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与德育导师座谈:“荣辱观”怎样进入幼小心灵?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6日10:24 浙江在线

  【参加人】

  钦国强:

  长兴中学高中德育导师

  马会仁:

  南浔莫蓉中学初中德育导师

  曹永芬:

  南浔洪塘小学德育导师

  方展画:

  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

  朱永祥:

  浙江省教育学会秘书长

与德育导师座谈:“荣辱观”怎样进入幼小心灵?

  【座谈会提记】

  3月22日,省委发出了在全省范围内广泛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的通知。

  就在同一天,“全省中小学德育导师培训研讨会”在杭州召开,原定500人参加的会议,结果来了1000余人,报告厅的走廊上密密麻麻站满了人,会议资料一印再印,仍然跟不上需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思想品德上的“育人”,面临着创新。现在,如何把社会主义荣辱观真正引入孩子的内心,又成为德育工作者的新课题。事实上,在我省,一种新的思想品德教育制度——德育导师制,正在推广之中。它正在慢慢改变人们传统观念中的思想品德教育模式。

  借着会议带来的德育教师大聚合,我们邀请了数名教育界的专家和在一线工作的德育导师,召开了一个小型座谈会——

  “思想品德”不该

  只在课堂上“教”

  记:社会变化那么快,各种信息源又那么丰富,现在做学生的思想品德工作,情况一定和过去大不相同了,作为这个领域的专家和教师,你们有什么体会?在新的背景下推行德育导师制又有什么意义?

  方:对于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的孩子,如何去教导和影响他们,对于我们来说,是很大的挑战。推行德育导师制度,是一种探索和尝试。

  这个制度有两个新的特点:思想品德教育不再是班主任一个人的事,而成为所有老师的工作,今后它要走小众化模式,不再是一个班主任管几十个学生,而是一个导师带三至五个学生,每个学生都能受到足够的关注和个性化对待。

  我想说的是,这种制度的意义不在制度本身,而在于其背后理念的变化。比方说,现在中小学都开设“思想品德”课,仅仅开设一门课够不够?我想不太够。思想品德教育是无所不在的,所以它应该是和孩子们整个的成长过程以及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水乳交融在一起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只是将它看成一门功课,反而简单化了。

  朱:我同意这种观点。孤立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肯定是有缺陷的,容易教条化,真正的思想品德教育必然是和孩子的生活实践、学习实践密不可分地结合在一起的,是无法割裂开来的。

  钦:很长时间来,思想品德教育工作都处于一种“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尴尬处境。那似乎只是校长、政教处和班主任等个别人的事,而其他老师则成了只教书不育人的“专业教师”。为了改变这种状态,长兴中学2002年就开始尝试德育导师制度,当时全校有65名青年教师报名做德育导师。我自己就是其中一个。

  我的经验告诉我,思想品德教育,光靠“教”是不够的,因为观念上的认同并不难,最难的地方在于,荣辱观如何真正去影响一个人的行为。体验和感悟才是思想品德建设的灵魂所在,而德育导师制的重要精髓在于:导师和学生共同成长。[1][2]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作者: 记者 臧 铯 实习生 罗春蕾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