:“猪头,1500字,后天中午前交。敢 说半个不,管杀不管埋。”——这就是说,此人是我死党,可随意摧残。

  大部分作者介于两者之间,就是说,要谈谈友情,偶尔赞美赞美(也不纯然是拍马屁,你这么约一个人的稿,当然有 欣赏的成分)。有友情垫底儿,约稿、催稿、改稿都会顺利些。

  我这套花拳绣腿遇到不怎么说话的作者就很抓狂。比如有次,我跟小H老师就一个稿子的改动通个电话,我呜哩哇啦 说了一堆,那头,遥遥地、淡淡地、仿佛回声般传来一声“嗯”。我心里发毛:这什么意思?您是赞成还是反对啊?

  唉,千金易得,良笔难求。本来就少,好一点的还都被大媒体霸占了。我又不是男人,男人之间,一起喝酒都能交个 朋友,我这女流之辈,也只能在电话里说说相声,聊博作者欢心——效果可差远了哪。

  这些编辑心得本是行业秘密,现在公布了,以后约稿时再跑火车、再叫“亲爱的”,人家都有了防备,按说这是不应 该的。可是谁叫我同时还是个作者,被编辑老师逼稿不过,也就顾不得许多,坦白了再说。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相关专题 南方人物周刊

相关链接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