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为了不让一个寒门学子失学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2日05:24 中国青年报

  为了不让一个寒门学子失学

  实习生 叶铁桥

  社会:很多机构都有阳光助学活动

  7月26日,接到笔者电话时,中国扶贫基金会寻访贫困生的一支小分队正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大水坑镇贫困生魏琳家。据了解,自2002年9月以来,扶贫基金会寻访寒门学子的活动已进行了整整4年。

  据项目负责人陈红涛介绍,到2005年年底,他们已收到各类捐赠4200万元人民币,一共资助了2.3万名学生。“我们的寻访活动,一方面宣传了国家政策,让贫困学子知道,国家有许多政策可以帮助他们上大学。另一方面,我们也要通过社会爱心告诉贫困学子,他们并不是孤立无援的,也没有被冷落,整个社会都在关注他们,许多有爱心的人也随时准备资助他们,他们要有信心走进大学校园。”

  除扶贫基金会外,社会上还有其他一些资助贫困大学生上学的活动。

  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在7月2日发起了“希望工程圆梦大学”公益资助活动,活动采取“1+1”结对资助的方式,计划资助两万名今年考入大学的贫困学生度过难关。一旦列入计划,每人将获得4000元的资助。

  7月2日,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

人民网、吉利集团联合举办“寻找大学贫困新生2006暑期行动”,吉利集团向中国教育基金会捐资5000万元,计划在5年内资助1000名家庭贫困、品学兼优的应届高中毕业生上大学。

  有的媒体还另辟蹊径,为贫困大学生暑期打工牵线搭桥。近日,重庆商报开通了热线,面向社会征集暑期打工的机会,给上榜贫困生找工作。该项目负责人任晓谨说,现在已经有100多名学子与报社联系过,报社也在积极地与百货公司、电脑城等企业联系,力争能让贫困考生在暑期赚点生活费。

  校方:提前提供勤工助学机会

  郑州大学则提前把贫困生组织到了学校,暑期提前设岗助学。

  该校学生处副处长王新建是这个活动的组织者之一。他说,从7月初开始,学生处就经常接到贫困考生的电话,说家里穷,交不起学费。学生处就琢磨出个主意,提前设岗进行助学活动,通过学校提供勤工助学的机会资助贫困学子上学。

  自7月6日起,该校向河南省各县市138所重点高中学校发信,并通过新闻媒体、校园网等形式向社会公布这项活动。结果通过电话和网络报名的学生络绎不绝,共接到200多名考生的申请。学校一方面“困中选困”,确保最贫困的学子获得这个机会,另一方面,也将原计划设立的30个至50个岗位增至69个。

  “现在这些学生主要在学校

图书馆、教室和校园内从事图书整理和保洁工作,每天劳动5小时,其中穿插各种文体活动。预计到开学的时候,他们能挣到1500元至2000元。当然,钱还在其次,更重要的是,我们要让贫困学子们知道,穷并不可怕,在各种资助体系下,他们是完全可以上大学的。”

  王新建说,郑大今年本科招生7000人左右,按照往年经验,预计贫困生占24%,其中特困生占5%。“这对学校来说压力不小,但我们会采取各种措施确保这些孩子顺利上完大学。”

  资助贫困大学生还得靠国家政策

  在采访中,许多正在从事资助工作的人士纷纷表示,他们所能起到的作用很有限,关键还得靠国家政策。

  扶贫基金会项目负责人陈红涛说:“虽然我们每年资助1万名贫困学子,这个数字看起来很大,但对比每年新入学的贫困学子数量,还是很少的。关键还是要靠国家助学贷款、商业贷款、绿色通道等涉及面广,扶助力度大的政策”。

  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崔邦焱对这一观点表示认同。他介绍,自1999年开展国家助学贷款工作以来,全国申请贷款累计总人数395.2万人,银行审批人数240.5万人;申请贷款累计总金额305.6亿元,银行审批金额201.4亿元。这是其他任何项目都难以比拟的。

  他还透露,2005年,全国各普通高校通过“绿色通道”办理入学手续的学生约39万人,占2005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人数的8%。“绿色通道”是教育部为帮助贫困学子上大学的一项政策,指拿到录取通知书后,无论手上有没有钱,先到学校报到,学校先安排入学,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给予相应的补助。

  崔邦焱表示,“只要不折不扣地执行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完全可以保证每一位考入公办全日制普通高校的学生能够顺利入学并顺利完成学业”。

  专家态度

    救助贫困生体系亟须进一步完善

  实习生 叶铁桥

  在7月25日教育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教育部财务司巡视员崔邦焱表示,目前我国已基本建立起以奖学金、学生贷款、勤工助学、特殊困难补助和学费减免为主体的资助贫困家庭学生的政策体系。

  不过,崔邦焱也谈到,虽然这一政策体系目前看还比较完善,但在资助贫困家庭学生的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政策没有得到全面落实。

  他表示,在今后工作中还要进一步探索、改革、完善、丰富这一政策体系,把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贫困家庭学生的资助工作做得更好。

  崔邦焱的这一观点,也得到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授、学生资助问题研究专家沈红的认同。她认为,高校的贫困生资助体系有必要进一步完善。

  沈红表示,我国政府早就在抓贫困生资助工作,但真正大规模建立资助体系,却是从1999年启动国家助学贷款开始的。1999年以来,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屡屡尝试改进,再结合逐渐完善的资助型奖学金、特殊困难补助、勤工助学岗位津贴、学费减免等政策,有效帮助了一大批贫困大学生进入大学并完成学业。

  “成绩是明显的,但是,这个体系还存在一些问题。”沈红说,首先,由于缺乏可靠的、可核实的家庭收入指标和资产数据,学校对贫困生资格的判定面临窘境,资助体系还难以准确地面向真正的贫困生个体。“如何超越我国税收和财产申报等制度尚未健全的现实,收集贫困大学生的真实经济状况信息,使资助政策能够‘用得其所,助得其人’,仍是一个难题”。

  其次,我国的资助体系无论在程序上还是实际操作中都面临着管理上的困难,比如,尚未设计出一种既方便学生申请又便于学校、银行有效管理且全国通用的集学生申请信息、各类资助资源、政府政策条款于一身的学生“资助包”,也未设计出一种汇学生借款个性化、还款差异性、信用历史数据齐全、个人追踪信息有反映的学生“还贷包”。因此,在借贷上,国家助学贷款等学生贷款项目难以有效惠及所有需要贷款的贫困生群体;在回收上,无论是对回收重要性的认识还是对回收技术的强调、对回收机构的必要性以及对回收人员工作的要求等,都存在诸多问题。

  第三,目前的资助体系,在各种资助资源的使用上仍缺乏必要的协调,以至出现了一些不应有的不平衡。比如,贫富地方政府之间,部属高校与地方高校之间,甚至学生个体之间,都存在着“既重叠又漏缺”的现象。

  沈红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在实际工作中进一步加强研究,总结经验,“尤其要加强教育部门、财政部门、银行、地方政府及高校之间的团结协作工作”。

  南京

审计学院的乔春华教授对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也进行过深入研究。他也认为当前的体系不够完善。

  “比如,虽然奖学金是作为贫困资助政策存在的,但实际上奖学金是对所有学生的,不属于贫困家庭学生资助体系,与贫困生吻合概率并不高。”他说。

  他认为,实际中存在的一些暗补,也不利于计算财政性教育支出。在助学贷款方面,国家采取对学生贷款利息由政府贴息50%和建立国家助学贷款风险补偿机制两项补贴办法,但这种暗补的方式不利于计算财政性教育支出,因为财政部的拨款指标里体现不出暗补的款项,因而也无法体现出教育预算来。

  “此外,现行高校学生资助体系还存在层次不清、囊括不全的问题。”乔春华说,在“补、减、奖、勤、贷、助”的资助体系中,“奖、补、助、减”与“勤、贷”应分成两个层次,前者是无偿的,后者是有偿的。如果放在一起,则资助主体和客体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就难以确立。而且,这个体系主要是校内的,没有完全体现出国家的、社会的层面,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其他部门和群体的贡献。

  乔春华建议,应当从构建宏观资助体系、完善贫困生资助法规等方面着手,进一步完善贫困生资助体系。

  

[上一页] [1] [2] [3]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