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大学毕业生“赖校”为哪般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1日14:11 红网

  再过100多天,伤感的毕业歌将在各个大学校园响起。本科生毕业生们有的选择念研,有的继续奋战准备明年考研,有的选择就业……但也有这样一些人,既不深造,也不就业,而是继续“赖”在学校。记者了解到,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地的高校校园里都有这类人存在(3月13日《广州日报》)

  每年成千上万的莘莘学子毕业走向社会,但谁能真正达到徐志摩诗中的境界:“悄

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大学毕业生“赖校”,有网友认为这是他们不成熟的表现,是在逃避责任,就算是他们以后离开了学校,也是经不起挫折的。我却觉得这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曲线融入现代城市生活的应急反应,他们“赖校”不是为了好玩,而是既想节省开支,又充分利用可用资源,显然含有社会、经济因素。如何满足大学生刚毕业的需求,的确应该引起有关部门、有关组织、有关人士的重视了。

  据报道,与国外的学生相比,我们的大学生在进入社会前往往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国外有些初中、高中,就已经开展了职业教育,由专门的职业咨询师为学生制订职业规划,为他们踏入社会做前期准备。而我国在这方面的教育还不多,学生对于社会缺乏认识,对于外界的情况了解得比较少,这就造成他们一下子进入社会后,极其不适应。

  大学毕业生“赖校”,一方面说明学校对刚毕业的大学生有较强吸引力――“不用交房租,不用交上网费,学校食堂的饭菜也比外面要便宜很多;运动设施齐全,网络资源也丰富,还可以经常上BBS‘灌水’。学校里的人际关系也比较简单,没有那么多的利益瓜葛”;另一方面说明大学生毕业之后产生了新的需求,这也跟目前就业压力的很大的关系,本科生找到工作一般也是一千多的工资,甚至更低。学校跟社会根本是两个世界,这也让很多学生不能适应过来。这不仅是大学毕业生的变化,也是社会的变化。事情虽小,传递的信息量却很大。

  不过,也应该看到,大学毕业生“赖校”毕竟是少数,而且“赖校”是否成为生活之必需,“赖校”之外是否还“赖校旁(学校周围的出租屋)”,都缺乏足证其实的调查。多数大学毕业生还是在为找工作东奔西跑,有些大学毕业生即或有工作有收入,也因文化水平、思维方式、生活习惯而选择“赖校”。这也是一种现实。对有需求的要满足,对无需求的要引导,为提升刚毕业的大学生的生存质量提供帮助和条件,用工单位有责任,家庭有责任,学校有责任,政府部门有责任。各方共同努力,才能把大学毕业生“赖校”这件事情处理好。

  (稿源:光明网)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