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一渊:一座雕塑的恩怨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09日10:43 国际先驱导报

  【作者】胡一渊(台北)

   当蒋介石的雕塑立在台湾的军营里的时候,他是在时刻提示和警醒官兵们,大陆仍然是我们的故乡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 在重要的建筑物边上设立“伟人”的雕像,这种做法在今天的台湾已经很少见到了。但是军营是个例外。因为中国的社会总是强调个人服从,所以从蒋介石去世之后,军营里就开始设立他的雕像,在重要的日子里还要对着雕像训话和宣誓。

  最近,立在台湾军队各个营区和司令部的228座蒋介石雕像同时遭到了另眼相看,纷纷被从重要的位置移开。

  台湾军方解释说,“为免蒋公铜像日晒雨淋,以致污损锈蚀,所以基于崇敬与各单位典藏存管需求,才将铜像移至适当地点,外界无须过度联想”。

  如果在20年前的军营里发生这样的事情,那我是要拍手叫好的。但是在目前一片排山倒海的“绿色浪潮”中,这样的做法显然带有某种政治性的暗示。这个时候的蒋介石雕塑,已经不完全是个人权威或者最高统帅的符号,还是一个和大陆、民族这些概念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雕塑。

  从表面上看,这个举措和即将到来的“二二八事件”60周年息息相关。当年的“二二八事件”,是台湾人争民主、争自由的抗争。蒋介石作为“二二八事件”的举刀人,自然是有历史负罪的。在2月28日之前悄然移开蒋介石的雕塑,对于“二二八事件”的受难者来说是一个期待已久的事情。

  然而,从蒋介石雕塑的命运,不难联想到今日蒋家。蒋家在台湾命运的变化,实际上从很大程度上是两个主义在台湾的命运变化。一个主义是威权主义。众所周知,

国民党入岛之后,蒋介石重新反思在大陆治理中的若干弱项,一方面抓经济发展,另一方面惩治官弊,同时还在岛内推行党禁、报禁。台湾现代历史学者一度曾以白色恐怖来形容当时的台湾。在那段时间中,蒋介石推行的就是威权主义。

  另一个主义就是三民主义。三民主义作为国民党的立身之本,从孙中山提出开始就一直没有发生变化。三民主义的核心,是和整个中华民族联系在一起的,也是和中国的近代史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当蒋介石的雕塑立在台湾的军营里的时候,他是在时刻提示和警醒官兵们,大陆仍然是我们的故乡。无论当年的反攻大陆,还是后来的两岸关系缓和,大陆和台湾的关系从来没有走出过三民主义所期待的远景。

  威权主义在蒋经国辞世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威权的消失和仅存于军营中的蒋介石雕塑成为了鲜明的对照。今天的台湾人已经不再崇尚威权,也不再为威权卖命。但是推倒了蒋介石的雕塑,却不仅仅是推倒威权主义,而是要在军营中否定三民主义。

  一种主义被否定,新的思想随着新的生活开始,这自然无可厚非甚至颇有所发展。但是当三民主义和威权主义同时被推倒,去蒋中正化和去中国化同时开始的时候,我们不免要说,民进党推倒了台湾人心中的藩篱,却把台湾人带到了危险的海岸。

   精彩推荐《国际先驱导报》博客:http://blog.sina.com.cn/m/xqdb

   ihl-market@vip.sina.com,转载稿费50元/千字,稿费请寄: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新华社国际先驱导报财务收,邮编:100803)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