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刚:我的两个梦想,都是为了国家好
作者:南方周末记者 张英发自上海
致敬词:冯小刚将喜剧精神和世俗精神、平民精神植入中国电影,为中国电影产业创造了独具特色的电影范式,他本人及其电影成为中国传奇的实证和象征,是一位连续高票当选的民选的文化英雄,他是中国梦的代言人。
冯小刚小时候的梦想是到电影院画海报。他没想到,自己有一天能够从美工变为编剧,最后成为中国人都认识的导演。
6月27日,在“中国梦践行者”致敬盛典现场,冯小刚对白岩松敞开心里话,小时候他们全家几口人住一间房,他的梦想就是他们家能住两间房。另外一个就是想要一辆自行车,因为他周围的孩子每个人都有一辆自行车。
很多年过去了,冯小刚都没买上这辆自行车——他直接开上了汽车,住上了有许多房间的别墅,还有了自己宽大的私人工作室。
刚刚为《唐山大地震》选景归来的冯小刚,很感慨地对南方周末记者说,他现在有两个愿望:一是希望我们国家环境干净点,蓝天多一点;另一个梦想是“希望尊重文化发展自身的规律”。他说他的这两个梦想“都是为了这个国家好”。
当文艺兵、画电影海报
南方周末:你小时候的梦想是什么?
冯小刚:我们那时候肯定是说当工人、当农民、当解放军,当时只有工农兵这三样。因为我们是那个年代,你不可能说我想当一个科学家,或者想当一个艺术家。那个年代,你要说这个,你就不对了。
其实我小时候的梦想是当画家。小时候我就喜欢画画,从小学画到中学,一直在学校的美术组,每次走过电影院,我特别羡慕站在架子上画电影海报的人,那时候的电影广告全是画的。北京有几个电影院的电影海报画得特别好,我特别想成为一个专业的画电影海报的人,我觉得那其实是一个挺不容易实现的愿望。
南方周末:1978年的时候,当一个文艺兵容易吗?
冯小刚:我那时候就是冲着当文艺兵去的部队。靠着自己的特长,通过正常的征兵进了部队的文工团,北京军区战友京剧团,在一个舞美队里做舞台美术,画布景。京剧从样板戏以后,在舞台美术上和话剧、歌舞没有什么区别,都是很实的布景。我那个时候的工作,其实主要就是画画。这个舞美队里,美术组里有很多画得很好的人,大家平时在一起,就画文工团里的学员、模特,或者出去写生,所以心思不完全在工作那儿,实际心思在绘画的练习上。
我当时非常满意,觉得自己的人生理想实现了,目标达成了。
南方周末:你参加过画展么?
冯小刚:那时候全军搞美展,我也参加过。然后有了全国美展,我那个时候就觉得,如果自己的作品能够参加全国美展的话,会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因为全国美展要求高,除了有特别扎实的基本功外,同时还要求有创作的主题什么的,而那个时候,我还是在学习绘画的阶段。
那个时候你要想挣点外快,就给一些文学刊物什么的画一些插图,能挣点钱。画一幅插图七八块钱十块钱稿费。当时我提干了,一个月才挣五十多块钱,如果你要画了两幅插图,就多将近一半的工资,这二三十块钱稿费,挺重要的。
南方周末:你现在还画海报么?好像《天下无贼》的海报是你画的。
冯小刚:对,我的电影,我都会设计电影海报,完全是自娱自乐。现在每部电影,都会有几款海报,但发行商他们会喜欢那些明星大头的海报,有商业卖点。我设计的海报,他们不喜欢,觉得不够商业。
编剧比美工地位高
南方周末:为什么不到廊坊武警学院当参谋长,而是转业去了北京城建总公司工会做宣传?
冯小刚:1984年,我转业到地方工作,最开始的时候被分配到西直门粮食仓库工作。在实地考察以后,我回掉了这个工作。后来,政府又重新给我安排工作,我不愿意离开北京到廊坊武警学院当参谋长。那只剩下北京城建总公司,他们是当时最大的房地产开发公司,每月奖金就一百多,办公地就在木樨地,他们还答应给我一间房,加上我还是做宣传工作,所以就去了城建总公司。
南方周末:为什么会想当编剧呢?
冯小刚:和美工比起来,编剧的位置比较高。在一个摄制组里,美工在我看来别人就拿你当一工头,把美工叫过来:你把这桌子、椅子都搬出去,咱们要那种沙发,你们搬过来!没有人去真正地重视美术这件事,摄影就可以一个人住一个房间,美工就要和道具什么的在一起。他觉得是一工人。我觉得这是不对的,通常摄制组会忽略了美术在这个影片里真正的核心价值,但现实的情况就是这样的。
编剧就不一样了,制片人、导演很重视剧本。在我们那个时候,编剧是拿稿费,收入比摄影、美术要高得多。天长日久,在剧组呆多了,慢慢我也开始写剧本,认识了郑晓龙、王朔、赵宝刚以后,我就开始写剧本了。
我实际上是想当导演。如果你做了美工,做得很成功,并不意味着你可以做导演,但如果你的剧本写得好,又很了解摄影或美术,大家认为你不是一个生瓜蛋子,有可能做导演。
南方周末:进北京电视艺术中心工作难吗?
冯小刚:还好,那个时候郑晓龙还是挺支持我的,因为北京电视艺术中心的人本身就是来自五湖四海,并不是学院派聚集的地方,里头有学院的人,更多就是在那种社会实践中,从工厂、农村、部队来了一批人,所以它是一个不拘一格的地方,也正是由于它的这样一种创作方向,就使像我、赵宝刚这些导演,有一个机会,而我们这些人抓住了机会。
好编剧可以当导演
南方周末:从编剧到导演这一步容易吗?
冯小刚:非常不容易。你想做导演,不可能上来别人就相信你,就把一个组交给你,那么多钱交给你,那个时候导演就是由单位的领导来指派,那首先要满足人家,比如说电影学院导演系毕业的人,而你是业余的。
但编剧没有人去管你,你自己愿意写,你回家写去吧,稿纸,你可以自己去买,商店里有卖的,然后你写的剧本大家说行了,投稿给电视剧制作中心、电影厂文学部,编辑看了觉得不错,给部主任看,部主任看完了觉得不错,给上面的摄制部门领导看,他们说可以拍,哪里需要怎么改,这时候就会给你租一个招待所,买下你这个剧本请你修改。如果剧本不行就退给你了。如果是约你写的,你是一个有名的人,剧本写完了不合适,也会给你稿费。
南方周末:你什么时候开始做导演的?
冯小刚:我没写几个剧本,跟郑晓龙合作的《大撒把》、《遭遇激情》,后来写《编辑部的故事》,接下来就开始做导演了。第一个导演的戏是一个上下集的电视剧,我、赵宝刚、郑晓龙,三个人一起联合导演,那个电视剧的名字我已经想不起来了。后来又联合导演了好多部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等。
我独立执导的第一个片子是《一地鸡毛》,刘震云写的10集电视剧,开始是张元导演,因为他搞地下电影,广电部看他别扭,后来这剧本落到了我和王朔的“好梦公司”手上,当时投资人都找好了,我捡了个便宜,就做了导演。
南方周末:怎么导的第一部电影?
冯小刚:根据王朔小说《永失我爱》改编的电影,这是我拍的第一个电影。我拍了《永失我爱》之后,王朔说他想拍《我是你爸爸》,自己当导演,找我来演。我原来是做导演嘛,王朔是第一次当导演,所以在现场我替他张罗,有的人可能会以为那是我拍的,其实导演是王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