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教育移民专为吃苦 农村能否改造城市"问题孩子"(2)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0日06:15 中国新闻网

  家长用心良苦

  一个周六的下午,记者在会宁一中发现,偌大的校园里,树荫下,小道上,操场上,全是捧书苦读的学生。很多前来“探营”的家长告诉记者,这样的场景更加坚定了全家送孩子到会宁的决心。

  张静怡的母亲张会计就是这样的家长。在张会计的印象里,孩子的学习不是很差,但总不够努力,每次考试净是50~70分。

  “环境对人影响太大了,总有孩子找静怡玩,让她无法安心。”张会计决心效仿“孟母三迁”,考虑过给孩子租房或买房让她单独过,也考虑过送孩子上贵族学校,但都被自己否决了。一次偶然的会宁之行,让她铁了心,决定送静怡到会宁读书。

  李强母亲的想法和张静怡母亲多少是相似的。在察觉出孩子有早恋倾向后,李强妈妈就决心把他放到环境艰苦、教育氛围好的会宁去读书,让他远离以前的“女朋友”,“把心收到学习上”。

  李强告诉记者,他们班50个同学,15对在谈恋爱。在兰州时,李强每逢周末都会呼朋唤友去酒吧或迪厅、KTV。

  “问题孩子”变化知多少

  让张会计感到高兴的是,“女儿比以前懂事了,知道生活的艰辛了”。以前只有在跳舞时穿的黑布鞋,现在孩子主动提出买上平时穿,回兰州也不提吃肯德基了,因为她看到会宁的孩子时常是干馒头就着咸菜吃。

  李强的母亲也很欣慰:“有一次我腿疼,孩子把我从一楼背到了五楼。他懂得体谅和关心家长了。”

  尽管和报考的高中差了整整100分,“自己也没有学到会宁孩子的苦学精神”,但李强觉得自己还是有很大变化。会宁的学校学习时间很长,在兰州时6点10分起床,在会宁上学时每天5点半就得起床,吃过早饭就去上学,中午吃饭也就一个多小时,晚上还要上晚自习,周末也只有半个下午可以支配。“呆着没事干,也只能学习。”李强说。

  兰州孩子到会宁,首先要面对的是每天长达10多个小时的学习,让张静怡感到反差很大的是“兰州的孩子7点多上课还喊累”,会宁的孩子6点就开始早读了。很多家长担心的第一件事也是长时间学习,条件又艰苦,孩子能适应吗?

  对于会宁普遍学习时间长的问题,兰州来的孩子大多“慢慢习惯了”,但记者在走访中也得知,有部分孩子适应不了会宁式的“苦教育”,被学校劝退了。

  让张会计吃了一颗宽心丸的是张静怡在会师中学的一次全年级数学竞赛中得了第三名。张会计更加觉得自己当初的选择是对的。

  张静怡现在有了自己新的目标——考上会宁一中的“宏志班”。会宁一中“宏志班”的同学,2006年高考平均分达到了甘肃省的本科录取线。

  枝阳中学张老师的家中就寄宿着两个来自省城的孩子。他告诉记者,一般来会宁的孩子都是城市的“问题学生”,基础薄,浮躁、好动,学习上也不如会宁孩子刻苦。

  张老师说他已经带过很多像李强一样从省城来的“问题孩子”,令他感到遗憾的是,至今还没有一个在会宁“改造”得非常成功的孩子。“即便是有进步,也和家长的期望值有很大的距离”。

  马浩伟的班主任孙老师表达了相似的看法。“马浩伟还和以前一样贪玩,注意力不够集中,学习也只能停留在中等偏下的水平。”

  [上一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