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中新通讯:高雅庸俗之间 广州艺术马厩的生存尴尬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31日09:15 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广州七月三十日电 题:高雅庸俗之间 广州艺术马厩的生存尴尬

  作者 符静如 陈国华

  艺术马厩,一个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相当陌生的名词,却是广州艺术圈里尽人皆知的一种艺术作坊形式。这十多年来,艺术马厩以其独有的经营方式,一直存在于广州的艺术市

场中,成为不少画家 “充经济电”的地方。

  所谓艺术马厩,就是老板为画家提供作画的场地、纸等一切所需材料,并按时付给画家作画的报酬,而画家则出售自己的时间和画作,获得报酬的一种艺术作坊。双方在其中各取所需。

  艺术马厩在广州的出现已有十几年的历史,之所以一直未引起人们的注意,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它的“不入流”。

  不论是高雅的画廊还是自诩尊贵的画家,或是艺术评论愤青,无一不对艺术马厩痛心疾首,在他们眼中,艺术马厩的出现是对高雅艺术的一种践踏——它仅是难登大雅之堂的手工作坊而已。

  但在马厩内画家眼中,艺术马厩却宛如天堂。在那里,画家可以使他的一切需要得到满足:有饭吃,有材料画画,有舒适的地方,最重要的是,还有报酬。

  多数到艺术马厩工作的画家都是为生活所逼的。在尚未功成名就之前,漫长的艺术生涯是苦涩难挨的,他们太需要足够的金钱去支撑生活,去等待他们的艺术之花盛放。于是,艺术马厩就为他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场所:明码标价,当场付款,没有比这对于清苦的艺术家们更有吸引力的了。

  不少人认为,艺术马厩压榨画家的血肉,束缚画家的创作思想,是对高雅艺术的扼杀。但艺术马厩的存在自有其生存之道。

  马厩老板对市场高度关注,随时留意市场上的拍卖行情,哪种风格的画受热捧,他就鼓励画家去画;能够速成,老板最欢迎,老板决不会为画家追求艺术精益求精的热情所感动,他需要的是速成的画作,好尽快出手卖掉,换得真银。

  艺术马厩,虽冠以艺术二字,却并非艺术的殿堂,它是一个在市场运作中的经济实体。要想在现代社会中生存,必须有市场。而要适应市场就必须遵循大众化生产和批量化生产这两大原则。所以,艺术马厩繁荣昌盛容易,出艺术真品困难。

  自古以来,与市场沾边的工艺似乎都与高雅无缘,艺术马厩亦然。

  有艺术市场分析者认为,是广东画价的长期低迷催生了马厩式运作,是广东操盘手们的批发商情结导致了艺术界水平难以突飞猛进。由此看来,倘若艺术马厩作为一种赢利模式是可以推广的,但这种维持最低消费要求的车间式作坊毕竟不是艺术生存的长远之路,也并非最适合画家的创作方式。

  画廊自诩是艺术的殿堂,却曲高和寡;艺术马厩被称为艺术的车间作坊,却广有市场。在高雅与庸俗之间,艺术马厩面临着它的生存尴尬。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