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西南交大副书记谈“竢实扬华,自强不息”精神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7日14:19 西南交通大学网站

    我校百十年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形成了特有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涵。学校在集中全体师生员工智慧的基础上,总结和凝炼出我校的精神:“竢实扬华,自强不息”。近来,李万青副书记详细阐释了“竢实扬华,自强不息”这一交大精神的内涵及其历史背景。

“竢实扬华”的涵义及其历史背景

  李副书记首先从我校的一个历史典故讲起。1916年,原民国教育部在北京举办全国高校学生成绩展览,我校以最高分,名列第一,时任教育总长范源濂先生亲自书写了“竢实扬华”匾额一方奖励我校。

  “竢实扬华”一词从字面语义来看:“竢”为等待之意,“实”有“果实”、“坚实”、“真实”、“务实”等意,“扬”则有“高举”、“显扬”、“传播”、“称颂”等意,“华”首先指“中华”,同时也有“花”、“光采”、“光华”等意。整个句子联起来可做多种理解:一是把“竢实”作为“等待果实成熟”理解,比喻大学的人才培养。“扬华”则指“扬我中华”或“振兴中华”,可以理解为“培养人才,扬我中华”或“培养人才,振兴中华”,基本讲的是育人兴国;二是把“实”作为“坚实”“充实”“务实”“真实”理解,则是强调果实的质量,比喻要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才能扬我中华。三是把“扬华”理解为“光辉”、“光彩”,则有“把人才培养好,显露光彩”之义。

  在谈到“竢实扬华”的历史背景时,李副书记说,始于十九世纪中叶的近代中国,在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下,陷入苦难深重和极度屈辱的深渊之中。为此,近代许多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奔走呼号、前仆后继。林则徐、魏源曾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1894年孙中山在

檀香山成立兴中会,第一次响亮地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到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振兴中华”成为当时最主要的潮流。但随后袁世凯窃取了大总统职位,建立北洋军阀政府。袁世凯倒行逆施,恢复帝制,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1915年12月,蔡锷率先在云南发动护国军起义,反对袁世凯复辟,各省纷纷起义响应。袁世凯被迫在1916年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6月6日,袁世凯在全国人民的声讨中忧惧而死。其后,黎元洪、段祺瑞建立北洋政府,而范源濂就是在这个时候被聘为教育总长的。

  范源濂是近代有名的教育家。早年执教期间就开始宣传开民智、伸民权,变法救国的思想。他深受梁启超的影响,宣传戊戌变法的主张。在日本

留学时,曾与蔡锷歃血为盟,发誓要推翻满清政府,建立一个新的国家。蔡锷主张武装起义,范源濂主张教育救国。他曾说:“要救中国,最根本的还是要靠普及现代教育,非先以爱国主义和进步思想教育国民不可”。从1904年开始,他先后任学部主事、学部参事、教育次长直到教育总长,袁世凯死后,他不仅立即恢复了被终止、废除的各项教育制度,而且组织了全国高校教育成绩会展。范源濂是一位爱国的、极有文采的近代教育家,他的一生为中国近代教育改革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为我校题写匾额时,以他所处的时代背景、思想倾向、地位、胆略和胆识来说,应是从国家,民族振兴和教育的大局出发,“竢实扬华”中的“扬华”主要是指“振兴中华”,绝非仅仅只是对学校的赞扬而已。

“自强不息” 的涵义及其历史背景

  李副书记指出,“自强不息”一词出自《周易·乾·象传》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不息,是积极向上,永不停止的意思。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思想,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也是我校一百一十年顽强拼搏的真实写照。我校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创建的三所现代高等院校之一,是中国近代土木、交通、矿冶教育的发祥之地,一百一十年来备尝八国联军入侵、抗日战争颠沛流离、唐山大地震之苦,可以说是饱经战乱和天灾人祸,成为中国大学中搬迁最多,更名最多的一所大学。学校尽管屡经磨难,但始终坚不可摧,弦歌不辍。特别是罗忠忱、茅以升等一大批老学长,爱校如家,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支撑学校渡过难关,转危为安。在西南交大的百十年历史中,无数可歌可泣的事实诠释着一种精神,那就是为国家、民族兴旺,为学校发展,积极有为,建功立业,勇于开拓的精神,就是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知难而上的拼搏精神,就是努力向上,完善自我,奋发图强的革新精神,就是实事求是,知行合一,艰苦奋斗的务实精神。而这些,正是自强不息精神的真实写照。

“竢实扬华,自强不息”精神的基本内涵

  “竢实扬华,自强不息”的精神,内涵丰富,但大体上可以归纳为四种精神:

  首先是“爱国至上,振兴中华”的精神。我校“竢实扬华,自强不息”精神极其鲜明地张扬着爱国主义精神。这不仅表现在学校直接把振兴中华作为自己的办学目标,而且从诞生和发展的教育实践看也是如此。从我校创立的思想渊源来看最根本的就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在早期革命活动中,师生们在唐山声援北大学生,支持唐山煤矿工人罢工;“九一八”事变后,又处在抗日前沿,于颠沛流离中,艰苦办学;新中国成立以后,师生组成抗美援朝工程队,开赴朝鲜战场;1952年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服从大局,为新中国的高等教育做出无私奉献。所有这一切都是“竢实扬华,自强不息”的爱国主义精神的真实写照。

  其次是“严谨严格,求真务实”的精神。具体是指我校长期以来形成的严谨治学、严格要求、追求真理、讲求实际的办学理念与办学传统。1916年在全国高校成绩展览会上,我校之所以能一举夺魁,荣获“竢实扬华”匾额嘉奖,靠得就是这种“严谨严格,求真务实”的精神。作为早期铁路建设和矿冶为主的工科院校,我校不仅要求学生以学报国,而且要求在工程建设中做到精确、严格、确保工程质量,这就要做到严谨治学、严格要求,求真务实,理论联系实际。在2000年全国本科教学优秀评估中,“双严”精神被国家教育部正式评为我校的教学特色。

  再次是“爱校如家,敬业奉献”的精神。一百一十年以来,我校各个时期都涌现出了大批无怨无悔将自己的终身献给学校和教育事业的优秀教师。他们默默耕耘,在几尺讲坛之间创造着人生的辉煌。我校屡遭战乱,多次搬迁,仍能教学不辍,不断发展,关键就是拥有一支爱校如家,敬业奉献的教师队伍。在艰难时甘守清贫,在危难时不离不弃,潜心育人。总之,在我校“竢实扬华,自强不息”的精神中,包含着为了振兴中华,以育人为己任的思想。

  最后是“开拓进取,艰苦奋斗”的精神。这主要包含三个方面,一是积极有为,建功立业,勇于创新的精神。我校以其光辉的历史证明了这一点。从我校第一批毕业生参与詹天佑主持的由中国人自己建造的第一条铁路起,到由茅以升主持的中国人自己建造的第一座现代化大桥,再到我校试制成功的磁悬浮试验车、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耦合动力研究等都极其鲜明的展示了开拓进取,敢为天下先的勇于创新的精神。二是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知难而上的拼搏精神。学校的每一次搬迁,科学试验的每一步进展,每一个工程项目的实施,每一个实验室的建成,都是这种精神的凝练。三是努力向上、完善自我、发奋图强的精神。过去我们是这样做的,现在和今后我们更需要这样做。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