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无序竞争到强者并立 杭城高复进入品牌时代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1日09:01 浙江在线

  核心提示

  按照往年的惯例,高考结束之日,即是各类高复班开始宣传大战之时。然而,今年杭城并未出现高复广告大战,高复市场在连续5年的鏖战之后,今年甚至没有“新人”登场,一片往年少见的平静。

  与此同时,杭城几家老牌高复学校越做越大,建人高复今年的招生人数比去年增加了一倍,成为杭城高复新生增长率最快的学校。在经历过去年草草入市、九家开七家倒的教训后,基本上已少有经营者敢冒风险再入市,表面平静的高复市场基本格局已初步显现,从诸侯纷争的“战国时代”走向了更理性、更规范的“两强对峙”。

  现象

  广告大战今年偃旗息鼓

  去年的这个时候,杭城高复市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白热化竞争。高考分数线揭晓后的10多天里,各大媒体都被铺天盖地的高复班广告占据,各大高复学校轮番上阵,整版的高复学校套红大广告随处可见,既有前届高复生考取名牌大学的招牌式大头照信息,也有重点提示的高额奖励信息。某高复学校最多的一天投了100多万元的广告,1/3在杭州媒体上集中投放,2/3在各地市的报纸上遍地开花,招生声势可见一斑。而杭州建人高复学校也专门到全省进行巡回咨询会,此举也是往年罕见的。

  重金抢生源也是去年火热的高复市场上的另一枚重磅炸弹。建人高复宣布设立总额为135万元的“坚信助学金”,用于重奖前来报名的高复新生,对文理科上一本线的高复生可免去每人1.5万元的所有求学费用,600分以上的高复生最高还可获得6万元助学金;求是高复也表示愿意拿出200万元重奖高分新生。

  广告多,虚假广告也不少。浙江某专修学校高复部曾在某报打出整版广告,宣称在当年的高考中,该校本科上线率为91.1%,平均提高2.1个批次,后来经工商部门核准,初步统计该校上线率只有29.15%,广告中的水分可想而知。

  而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高复学校招生广告明显减少,无论是广告总量还是广告版面的大小,都不能和往年同日而语,尤其是媒体上已经很难捕捉到“新人”的影子。

  去年硝烟弥漫的广告大战,在几家高复学校宣布退出后表现得异常冷清。

  新办高复学校遭遇滑铁卢

  去年,自高考分数揭晓之后,各种各样名不见经传的高复学校便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仔细数数,共有八九家新学校出现。

  而不到个把月的工夫,因为招生情况不理想,其中就有七家无奈散伙。

  每年逐渐递增的考生数量,在很多高复班举办者的眼里,就意味着钱,因此而兴办的高复班,在可容纳学生总人数的增长率上,超过了实际意义上的学生增长率。

  之所以在一年之内冒出如此之多的高复学校,一方面是因为办理高复学校的准入条件相对比较低。根据规定,开办高复学校需要有300平方米的校舍和50万元资金,虽然很多刚开始办高复班的新学校没有达到这一条件,但一些学校打起了擦边球,转而向劳动部门申请,以开办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的名义张罗起了高复班,这样的学校在杭州也有三四家。但是要通过劳动部门审批也需要几万元资金,还有六七家学校就把高复学校挂靠在一些经过教育部门审批的公办、民办学校名下。

  另一重要的原因是去年狂轰烂炸的广告“误导”了众多投资者。上百万元的广告投资让他们认为高复市场存在丰厚的利润空间,于是不管生手熟手都纷纷试水,一月之间新创办了八九家学校,其中有原先是全日制自考的,有办家教的,有办中小学的,甚至还有出国留学中介,纷纷插足高复市场,想分一杯羹。

  由于缺乏办学经验,再加上师资力量有限,在短短一个多月间,杭州去年新增的高复学校至少已经有7家新学校宣告试水失败,一些学校只招到了十几个学生,就连新装修好的校舍没等启用就“下岗”了;一些生源不足的学校就把已经招收到的寥寥无几的学生“转让”给一些老牌子学校;还有一部分学校把生源组织在一起上课,以合力渡过难关。

  分析

  恶性竞争扰乱市场秩序

  高考复读市场是一块大蛋糕,抢生源是众多高复学校的生存之本,各高复学校谁都不愿成为输家。然而一些学校恶劣的竞争手段,搅乱了整个高复市场。

  前两年,杭城高复招生最热闹的当属两个地方,林司后巷和庆隆路。借着“建人”高复学校招生时强大的人气,一些初出茅庐的高复学校就想方设法在“建人”所在的林司后巷摆起了摊,发资料、作咨询、立保证,想方设法从老牌学校那里挖走点生源,短短的一条路,就有十多家高复班在分发宣传资料。

  不仅如此,一些学校为达到吸引眼球的目的,宣传方向开始偏离:有的在公开招生会上恶意诋毁竞争对手;有的则肆意夸大自己的本科上线率;更有甚者向学生、家长承诺,如果考生明年的高考分数达不到多少分以上,将全额退款,而事实上考生和家长能否拿到赔款还是未知数……在学生和家长眼中,这些高复学校一家比一家吹得好听,一家比一家更有“奇迹”,很多外地家长和学生在这样的广告噱头前无所适从。

  某高复学校从一些省内的地方教育机构搞到落榜学生的具体资料信息,打电话到学生家里,编造虚假信息恶意诋毁其他高复学校,手段低劣。

  建人高复校长桑坚信呼吁,高复学校间应形成行业自律组织,避免行内互挖墙角、恶性竞争的情况,保护正规高复学校,将竞争良性化、规范化,将重心转移到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上来。

  趋势

  把高复学校办成“另类重点高中”

  新进来的小规模高复班由于师资、管理经验等原因难以长久立足,盲目跳进来“淘金”的结果不是苟延残喘就是销声匿迹。而老牌高复则在经过新一轮的竞争之后,更加确定了自己老大地位,杭城高复市场在经过多年的培育后已经比较成熟。

  记者从建人高复学校拿到的一份招生数据来看,2003年该校招了500人,2004年增加到了900人,2005年上升到1470人,而今年到目前为止,招生数已经达到了2500人,按现在的报名情况,预计会达到3000人,比去年增加了一倍,是杭城高复学校学生数增长率最快的一所学校。

  “高复教育并不是一种商业行为,它首先是一种教育。”该学校校长、高复教育专家桑坚信一直坚持着这样一个观点,因此,在办学的过程中,桑坚信也一直坚持把高复教育当成一个事业来做,而不是把学校当成一种赢利的工具。

  “它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补习机构,而是另类重点高中。”在传统观念中,很多人认为,高复学校只是一味地追求上线率,对于建人来说,那就大错特错了,学校的办学模式跟普通高等学校并没有什么区别,学校里有运动会,每逢节假日班级里也会搞大小不同的联欢会或是派对,除了学习之外,学校更注重学生生活、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熏陶和培养。

  100万重金奖励优秀教师

  桑坚信校长三顾茅庐的故事,在业内老师中被口口相传。对那些即将退休的名老师、好老师,桑坚信一个都不肯放过,提早先上门拜访进行预约,若是受到婉拒,也不放弃,三顾茅庐,持之以恒,很多老师就是这样被桑校长打动的。桑校长除了在物质上给予教师优厚的待遇外,更重要的是还注重双方感情的培养,一张冷饮票、一条温馨的短信,虽然渺小得不足挂齿,但很多老师还是很珍惜这份情感,因此建人也成了杭城高复学校中师资最稳定、最强的学校。

  虽然礼贤下士、尊重教师,但建人高复学校也不是一味地屈就,对于老师的选拔有一道严格的选拔程序,教师应聘时必须经过好几道程序,先要进行笔试,然后上讲台试讲,再要阐述自己的教育理念,通过层层选拔后,才被允许正式上岗。但这样仍然不能高枕无忧,教师还面临着学生月考成绩等考核标准,如果学生成绩在一段时间内普遍没有提高,就有被解聘的危险。

  今年,学校的奖励策略也有了些改变,划拨了100万元,从重奖高分学生变成了重奖优秀师资,包括全员奖、团队奖、单科进步奖,以鼓励教师科研教学的积极性。

  品牌价值逐渐得到体现

  据了解,2004年全省考生人数为25.5万人、2005年为31.3万,今年则是35.2万,短短两年间考生人数增加了近10万人,而与此相对应的高校录取率并没有步步高升,2004年为76.6%,2005年为71.3%。今年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的表述是“力争不低于去年”。事实是,随着高校扩招喊停,这几年的高校录取率都不可能有大的攀升,而且未来的两年依然是我省高考人数的高峰期,今年有业内人士预测将有10万人无缘录取,5万人必然走上高复之路。事实上,高复市场的蛋糕还在越变越大,而在教育市场上得以迅速扩张扩容的,最终取决的还是学校品牌的价值。

  目前杭城几家老牌高复学校已经牢牢掌控住了自己的地盘,10多年的办学历史、办学规模、资金实力已经形成系统的教学管理模式、优质的教学质量,这些都是新办学校在短期之内根本就不可能积聚的资本。10多年来一直在高复教学领域探索研究,坚持科研立校、科研兴校,创新了不少教育教学新方式的桑坚信校长认为,只有一心一意搞教育,搞品牌的学校才能在竞争中分享到快乐的成果。

来源: 浙江在线-今日早报 作者: 记者 贺一祺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