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教育红包”成了潜规则?败坏师德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1日10:02 青海新闻网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一篇《人大代表遭遇“教育红包”》的文章被全国多家媒体刊载,讲述是的人大代表迟夙生在儿子上中学时,他受到儿子的班主任“暗示”而给班主任送现金和项链的事情。迟夙生认为,“教育红包”如今成了潜规则。

  本报公众调查和红网联合开展的调查显示,不少学生和家长对“教育红包”既不满又无奈。那么,教师收受红包或其他贵重物品算不算受贿?三成以上的受访者称不好定论。

  A 部分老师乱“张嘴伸手”

  “唉,就这样上点课赚点钱,也没有什么意思!”班主任老师将几个成绩好的学生叫在一起,叹息着说。学生听了面面相觑,内心里早已翻江倒海:班主任老师在说些什么呢?是在暗示什么吧?

  这一场景,是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的黄同学在高二的时候遭遇到的,最后的结果是:黄同学回家将班主任老师的话复述给父母,父母一合计,买了两三百元的烟酒礼物送给了班主任老师。当然,烟酒送出后也不是打了“水漂”,“我敢肯定其他同学听到班主任老师那句话后也送了东西,从那以后,老师对我们几个人就更加照顾了。”黄同学带着点苦笑。

  像黄同学一样,我们的调查显示,受访者中,有23.9%的人称自己的老师或自己孩子的老师曾主动(或暗示)索要过红包或其他物品。

  “部分品德低下的老师乱‘张嘴伸手’,利用了学生希望自己有个好前途和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在老师的手下读书,老师主动提出要求,谁敢说个‘不’字?怕穿小鞋呢!”在长沙市德政园小区里,正在准备公务员考试的刘冬梅小姐说。和黄同学一样,刘冬梅不仅对自己家长送礼行为表示不满,也对班主任老师绞尽心计索取财物的行为透露出无奈。

  B 家长当“教育红包”是润滑剂

  这也许是个笑话。

  一个家长看到自己小孩视力不太好,却被老师安排坐在教室最后一排,便找个机会给班主任送了200元。第二天,孩子回家说老师把他往前调了两排。过了一些日子,孩子还是说看不见黑板,家长没法,只好又找个机会送了老师200元,这回座位又前进了两排。最后,家长得出一个结论:学校教室的座位是100元一排。

  这也许不是一个笑话。这样的事可能就真发生在我们的生活之中。“红包影响”让部分学生和学生家长“洞察”到一个所谓的道理——有钱好办事,而部分不讲职业道德的老师也是“拿了钱礼才办事”。学生或学生家长送,老师“笑纳”,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教育红包”的产生。

  本报与红网联合组织的问卷调查显示,37.9%的受访者称自己或自己的孩子主动给老师送过红包或贵重物品。在被问及“教育红包”产生的原因时,受访者中,有47.6%的人认为原因之一是“希望自己孩子得到教师特别照顾”,22.9%的人认为“学生自己希望得到教师特别照顾”也是其中原因。

  长沙市河西麓山路一家烟酒店的老板介绍,逢年过节时,他的生意就特别好,每年的教师节也不例外,教师节前夕,到他这里来买礼品的家长尽拣些高档烟酒购买。

  “逢年过节给老师送点东西,给个红包,我想老师会特别照顾我家孩子的,毕竟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 一李姓学生家长认为,在某种意义上,学生和学生家长把红包和礼品当成了师生关系融洽的“润滑剂”,没有这样的“润滑剂”,万一师生关系出现“磨擦”,造成的伤害必然得学生承受,所以有时也得送送。

  并且,部分学生或学生家长送的东西越来越有现代感和时尚性。一位在教育界工作过的人士透露出个别家长送礼新情况:得知自己孩子的老师手机欠费停机了,立即去给交了话费;得知自己孩子的老师要买哪个地方的房子了,立即将一张该楼盘的VIP卡交到老师手中。

  当然,有些学生或学生家长主动给老师送红包,可能并不是自己一厢情愿。我们的调查显示,对于“教育红包”现象,78.6%的人是持反对意见的,但50.2%的同时称自己虽然在内心里反对,但“有时可能也得无奈参与其中”。

  “给老师送红包是种不好的现象,但是如果别的学生家长给老师送了,而我没送,兴许老师就有意见,很有可能对我孩子的学习不利。”住在长沙香樟路附近的徐女士说得很直白。

  学生或学生家长一送红包就收下,我们在谴责这些收红包的老师品行不纯的同时,是否也得再深入思考一下?毕竟,我们需要的不是为某一个现象去义愤填膺,振臂高呼,而是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自觉抵制不良行为。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学生家长与老师之间关系沟通的正常引导。”长沙市第一中学校长赵雅茜说,家长和教师的交往是社会交往的一部分,只要是正常的、非商业行为的、有利于学生的教育,还是应该提倡的,因为双方的正常交往是对教育、对小孩的重视和关心,将有利于贴近学生,有利于教育过程的实施和教育最终结果的实现。如果真的是想感谢老师的教导,逢年过节完全可以送给老师一些精神性的礼物——如一张小卡片、一幅图画、一件手工制品。

  “现在社会上有些家长在送礼上甚至还有种攀比心理。”长沙市教育局纪委(监察室)秦副书记说,家长希望老师在给学生排座位、选班干部、入团等等,给自己的小孩比较好的照顾,有些家长甚至还担心老师给小孩穿小鞋,所以给老师送礼以搞好关系,“但其实,这是家长认识的一个误区”,实际上,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和老师要求相当严格,要求教师对每个学生负责,关心每一个学生,不得因为任何原因区别对待学生,这是最起码的师德。

  C “教育红包”败坏社会风气

  不管是老师主动要求或暗示学生送礼,还是老师“笑纳”红包,收了礼的老师很有可能会对学生中的某个或某些进行特别照顾,师生关系好像融洽了,但损害的是其他大部分学生的利益,并且受到特别照顾的学生从中学到的东西,足以对他的一生造成消极影响。

  我们的调查显示,受访者中,40.1%认为“教育红包”败坏了社会风气,30.4%的人认为会造成学生之间学习环境的不公平,40.3%的人认为不利于学生成长。

  什么是真正的教育?日本企业家松下幸之助先生的理解是:真正的教育是培养人格。一个拿“教育红包”的教师,我们不能不说其人格是低俗的,一旦自身人格已污,又何能培养学生之健康高尚的人格?

  “教师主动要求或暗示学生或学生家长送礼,这不仅是对教师职业的亵渎,也是对学生成长的损害。”长沙韶山南路附近一所小学的女班主任丁老师认为,这样做,只能教会学生成长过程中成为“小人”。

  “即使不是强行索取,但老师一概收下学生或学生家长主动送来的‘红包’同样是职业道德败坏的表现。同时,老师收受‘红包’的行为,会在学生的心灵上烙下负面的教育阴影,使学生在求学过程中就知道钱可以谋取利益。”长沙红星大市场附近一小学的少先队辅导员黄老师认为,收受“教育红包”是教师最大的失职。

  长沙市第一中学校长赵雅茜指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育是崇高的事业,“崇高”二字,应作为教师的基本要求及教师的终身追求,而“教育红包”是与这个崇高事业所蕴含的内在精神是相悖的,直接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教师应在言行举止上,给学生以光明、力量,以示榜样,应通过自己的行为让学生用光明的心与眼去看世界和适应社会”,如果老师有什么不当行为,完全可能导致学生怀疑老师,怀疑教育,造成不可估量的负责影响。

  送红包的家长可能还没想到这个问题:当你为了孩子而给老师送红包,希望老师特别照顾自己孩子时,是否想过这是在给孩子增加压力?别的学生交了学费后就是单纯地学习,而自己得到老师特别照顾是用钱换来的,对比之下,孩子的心里会不会总有些小小的自卑?

  [1][2][3]下一页来源:千龙网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