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两会专题:减负•教改•高考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4日16:06 金羊网-羊城晚报

  本报讯在刚刚结束的“两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就教育、医疗、住房、就业等社会问题,开展了热烈的讨论,有关教育问题成为关注的焦点之一。

  减轻学生负担

  政协委员王渝生:主管部门为政绩不让减负,家长怕输不起不愿减负,学校为生存

而不去减负,学生自然也就不能减负。要减负,关键是要改变目前评价学校教学质量的标准,改变“考试定终身”的考试制度,为素质教育的实现而努力。只有社会成材的标准多元化了,只有重能力而不是重考分成为社会常态,减负工作才能落到实处,孩子才能真的有时间玩儿,才能真正拥有轻松快乐的童年。

  政协委员黄维义:近年来不少地方的现实情况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有人形象地说是轰轰烈烈讲“素质”,扎扎实实干“应试”,应试教育愈演愈烈、学生负担有增无减,升学指挥棒由高中向前延伸到了初中、小学、幼儿园。

  人大代表郝建枝:每天叫孩子起床真是一种无奈,叫吧,孩子晚上12点才睡,正是需要睡眠长身体的时候;不叫吧,还有繁重的功课在等着他,自从上初中以后,孩子的生活就再也轻松不起来了,面临中考、高考的压力,只有不停地学、学、学!我们家长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可是竞争这么激烈,又有什么办法?

  楼文英代表说,基础教育阶段占有政府分配比重越大,则经费分配越趋公平,这也有利于保证教育机会的公平。我国财政教育支出在三级教育上生均投入相差过大,导致了教育投资内部结构的不合理。

  关注高教改革

  人大代表赫冀成:现在有的导师仅博士生就带50多个,加上硕士生,学生数量更大。有的博士生别说跟导师上课,见面的机会都很少,一个导师带一大群研究生,怎么指导学生、监督学生的科研情况,怎么保证教学的质量?令人称奇的是,这么多学生在毕业论文答辩时,还能一路绿灯。

  人大代表顾晓松:现在的大学生基本上以独生子女为主体,他们一路走来都很顺当,而且始终生活在较为封闭的空间里。他们本来以为上大学就获得了一张通向就业的通行证,几乎没想到会有失业之忧。但现实却考验着这个群体。面对压力,学生和学校都没有很好的准备。现在很多学校虽然设了心理咨询室,但危机干预的能力还不强,不能真正起到防护网的作用。

  人大代表郑亚:大学规模都比较大,少则数千人,多则几万人,这么庞大的群体生活在一个空间里,给学校管理带来了挑战。特别在很多大型的大学城里,已经形成学生社区,少数学生的情绪和心理变化,容易在更大范围内传播。校园里的贫富差距来得如此之快,学生没有心理准备,老师也没有,这个新问题而引发的学生心理危机不在少数。

  人大代表江林昌:把国家部属高校的招生指标分配到各地,有明显的计划色彩。在当年,适当照顾大城市的优先发展,为大城市优先提供大批高素质人才,是一个比较理想的权宜之计;但是随着“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理念的确立,效率优先已经逐步转变为公平优先,眼下对高考招生制度进行改革尤为必要。

  人大代表朱善萍:有些大学生的心理疾患,在中小学阶段就埋下了根子,其实中小学阶段的心理养成非常重要,但为了应对高考,很多学校都把心理卫生课的时间占用了。另外大学里应该成立专门心理咨询机构,开展日常的心理调适工作,社会机构也应该深入到大学校园,帮助大学应对扩招后可能出现的心理疾患高峰。

  推行素质教育

  人大代表迟夙生:表面上看老师收红包是一种隐性违规收费,但从法律上讲,老师收受红包是典型的受贿行为,社会危害极大,应该加强监管和严厉打击。最可怕的是,“教育红包”现象很容易在孩子的心中留下烙印,孩子们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就可能潜意识地接受这种观念,由此带来的损失恐怕是多少年也挽救不回来的。

  政协委员徐德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是基础教育最基本的任务,“养成教育”要在中小学阶段大力开展,要有自己独立的课程及课本,应当设置“养成教育课”和“养成教育实践活动”,安排必要的课时,要抓好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的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人大代表黄泰康:素质教育搞了这么多年,但高考的指挥棒没变,对学生的评价体系还是分数至上,教育的口号变了,但对教师的考评、对学校的考评指标还是分数、升学率,同时优质教育资源并没有扩大,相对反而减少了,这一切,都导致了素质教育工程无法实质性推进,我们这几年反而是离素质教育越来越远了。

  人大代表贺铿:在义务教育法修订草案中增加条款,明确规定学校和教师不得公开学生的考试成绩,并严禁将考试成绩排名公布。在美国,学生的成绩属于个人隐私,但在我们的一些学校,学生成绩不但要公布,还要排名次,将学生分为三六九等,对学生幼小的心灵造成很大的伤害。文/刘易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