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南洋公学到交通大学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7日14:45 西安交通大学网站 | ||
南洋公学作为近代中国最早建立的新式高等学堂之一,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高级人才,其历史的进步意义及对于近代高等教育发展的贡献是不言而喻的。可是,南洋公学创办伊始,当年中国之大上海,既缺乏能够接受新式中高等教育的现成生源,又缺少可从事新式教育的现成师资,故不得不先从举办师范教育与小学教育入手。1897年4月8日,南洋公学师范院首批40名学生正式开学,附设外院学堂(相当实验小学)则首批招生120名。同年颁布《南洋公学章程》,何嗣焜(梅生)先生任公学总理,延请美国传教士波士顿大学毕业生福开森(John
1898年春,中院开学,设译书院,始派留学生赴日本深造。1900年,上院开学。1901年,鉴于国家急需经济人才,设经济特科,延请蔡元培先生为主任教员,并开设政治特科与改设高等小学堂。中院第一届学生毕业,其中4人被选派赴英国留学。张元济(菊生)任总理不久便卸职,尔后本校数易总理或监督。1903年,添设高等商务科,高等小学第一届学生毕业。1904年,中院改称高等预科,本校改隶商部。1905年,本校易名为商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1906年,设商务专科与铁路专科,本校复改隶邮传部,易名为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1907年,商务科第一届学生毕业。唐文治(蔚芝)先生到校任监督,苦心经营,整顿校务,学校日益发展。1908年,添设电机专科。1909年,中院及高等预科改为中学,铁路科第一届学生毕业。1911年,电机科第一届学生毕业。辛亥革命爆发,本校学生组织义勇军,积极响应上海起义。 辛亥革命后,学校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师生不仅致力学问,而且也更加关心国事。1912年,本校归交通部直辖,改名交通部上海工业专门学校,改铁路专科为土木专科、电机专科为电气机械专科。1915年,土木专科、电气机械专科,由三年制改为四年制本科。1916年,添设四年制铁路管理科,初具大学规模。1919年“五四”运动中,进步师生高举“外争国权,内除国贼”的大旗,走在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列。1920年,铁路管理科第一届学生毕业,唐文治校长因病辞职。 1921年,本校与唐山工专、北京邮电学院等合并,成立交通大学。交通部任命叶恭绰(誉虎)先生为校长,任命张铸(剑心)先生为交通大学上海学校主任、凌鸿勋(竹铭)先生为副主任。翌年,定四月八日“为交通大学成立纪念日”。三校又分立,本校改称交通部南洋大学,此后数易校长。1924年,本校归国留学生凌鸿勋先生受交通部之命为南洋大学校长,提出改良教务、增进为学生课外服务等方针。1925年,本科毕业生第一次授予学士学位。“五卅”惨案中,本校学生陈虞钦烈士被英国巡捕枪杀。1926年,创办工业研究所,本科第一次招收女学生。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后,南京政府接收本校,改校名为交通部第一交通大学,铁道管理科改称交通管理科。1928年2月,南京国民政府任命大学院院长蔡元培(孑民)先生兼任本校校长,为适应国家急缺专门人才的需要,将原来的三个专科,分别扩充为机械工程学院、电机工程学院与交通管理学院。同年11月,本校改隶铁道部,以沪校(上海本部)为总校,唐、平二校为分校,易名铁道部交通大学。同时改任铁道部部长孙科(哲生)先生兼任本校校长。1929年,改交通管理学院为铁道管理学院,重建土木工程学院。1930年,原工业研究所扩建并更名为交通大学研究所,下设材料、机械、电气、物理、化学、社会经济、交通、实业经济、统计、管理、编译等组。设立科学学院,下设数理化三系。同年10月,改任原副校长黎照寰(曜生)先生为校长。1931年,铁道管理学院改称管理学院。自此,五院一所,齐头并进,优势互补,步入稳固发展的时期。继承和弘扬了“求实学”、“务实业”的优良学风,使学校逐渐成为当时中国著名的高等学府。 同时,由于在这一时期,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完成了对全国的统一,全国局势,特别是江浙一带相对比较稳定,国际交往也比较频繁,这一切都为交大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大环境。利用这一良机,本校在各个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达到了解放前的巅峰时期。由于在工程教育方面的突出成就,本校在三十年代被喻为中国的“MIT”(MIT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英文缩写形式,该学院以工程教育而闻名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