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当“村官”:严酷就业环境下的现实选择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1日10:58 红网 | |
18日,大学生村官的报名工作已经结束,北京市共有11354名高校毕业生报名村官。由于今年村官的计划招聘人数为2000人,这就意味着录取比例大致为6比1。北京市教委、农委提供的数据显示,2006年北京地区普通高校的毕业生总数约为17.8万人。这就说明,北京市17个大学毕业生中就有一个报名当村官!(2006年03月19日《北京晨报》) 这真是一条时新的消息,想不到上山下乡又成了时髦。当然,这个下乡不是去当农 一是大学生当村官的地方是首都北京的农村。北京的地面很大,当然包括北京的农村地面。但首都就是首都,即使在首都的农村,各种条件恐怕也是其他地方所不能比的。这是北京的大学生愿意当村官的第一个理由。 有优厚的待遇是大学生愿意当村官的又一理由。据2月6日《新京报》报道:招聘为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村委会主任助理的高校毕业生,第一年人均月薪2000元,第二年2500元,第三年3000元。非北京生源北京高校毕业生,聘用两年连续考核合格者,经市人事局批准,可转为北京户口。在校期间已通过北京市国家公务员公共科目笔试的,笔试合格证书有效期延长至其3年合同期满后的6个月,3年合同期满考核合格且具有北京市国家公务员公共科目笔试合格证书的,如北京市用人单位需要,经面试合格,可优先录用为北京市国家公务员。 还有什么条件比这样的条件更优厚呢?我想,这恐怕是所有愿意当村官的大学生们的最实在的理由。不必说2000元到3000元的月薪,也不必说两年后可转为北京户口,单是3年后可优先录用为北京市国家公务员这一条就足以让更多的大学生去当村官了。 更为现实的是当下大学生们的就业环境日益严峻。就在3月16日至18日短短三天时间内,北京就有大小近10场针对大学毕业生的招聘会。据最新数据表明,2006年预计全国城镇需要安排就业总量约2500万人,预计城镇可新增就业人员约1100万人。高校毕业生依然面临结构性就业难题。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413万人,比上年增加75万人,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3月18日《光明日报》) 由此看来,大学生当村官是严酷就业环境下的现实选择。这种选择很可能不是大学生们发自内心的,而是权宜之计,是退而求其次的无奈的选择。因为,毕竟村官与大学生所学专业相差甚远,据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村干部具有农学背景知识的仅有4%。此外,医学占2%,工学占6%,法学占3%,经济与管理专业的占22%,哲学、历史学以及说不清楚的占18%;理学、文学、教育学三者占总数的45%。(1月20日《中国青年报》) 这就清楚表明,如果不是把当村官当成留在北京的跳板,或把它当做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权宜之计,恐怕是没有多少大学生真愿意当村官的。 这也说明,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是一个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问题。因为,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就业更是我国就业问题中带有全局性的战略性的大问题。而创造种种优惠条件让大学生乐意当村官只是一种解决就业难的“临时”举措,要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问题,还需要我们的各级政府本着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加以解决。 (稿源:红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