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纪录片“沙皇”康健宁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31日14:22  新民周刊
纪录片“沙皇”康健宁
《百年世博梦》的总导演康健宁

  有的问题,可能所有人都会答错。

  以讹传讹的力量太大;望文生义的力量太大;约定俗成的力量太大。

  比如“世博”。说它“赛珍赛奇”,似乎没错;说它“展示国力”,似乎也对;说它“文明成果大检阅”,好像更贴。

  但是,它们都错了。

  因此,不妨听听一位纪录片“王者”的解释。

  撰稿·胡展奋(主笔)

  在中国纪录片领域里,他是王者。

  康健宁蓄着短发,穿着短绒休闲风衣,恬淡地看着我,静静地,说话声音虽然不大,但低沉浑厚,暗暗地透着一股不怒自威的罡气。

  一种已经习惯性地发出俯瞰性表达的职业性气质,时下人喜欢称它为“大气”。

  《百年世博梦》的总导演,上海人民最近突然开始熟悉这个名字。

  事实上,现年53岁的康健宁此前已经以他的央视大片《大国崛起》和《复兴之路》征服了舆论。称他为“沙皇”,他会很不高兴,但人们背地里还那么悄悄地叫他,实在是源于一个戏谑性很强的暗喻——1989年,他的作品《沙与海》荣获国际大奖,共和国有史以来第一次的纪录片国际大奖。评委会认为,“人文关怀”这个要素首次出现在中国的纪录片里。

  以后尽管他拍了太多的纪录片,人们还是习惯地把他的“沙” 挂在嘴上,“沙”、“沙”、“沙”地,以至于有一天他终于冲着大家发火了:我就不相信,一个纪录片获了个国际奖,它就是一颗钻石了?就是什么里程碑了?这么多年了,还在说!

  是的。20年了,他那条不轻的船,也行过了多少重山水,一直处在“见首不见尾”的状态,《沙与海》至多只是其中的一站。一个曾经的宁夏电视台副台长,从来不在这样那样的小圈子大圈子“闪亮登场”,却经常从单位彻底地消失,少则数月半载,多则两三年;回来了,除了面容衣襟添些尘土色,往往仍旧只是沉默。很难有人说得清他去了哪里,做了些什么。

  于是,突然,《复兴之路》复兴了,《大国崛起》崛起了,康健宁抖抖身上的黄土,走进了世博,走进了《百年世博梦》——

  人类,沉湎于“表扬与自我表扬”?

  “世博”到底是什么?

  他语速很慢,大概习惯于片场、习惯于动态语境中寻找最确切的词汇,思路跳跃而胸腔共鸣十足,以至于和他谈话时,常常遐想,如果唱歌,他会是一个声音很“磁”的男中音。

  目光的烁射,每次总是先于唇速,显示此人激情而内敛,决非伪装高潮的艺术家。

  《新民周刊》:《百年世博梦》播出后,好评如潮。个人感觉,第一集、第三集、第四集,最棒。如高手琵琶:俊爽、干净,起承转合,一气呵成,我注六经的大气势。第五集稍显拖沓,反复强调汉诺威世博会的“拐点”意义,成了汉诺威专题;第二集、第六集也“重”了点。不知您意下如何。

  康健宁:大家的眼睛很凶。第五集这样“强势”地做是“事出有因”,原因说出来恐怕要得罪大多数的观众:那就是,大多数的中国人不明白“世博会”的意义!

  《新民周刊》:您这样说,的确“打击了一大片”。我们?都不懂“世博”?老实说,很囧……“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阁下是否过分自许高深……

  康健宁:(略抢白)当初全中国懂的都没几个!我也根本不懂!接片前,就只一个感受:世博,就是以中国的名义,在中国的上海举办一次空前的展览会?

  刚接片,还嘀咕着,不就一次超级展览会嘛,大概规模比“广交会”大得多,展示我们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说得直白点,当时,就是中央高层的一些领导,对“世博”也未必懂,我在各地走,发现各省级领导对它更不甚了了,只想着是一个豪举、壮举,这么多年,只有一个人说得最透彻:奥运会管一年,“世博会”管五十年!

  《新民周刊》:谁?!

  康健宁:汪道涵!他的意思是“世博会”将会带动整个国民素质上一个台阶!

  《新民周刊》:愿闻其详。

  康健宁:有的问题,可能所有中国人都会答错。原因嘛说出来大家都很囧——注意到你刚才很赶趟,连说几个囧——那就是长期的封闭和落后,大家都没有看过世博会,更不要说举办世博会,没见过的东西,怎么能轻言“懂”呢?大姑娘没上过轿,怎么知道做新娘的味道呢。

  157年前,世博会因何而诞生,又怎样历经战乱和动荡走到今天?世博会上的科技发明如何推动人类的文明进程?如何推动举办国的国民素质上一个新的台阶?中国与它有怎样的渊源,又如何迎接2010年上海世博会?

  一句话,它从哪里来?又往哪里去?

  刚接片不久,我对自己很“沙皇”,先用上面的一系列问题拷问自己,先把自己给击倒了。我每次都这样,先把自己打倒,然后试着自己挣起来,如果我能撑起来,证明观众也能起来……

  我发现,不要说从没见过世博会的中国人,就是外国人,对世博会的认识也有误区。简要地说,“赛珍赛奇”是它的初级阶段,1851年5月,万国工业产品博览会在英国伦敦海德公园内举行,世界博览会由此诞生。有意思的是,首届世博会中最成功的作品和展品,竟是举办的场馆——“水晶宫”,足够说明世博会的“初夜”单纯而幼稚。

  后来很长一段时间,世博会成了世界强国展示自己实力,也就是“秀”自己的平台。当然,客观上各种“既珍又奇”的科技发明推动了人类的文明进程,这样的进程一直到“汉诺威世博会”,世博会的曙光才出现。

  《新民周刊》:您遣词重了一点——曙光?

  康健宁:一点不过分:因为近年来,世界博览会的功能出现了从“秀”、从单纯展示技术发明,到理念探讨、主题演绎的重大转变。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的主题是“人类、自然、科技:一个诞生中的新世界”,这是人类第一次把“可持续性发展”写进了世博会的主题。人类第一次严厉地拷问自己:物质高度繁荣一定值得骄傲吗?经济非得保持快速增长吗?如果地球毁了,所有的增长,岂不都是“零”后面的数值……

  据此,人类才认识到:世博会的真正意义是把人们集中在一起,解决人类共同的瓶颈。

  所以,关于世博会意义的正确答案应该是:用最生动、最科学的表达来探讨人类共同难题的“思想论坛”。

  一句话,人类再不能沉湎于“表扬与自我表扬”了。

  世博会,应该把中华民族带上一个台阶!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