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2006年高考专题 > 正文

南宁名师点评今年高考语文试卷 作文考察辩证思维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8日13:18 广西新闻网

  广西新闻网南宁6月8日讯(记者喻媛媛)昨日,2006年高考语文考试结束,记者今日请到南宁市二中语文老师杨仲林对今年高考语文试卷进行点评。

  今年的高考语文试卷题型、题量和去年高考语文试卷相比,没有太大变化,难度持平,基本都是学生平时熟悉内容,没有出现太“偏”的题型。

  一、基础知识部分

  第1题考的是错别字,这个与去年不同,没考拼音标点知识,这些错别字并不难,都是复习中常见的词语,考察的重点是同音替代语。第2题是考学生对成语的使用,也都是常见的词语,主要是考察考生贬词褒用和正确理解成语意思。第3题是病句的问题,前两年高考病句考察重点是语意不明,今年有些变化,主要考察是语序、主语不明确和成分残缺。第4题是上下文衔接,也是常见的题型,主要考考生的语感和对语句的理解。

   二、小阅读

  科技类阅读题主要是考察语文能力,而不是介绍高科技。古文阅读题和去年的题型相比并没有变化,但是翻译题有点难度。翻译第一句隐含了对特殊句式的考察,宾语前置。

  古诗鉴赏的题型也没有变,不过今年选的作品非常好,是宋朝的黄庭坚的作品,是被诗人自己认为是生平最得意的作品,古人对这首诗的评价也很高。此前,高考的古诗鉴赏都是以唐诗宋词为选材内容,选材命题经典,以名家对诗歌的评论设题,命题规范、慎重。

  今年的默写题与去年的相比,题目由“3选2”改为“2选1”,分数也变由3分改为5分。默写第1题是高中第一册课文,考察是古代名篇中的句子或者成语等,而这些词、句在现代生活中还经常用到,如题目里考到的成语“门庭若市”就在报纸杂志中经常出现。默写第2题,是情境式默写,题型与去年是一样的,引用了三个诗人的名句,考察考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文学作品鉴赏选的是台湾作家林清玄代表作,原题是“光之香”,这篇文章已经被选进上海版初三教材。从选材看,名家名篇是典范的文学作品,在阅读时包括初中教材读本都要认真去学。文章在命题上没有变化,考察词语、关键句理解,主旨的概括,对文学作品鉴赏常见的分析方法。

   三、语言运用部分

  第18题是课文的拓展,高中教材第6册第5课《语言与文字》,作者是王力。从2002年开始,这部分都会有新题出现,今年有两题相对较新,题目考的是填5个关联词,有点难度。平常教学中把第6册教材当作一种阅读训练,一个很好的素材,既是平时语文教学的落实,也是考试训练的好方法,对名家作品要真正去读,让书声再回到课堂。

  第19题筛选提取主要信息,是考察能力的题目,这样的题型常见,平时在训练中常做的题型,考察具体能力,考生需要在平时多读养成语感。

  第20题考察名篇,命题严谨,选的是朱自清《春》的结尾。这就要求考生平时不单是读而且要学以致用,以记忆为基础,然后学习、领会、消化、模仿、运用。语文作为课文、范文,中学生要有名篇意识,以名篇为培养语文能力的榜样。

   四、作文

  前些年的作文试题,全国卷都是材料作文,而且是给出话题的作文。今年的作文题同是材料题,但是没有话题,需要考生认真阅读,全面理解材料。今年的要求与以往不同,过去是“以……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今年有些变化,一是全面理解材料,二是不脱离材料含义,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这个选题有一定难度,题目隐含辩证思维,题目给了“老鹰和乌鸦”、“大人和小孩”两组对比,都有所侧重。在“老鹰和乌鸦”对比中,一方面说明每个人特点不同,不一定要盲目模仿别人,而是做一个最好的自己;另一方面乌鸦身上有一种精神,想通过学习改变命运,这种精神肯定乌鸦也是一个英雄。而在“大人和小孩”的对比中,大人看问题有成见,说乌鸦不自量力;小孩看问题角度不同,觉得“乌鸦很可爱”,肯定了乌鸦有自己的理想,并坚持理想。此外,还有一种观点,是乌鸦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它不明白自己为什么失败,只要找到失败的原因,那么乌鸦也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

  试题与去年的比较,有一定难度,考生需要先过审题关,文体上不限定诗歌、剧本,给考生更大的发挥空间,但是写好需要辩证思维。作为高中生平时也已养成辩证看问题能力,高中阶段政治课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辨证唯物主义哲学观,把所学的学科综合运用,形成一种综合能力。各个学科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作文就是做人,平时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作文自然就能够融入辨证思维,平时生活中就要善于观察思考,阅读积累,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语文能力。

   相关链接:2006年高考编辑:李华林作者:喻媛媛

  相关专题:2006年高考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