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我国隧道学科创始人——西南交大高渠清教授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7日09:44 西南交通大学网站

  1990年9月,是高渠清值得纪念的日子,也是西南交大值得纪念的日子。国际隧道协会第16届年会在中国成都西南交大召开,来自世界30多个国家的600多名中外隧道专家云集成都,进行学术交流与合作,这是西南交大建立以来首次承办的国际大型学术会议,也是该协会第一次在中国召开。《中国日报》专门作了报道。对高渠清来说,在他蝉联两届国际隧协执委、作为本届年会执行主席,主持完这次国际会议后,他作为国际隧协执委的任务也就结束了。这次会议,对高渠清来说,还有一个巨大的意义,就是对他作为我国隧道学科创始人之
一近40年讲坛辛勤劳作的大检阅:参加这次会议的200多名国内学者中,很多是他的学生,有年近花甲的高级专家、学者,也有朝气蓬勃的后起之秀,几代学生济济一堂。他为母校争了光。

从小立志的乡里娃

  1920年4月28日,高渠清出生在福州南台岛一个靠闽江的小乡村里,他的幼年是在农村度过的。他的家庭是自耕农,经营祖上留下的一片龙眼园。虽说他的父亲曾留学日本,但在旧社会,仍失业多年,家里的龙眼出卖后收入又不多,加之每年水灾,生活比较拮据。高渠清小时经常打赤脚,衣着单薄。他的母亲是家庭妇女。高渠清学习非常用功,念完小学五年级后跳级考入福州有名的理工中学,这是一所中专性质的学校。他的四舅父、五舅父相继从唐山交大毕业,都找到了工作,每月工资一百多元,这在当时是很了不起的。他的母亲和舅舅极力鼓励他考唐山交大,他也下决心一定要考取这所当时在全国很名列前茅的名牌大学!1938年,经过努力他终于如愿以偿考取交大。由于长沙大火,当时地处长沙的唐山交大迁到贵州平越,他在长汀厦门大学借读一年,第二年回到唐山交大,在偏僻的山沟里度过了艰苦的大学生活。

  在中学期间,他的当时上师范学校的的姐姐同地下党有接触,经常在家里办图书会,对他影响教深。他高中的英文教师经常给他提供一些进步刊物,使他逐步加深了爱国思想,了解了当时社会的黑暗÷腐败。在长汀读厦大时,他曾去江西瑞金革命老根据地参观,看到红军在艰苦环境中坚持革命斗争,非常敬佩,并写了一篇报道发表在校刊。

  大学毕业后他留校任了两年助教。受他姐夫考取留学美国的影响,他也下决心考留学生,学习国外先进技术。1945年,他考取了公费留学,入英国Newcastle大学攻读研究生,研究“含氧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着力”,1949年获得土木博士学位。他是这所大学第一个土木博士。毕业后,经过努力,他取得了英国皇家结构工程师会员资格,他的导师推荐他到Palmers Hebburn设计事务所当工程师。

  他在英国读博士期间,异常辛苦。学校没有多少钱,什么事都得自己动手。他又要看文献,又要准备作实验。实验室没有工人,全部体力活都是自己干,以至病了一场,休息了三个月,病未痊愈又去实验室工作了。论文作完后,系里请三位教授审查,受到他们一致称赞。

  1950年底,当他得知苦难深重的祖国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获得新生的时候,就依然辞去了国外优厚的工作条件,回国参加新中国建设。他回国的时候,有人这样对他说,“你是一个典型的自我奋斗的人。”高渠清认为,年青人就怕没有奋斗精神、奋斗目标,就怕不奋斗。人生是一场战斗,你不奋勇拼搏,就不可能成功,他说:“我并不聪明,靠的是勤奋。”

  可以说,高渠清的一生,就是顽强拼搏、奋力进取的一生。

我国隧道学科的创始人

  高渠清对在抗战烽火中培育了他的母校怀有深厚的感情,作为该校的优秀学生之一,他对教过他的老一辈教师罗忠忱、顾宜孙教授非常敬佩,并立志以后做一名交大教授。他从英国回国后,浙大、厦大等多所著名大学曾邀请他去任教,但他说:“我只做唐山交大的教授”。这个初衷他矢志不渝。自1951年3月以来。他在母校连续任教40余年,其间经历了“文革”被打成“英国特务”、“反动学术权威”、“走资派”的磨难,又遭受了唐山大地震,妻子林畹和儿子双双遇难的打击,但是,他抛开个人恩怨,很快从悲痛中振作起来,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教学、科研和其它工作中,1993年退休后,又反聘继续作博士生导师。

  1954年,为了满足我国铁道建设的需要,学校决定发展隧道学科,在桥隧系成立了隧道教研组,委派高渠清作教研组主任。当时,隧道专业在全国中唯一的一个,隧道方面有经验的人很少,隧道技术科学在理论上、实践上都不完善,基本上是处于起步阶段,不仅缺少从事隧道教学和实际工作经验的师资,而且有的人不愿意搞,认为“搞桥梁有高深的理论,前途光明,搞隧道暗淡无光,只是一个洞子而已。”

  高渠清过去做学生时,对隧道课学得很少,他的专长是钢筋混凝土及钢结构,但他不顾一切困难,担负了这项任务。他首先改善师资条件。教研组内成员都是由其它组调来的青年教师,大部分不熟悉隧道业务,他广泛收集资料,进行自学,组织组内成员开展业务学习,不到一年时间,他们不但很好地开出了“山岭隧道”这门课及课程设计,还比原计划提前一年开出了“山岭隧道”的毕业设计,他主编出版的我国第一部专业教材《山岭隧道》,提出了迅速发展我国隧道技术科学的全面规划工作,争取使我国隧道技术科学的水平尽快接近或达到国际水平,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我国隧道学科的基础,教研组不仅给本校学生上课,还为其它高等院校和现场培训了一批教学和技术骨干,成为我国隧道和地下工程技术人才的摇篮,奠定了我国隧道技术发展的基础。

  隧道学科在高渠清的主持下,逐步发展提高。1980年国家批准该学科设立博士点,他也成为我国第一批博士生导师。1979年,我国成立隧道和地下工程学会,高渠清任副理事长兼秘书长,1990年任理事长。从1956年他首次培养研究生以来,先后培养了20多名硕士、博士研究生。目前,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方面的骨干大部分是他的学生。在他的学生中,有铁道部隧道局总工王梦恕、铁科院西南分院院长王建宇、南京地铁处主任彭长生等一批专家、学者、《中国科学报》1991年载文:“被称之为‘世界铁路博物馆’的宝成铁路,镌刻着(西南)交大地下工程专家们的智慧。他们中的代表人物高渠清教授,被遴选为国际隧道及地下工程协会的11位执行委员之一。我国最长的双线隧道——大瑶山隧道建设者中的科技人员,西南交大校友就占40%。”这里面,也凝结了高渠清的心血和汗水。

科研园地的辛勤耕耘者

  在科研领域,高渠清是一个勤奋的耕耘者。他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了一批高质量的论文,其中有有三篇论文分别于1989年和1991年被美国工程索引公司编辑出版的《工程索引》(EI)收录。《工程索引》是世界著名的一种报道工程技术方面的综合性检索工具。

  八十年代期间,高渠清先后与一些国家的单位进行合作,对“隧道及地下铁路理论分析及设计,施工新技术的开发”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其中:与法国里昂地铁公司合作进行了“地铁开挖方法的改进方案”的研究,与西德Braunschweig大学合作研究“数值分析在隧道结构上的应用”,与西德Hochief公司进行“隧道施工方法”的研究,与加拿大Alzerta大学岩土组合作进行“修建地铁工地量测”及“控制设计与施工”方面的研究。

  近十几年来,他为了提高隧道工程在理论上的水平,1977年,他在铁路系统,率先选定岩石力学作为研究方向,这在当时全国,也还处在起步阶段。他写出了岩石力学讲义,作为研究生和校内外教师的教材,在我国铁路系统开创了岩石力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他还对“岩石本构性能”、“岩石流变本构关系”、“数值计算在隧道结构分析上的应用”、“相似材料的模型试验”等方面进行了较全面、深入的研究,指导并完成了研究报告及发表论文多篇。1982年他在土木学会年会上作的关于“隧道及地铁修建状况”的报告,被当时的城建部领导选为决策参考文献。

  1978年,我国迎来了科技发展的春天,他借此东风,将一些国家的先进技术向国内作广泛介绍,到北京、上海、广州、南京、合肥、杭州、乐山等十几个城市及单位作学术报告,并对一些建设项目提出了建设和意见,为我国科学技术普及作出了贡献。

  高渠清总是带着科研任务去培养研究生,他们的毕业论文后来都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现在,他们都是现场骨干技术负责人。他要求研究生一边学习一边写论文,他说,一年写一二篇,积累起来就很可观。

  他兼任着国内外几种学术刊物的编委。他是国际隧协机关刊物《修建隧道技术及地下空间利用》、《地下工程》、《地铁与轻轨》等杂志的编委。在中国召开第16届国际隧协年会的论文集,他是主编,国内提交的几十篇论文,基本上是经过他审查、修改后定稿的。

  在科研包括教学中,高渠清都非常注意培养和提携青年教师,给他们加任务、压担子,让他们独当一面,经受锻炼,尽快提高。

中国隧道建设的参与者

  高渠清在繁忙的教学、科研之余,还积极关心和参与国家地下工程项目的建设,对一些重大工程项目参与研讨、审查,提出建议。从50年代以来我国最早修建的北京地铁,天津地铁,上海地铁及正在设计的广州地铁,南京、青岛等地的地下铁道;从我国第一条越江隧道——上海黄浦江隧道等,他都关心并多次到工地考察。他兼任着全国不少单位的地下工程技术顾问,如北京地下铁道工程局顾问,广州地铁建设顾问。他参加过天津地下铁道的设计、上海地下铁道的评估,为我国第一条海底隧道——厦门海底隧道提出了意见。他参加过成渝一级公路缙云山隧道施工方案的讨论,推动了北京地下铁道西单地下铁道车站暗挖法施工的利用,改变了过去那种影响市容和城市的明挖施工方法。

  他还多次参加了我国推广隧道开挖新技术的鉴定工作。

新中国通向国际隧道的桥梁

  1983年以前,国际隧协对中国的隧道及地下工程状况十分陌生。1983年,经中国土木学会推荐,在国际隧协波兰华沙会议上,经过竞选,高渠清成为该协会11名执委之一。

  高渠清走向国际隧协所作的第一件事,就是广泛向世界介绍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议的新技术、新成就。在担任执委期间,他在历次国际隧协年会及其它国际性学术交流会上作过多次学术报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他的介绍引起世界隧道界的震惊,对提供我国的声誉和地位起了一定作用。早在1979年,他作为中国土木学会代表团,参加了国际隧协第五届年会及报告会,在会上,他用流利的英语,作了“中国隧道建设情况”的报告,让世界第一次了解了中国,受到国际友人的好评。他们说,没想到中国修了那么多的隧道。1983年6月华沙年会上,他作了“中国铁路隧道的发展”的学术报告,受到称赞。他还针对国外有些人想到中国投资,又对中国工程不了解的情况,在第16届年会上,向到会人员作了《中国工程合同发展概况》报告,受到欢迎。他还向世界介绍了中国北京、上海等地的隧道、地铁发展情况。

  他在走出去的同时又请进来,邀请国外学者到中国进行学术交流。他在中国主持召开了三次国际性学术交流会。1987年国际隧协在

澳大利亚墨尔本召开年会,高渠清因故未参加,但他多方努力积极作工作,给大多数执委写信,终于争取到1990年在中国召开年会的决定。由于1989年国内“六四”事件,国际隧协执委会曾拟改变在中国召开会议的决定。“六四”时,高渠清正在加拿大讲学,他耽心这件事情对中国召开年会有影响,天天看报纸,把所载关于“六四”后中国政府的政策,各国同我国改善关系情况的剪报下来,加上自己了解的情况,翻成英文,带着他们专程到德国专程参加了一次执委会。平时,他只参加年会。利用会议空隙时间,他专门与执委会主席、副主席谈了一个上午,不剪下来的报纸给他们看,向他们介绍中国政局的情况。会议秘书长,一位德国人问他,要不要在会上讨论一下,他断然回答:不用讨论了,这是87年年会通过的。他用有力的事实、流利的英语和诚恳的态度,终于说服了两位主席,使他们打消了顾虑,会议如期在中国成都西南交通大学举行。

  由于他的学术成就和声望,他被频繁邀请出国访问、讲学,多个国家的隧道协会邀请他出席年会作学术报告,英国、前西德、日本、前捷克、加拿大、挪威等国大学邀请他前往讲学作报告,参加研究生论文答辩。1988年,他在加拿大Alzerta大学讲学近一年,并指导2名博士生论文及参加答辩工作。1988年,到期后,该校一再请他留下来继续教学,他谢绝了。还被邀请参加了著名的日本青函隧道通车典礼,并主持学术报告综合讨论会。1986年,他的英国母校举行毕业生典礼,学校专门请他去,把他作为优秀毕业生介绍给在校学生。

  他积极作工作送人出国深造。他利用自己的影响,为西南交大选送了4位中青年教师到法国、德国访问、工作、学习,时间最短一年,费用全部由这些国家承担。在国际交往中,他始终坚持爱国主义立场。1989年,他在加拿大讲学期间,“六四”事件后,该校主动给他办理延期护照,要“保护”他,但高渠清婉言谢绝了,如期回国,积极准备1990年在中国召开的年会。在国际会议中出现“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情况,他都坚决地表示一个中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的政治立场。

  高渠清在国内外声望都很高,身兼多项职务。他还曾任国际岩石力学学会会员、中国专家小组成员,在国内曾任二届国务院学校委员会铁路、公路、水运学科评议组成员、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常务委员、中国地下铁道工程设计咨询公司专家委员会顾问、“中国大百科全书土木工程理卷”编委、铁路系统教材编审委员会、职称委员会副主任、桥地系主任,校党委第六、七届委员会委员。1959年他曾出席全国文教群英会;1979年,他作为铁路总工会委员参加了以廖承志为团长的中日友好代表团出访日本。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